朱允熥愕然的看著朱允炆,齊泰睜大眼睛,太不識趣了,你還不是太孫,怎能把主意打到天官頭上?
哪怕是太孫,都不能隨便差遣吏部,那是你能打主意的嗎?
“遷江夏侯淮王府左相!”
朱元璋看都沒看朱允炆一眼,這么冒失,你直接讓咱把皇位讓給你算了。
隨后眾臣奏事,朱允熥仔細聽,認人,判斷這些人的才華,可沒過多久就不想聽了。
奏疏冗長不說,一件小事兒,一大堆前綴,之乎者也,直接一次性說清楚不行嗎?
浪費時間不說,還有些人搖頭晃腦,貌似在感嘆文采。
武將更有意思,藍玉站著睡覺,嗯,是個人才,還有人挖鼻孔,朝堂百態算是見識了。
昏昏欲睡的時候,早朝終于結束了,可算是熬到結束了。
“殿下,皇上讓您去華蓋殿”
本來想回去補個覺的,這個身體才十四歲,影響發育,可被王宏景攔住了。
華蓋殿
“孫兒拜見爺爺”
“起來吧!熥兒,高麗國使臣將至,這件事情咱交給你去辦,務必辦的漂漂亮亮的。”
“爺爺,咱有一個請求,請爺爺批準曹國公李景隆任行人司司正陪咱一同接待高麗使臣!”
“九江?是不是太過了?九江襲爵曹國公,行人司司正是這正九品,這。。。”
“爺爺,曹國公加鴻臚寺少卿銜就行,您放心,絕對人盡其用,物盡其才”
“臭小子,九江眉清目秀,讀書通典故,最重要的是還熟讀兵書。
現為左軍都督府事,你讓一個武將去當鴻臚寺少卿,說說你的想法”
“爺爺,據我了解曹國公飽讀詩書,善交際,最重要的是長相過關正好合適”
“咱準了!”
朱元璋看朱允熥沒改變主意的想法,就順其自然,也不是啥大事兒,孫兒一直不曾提出要求,且看看再說。
本來這樣的事情應該交給朱允炆去辦更為合適,齊泰掌禮部,接待使臣正好是禮部負責范圍之內。
可偏偏交給他,這也是朱允熥想不明白的地方。
帝心難測,朱允熥聽到這個任務就開始想行人司司正,這也是向群臣表露他對外政策的一種方式,正好從高麗開始。
李景隆這個名字出現在他的腦海里,瞬間感覺這個“名揚青史”的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甚至以后他準備把外交的事兒交給李景隆去辦,至于領軍?還是算了,以后他還是離五軍都督府遠一點比較好。
好家伙率五十萬大軍北伐,朱允炆甚至親自到江邊踐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予便宜行事之權。
好嘛,被朱高熾擋在北平城外,功敗垂成,成就“大明戰神”千古流傳。
哪怕是趙括也沒他這么廢吧?朱棣精銳救援永平,北平城空虛的情況下,還能失敗,不得不說朱允炆的手下盡出奇葩人奇葩事兒。
李景隆也屬于淮西勛貴,以后還是讓他離軍隊遠一點,這一輩子不要接觸兵事了。
曹國公府
“什么?讓我擔任鴻臚寺少卿,行人司司正輔助吳王殿下接待高麗使臣?”
李景隆被接到的消息震的沒回過神,甚至以為聽錯了,跪在那里遲遲沒有回應。
“曹國公,奉詔吧!”
“哦,末將奉詔!”
蔣瓛鄙夷的看著這個小白臉,只有他知道這就是個繡花枕頭,流連煙花之所,吃喝玩樂樣樣精通,關鍵是皇上頗為看重。
從來沒問過李景隆的情況,所以蔣瓛也不會多嘴,可心里的鄙夷卻是實打實的,當然作為最大的特務頭子,李景隆可看不出任何端倪。
“指揮使大人請坐,來人奉茶!”
“不勞曹國公了,下官還有要事,告辭!”
李景隆對蔣瓛的舉動像是沒看見,依舊恭敬的送出曹國公府。
“你對他那么恭敬干嘛?你可是堂堂曹國公,真丟份”
陽城公主看李景隆的樣子就來氣,你好歹是國公,對一個三品官這么客氣,不要面子了嗎?太窩囊了點吧?
“夫人,這你就不知道了,蔣瓛本人是三品,我是超品這沒錯。
可人家是錦衣衛指揮使,只要他想,都能知道大臣由哪個小妾侍寢,這樣的人,咱們得罪不起,取我鎧甲來”
“你穿鎧甲干嘛?”
“當然是面見吳王殿下了”
“鴻臚寺少卿,你穿鎧甲?沒發燒啊!”
“你懂什么,吳王可不一般,我穿鎧甲去自然有我的用意,你婦道人家懂什么”
“李景隆。。。你說什么?”
“嘿嘿,夫人,吳王和淮西勛貴親厚,我穿著鎧甲去不是正好嗎?我也是勛貴一員”
“真是個機靈鬼”
“那是,我可是你夫君儒將李景隆,快去吧!”
“相公稍等”
李景隆穿上鎧甲后覺得不能空手上門,第一次面見這位吳王殿下,最好帶點拿得出手的禮物才行,開平王的孫子,就它了。
想完轉身去馬廄,一匹已有神駿之態的小馬牽出來,準備進獻給吳王。
這匹馬可不簡單,這是他老爹當年攻進大都城后發現的那匹寶馬的后裔,神駿非凡。
雖然有點不舍,可想到吳王朱允熥有很大的幾率奪得皇位后,眼中的不舍已經消失了,他這叫投資。
只要吳王殿下滿意,寶馬算什么,他不知道寶城公主發現寶馬被遷走后氣的直不起腰。
這可是為她大侄子準備的,據說他侄子朱高煦最愛寶馬,他這個姑姑的怎么不給見面禮。
曹國公李景隆娶的是寶成公主最喜歡四哥朱棣,愛屋及烏之下喜歡三個大侄子。
老大體胖愛吃,每次都給準備不少好吃的,老二喜歡武事,這匹馬剛出生的時候就被她預定了。
沒想到今天被李景隆給帶走了,還沒有長成的馬肯定拿去送禮了,大侄子朱高煦已經看了好幾次了,她能不生氣嘛!
這次諸王進京,朱元璋要求把孩子們也帶過來,諸王回去的時候孩子們就不跟著回去了,留在大本堂讀書。
后輩的讀書識字朱元璋特別看重,他知道不識字的害處,那時候他要是識字,就能省好多功夫,不至于白天行軍打仗,晚上讀書寫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