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一次部署
- 人在大明,嫡孫逆襲
- 白狼嘯天
- 2054字
- 2024-06-03 12:00:00
淮王府
“今天召集大家前來為了一件事,現在兵部、禮部、工部三部尚書出缺,本王的意思是咱們遴選人員頂上,別被朱允熥搶先了,特別是兵部尚書至關重要”
“稟殿下,下官以為兵部尚書一職還是齊泰齊大人最為妥當,其他恐所托非人”
黃子澄馬上反應過來,兵部尚書的位置確實重要,以前倒是不覺得,可現在兩龍奪嫡,吳王那邊有勛貴支持,兵部就成為核心部門。
“微臣以為齊大人最為合適,其他人確實不一定扛得住勛貴壓力”
趙勉想了想沒有合適的人頂上,尚書是二品大員,其他人資歷不夠,最重要的是他明白朱允炆的意思,這是要給勛貴使絆子,一般人還真頂不住。
藍玉一班將領的彪悍他們是知道的,齊泰頭夠鐵,別人就不一定了。
“殿下,微臣擔任兵部尚書沒問題,建議上奏子澄先生為禮部尚書,希直為王府長史,禮部對我們來說同樣重要,甚至重于兵部”
齊泰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禮部尚書對朱允炆來說重于兵部尚書。
“齊大人,請賜教!”
朱允炆聽齊泰說出和他母親不一樣的看法,馬上重視起來,事關奪嫡,不得有絲毫大意。
“殿下,嚴格說起來您并不是嫡子,按《祖訓錄》您是庶長子。。。”
“放肆”
“殿下,事關奪嫡之爭,有問題要及時去彌補,如果微臣今天不說明白,到時候可能就會輸在身份上,難道您想把皇位拱手相讓嗎?”
齊泰絲毫不慌,他說的本來就是事實,太子妃是扶正了,按尊祖理法來說,扶正之后生下的孩子才是嫡子,這是不爭的事實。
“殿下請息怒,請齊大人把話說完”
趙勉看著惱羞成怒的朱允炆搖搖頭,這點城府真的是朱允熥的對手嗎?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
“殿下,太子妃是側妃時生的殿下,您就不能算嫡子,冊封太子妃后生下的孩子才是嫡子。
如果被吳王掌握禮部,那他們就有了對禮法的解釋權,萬一從這方面大做文章,我們會相當被動。
所以只有掌握禮部,才能有效防范吳王用身份問題大做文章,到時候就要看黃大人對禮部的掌控力了”
朱允炆平靜下來,齊泰言之有理,出宮前在東宮的那次對峙,朱允熥已經拿身份說事兒了,禮部不能丟,否則后患無窮。
“好,那就禮部兵部一起拿下,明天我就上奏皇爺爺,趁我那個好弟弟沒反應過來之際拿下兩部尚書,到時候朝中六部有三個在我們手里,你朱允熥難道用那些武將對付我們嗎?”
“江夏侯,淮王府親衛就交給你了,一衛人馬從邊軍挑選,看侯爺的力了”
“殿下放心,朝堂之事末將不懂,可兵事是咱看家本領,不會讓您失望的。”
“哈哈,好,這一衛人馬以后就是我的親衛”
朱允炆顯得意氣風發,大臣都含笑迎合,正如他們謀劃的一樣,那確實占盡優勢。
吳王府
“今天算是咱和大家第一次正式見面,以后你們就要來我吳王府當差了,還請諸位務必盡心”
“不敢”
“平安叔,親衛的組建至關重要,兵部那邊要接洽好,咱要的是15到20歲之間的流民一萬人,爺爺已經答應咱了,軍營找開國公常升,他那邊已經安排好了”
“是,殿下!”
“維喆,王府事務咱就交給你了”
“微臣遵旨”
“胡六”
“奴婢在”
“馬和就明天就到了,到時候你安排好,他是色目人,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安排好后把我從宮里帶回來的航海那部分書交給他,除了不準出府外其他的都滿足他”
“奴婢遵旨”
“舅老爺留下,其他人去忙吧!”
“臣等告退”
“舅老爺有件事情舅老爺去辦,此事你知我知”
“殿下直說”
“咱聽爺爺說,朱允炆要從邊軍選拔將士組建親衛營,咱要淮王府親衛千戶以下都是咱的人,能不能辦到?”
“殿下,咱一個人只能保證半成”
“加上長興候呢?”
“加上耿炳文那老家伙,能到八成,這老家伙當年跟著中山王和你外公在陜西、大同那邊征戰多年,所以。。。”
“舅爺,這是我寫好的信,你私下里把信交給他,他會配合你的”
“那家伙可是老狐貍,很少參與我們的聚會,萬一。。。”
“不會,交給他后你便著手安排下去,沒有你的命令,他們就是淮王府親衛,對淮王忠心耿耿,舅爺明白咱的意思吧?”
“明白”
“希望用不到他們”
藍玉離開吳王府才發現一身冷汗,這個外孫比想象的還要厲害,以后還是要小心應付了。
“胡六”
“奴婢在”
“叫耿璿”
“是”
“姐夫,紀綱那邊怎么樣了?”
“已經完成了,后面幾個大一點的地下勢力都沒怎么用手段就投降了,我懷疑其中有詐,讓紀綱暗中提防”
“不用了,那些是錦衣衛的人,告訴紀綱,給我盯死戶部尚書趙勉、周德興之子周冀,警告他,發現欺行霸市,欺辱百姓,殺無赦”
“是,殿下”
“回頭蔣瓛會派五十名錦衣衛過來,安排到紀綱那里去,這些人都是烏合之眾,還是要專門培訓的,到時候會有錦衣衛甄別人員,讓他搞好配合”
“是,殿下”
“吳王府統領位置你先兼著,派過來的將士都是五軍都督府的人,有問題找涼國公”
“遵旨”
地下勢力有助于他了解應天府風向,還可以操控一部分輿論,可弊端也是有的,這些人良莠不齊,容易鬧事兒。
現在的計劃紀綱開始著手收購酒樓、青樓這些人流量大的場所,暫時還需要王府補給,可王府的錢就這么多了,還要給親衛加餐,看來要抓緊尋找財源了,要不然支撐不下去。
他前世是青省人,父母都是鹽湖工人,曬鹽法倒是會,可現在的鹽政掌握在戶部手里,趙勉是繞不過去的坎。
更重要的是鹽乃專營、專管之物,想從這里增收難度不是一般的大,至少要得到朱元璋的支持,還要好好謀劃謀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