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變革:元宇宙與數字經濟作者名: 朱嘉明等本章字數: 2712字更新時間: 2024-06-04 15:59:26
序言
變革中的數字經濟
一、
人類歷史就是不斷發生變革的歷史。縱觀人類文明史,最大的兩次變革是農耕文明替代狩獵采集文明,工業文明替代農耕文明。因為農耕文明造就了穩定的收獲和財富,形成相對富裕安逸的定居生活,并產生適應農耕經濟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禮俗制度、教育制度和精神文化系統。工業文明的原動力是工業革命,機器直接作用于生產對象,形成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持續增長的互動關系,帶來社會成員大規模流動,非農業人口成為社會主體,進而形成以資本推動和近現代國家體系為核心的工業化社會。自20世紀后半期特別是80年代以來,人類開始了更為深刻的變革:數字文明開始替代傳統工業文明。進入21世紀,數字變革呈現全面加速的歷史特征。
相較于農耕文明替代狩獵采集文明和工業文明替代農耕文明的變革,此次變革之本質在于非物質產品的生產和消費成為經濟活動的常態。在農耕時代和工業時代,非物質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在整體經濟活動中顯得無足輕重,因為非物質產品的生產、存儲與傳播能力,市場流動性水平,均受制于技術手段。而在數字時代,數字技術革命徹底擴展了非物質產品的生產、存儲和傳播能力,實現了大規模非物質產品交易跨越地理區域。數字經濟引發的數字文明正在全面勃發,非傳統物質經濟在經濟活動中的比重越來越大。現在,數字文明作為替代工業文明的新文明形態已開始被人們普遍接受。只是,人類正處于工業文明與數字文明并存的特定歷史階段。
在這樣的大歷史視角下,走向數字文明的變革意味著經濟、技術、文化、政治和社會的全方位變革、長周期變革、代表新時代的顛覆性變革。其中,構建和形成數字經濟系統是此次變革的核心所在。
過去十年左右,數字貨幣、區塊鏈、大數據、算力、存儲技術、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技術、擴展現實(XR)、Web 3.0,以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通證(NFT)和其他基于非中心化自治組織(DAO)豐富的社會實驗,似乎被“超自然”力量安排,有節奏地納入和支持數字化轉型的技術體系。正當人們思考這些技術將如何組合時,元宇宙以數字技術集合的形態出現了,甚至成為一種范式。
二、
在此背景下,我與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的陳鈺什和袁洪哲合作撰寫了這本《變革:元宇宙與數字經濟》,從生產要素、技術基礎、資本形態、資產形態、組織變革、產業發展和治理與監管方式上,論述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的內在深刻關聯性:數字經濟是元宇宙的經濟基礎,元宇宙是數字經濟的呈現形態。數字經濟、數字技術和元宇宙的一體化將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數字文明時代的加速到來。這個過程加劇了變革的深度、廣度和劇烈程度,將改變人類發展史的面貌。這樣的社會歷史現象,非常近似于自然界的造山運動和地殼運動,促使大陸、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形成海溝和山脈,最終改變了地球面貌和內部結構。
元宇宙的未來令人興奮。元宇宙將激發熊彼特所說的所有創新模式: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資源配置創新和組織創新,終至經濟結構、機制和制度創新。在元宇宙經濟中,生產要素不是土地,而是數據所代表的知識、思想、觀念、信息,以及技術創新、資本和勞動。在元宇宙視角下,數字經濟體現在傳統產業的數字化和數字化的產業兩者的相加,核心產業將取決于觀念生產與觀念消費,而金融貨幣不可能再是貴金屬,而是可編程的數字貨幣及日益普及的非同質化通證。
其中,基于“智能制造”或者工業4.0所代表的工業元宇宙舉足輕重。構建工業元宇宙,不是把工業簡單通過數字技術孿生到虛擬空間狀態,而是在整個工業的制造過程、工藝過程中,所有的細節不僅可以數據化和智能化,而且達到可視化和即時化,實現虛擬與現實的直接映射。這是未來工業管理的一場革命:它會解決由人力、機器人現場管理的死角。當工業生產進入元宇宙狀態,可以真正實現360度全息即時的觀察和管理。除了加工制造業元宇宙之外,元宇宙可以與傳統經濟的其他部門和產業加以融合,實現產業元宇宙化和元宇宙產業化。
三、
元宇宙的未來充滿挑戰,具體體現在五大方面。第一,技術性挑戰。元宇宙所造成的數據量第一個數量級是進入到堯字節(yottabyte),即1,208,925,819,614,629,174,706,176字節的規模,而且很大可能在3—5年的時間內就能達到。在此意義上理解元宇宙,就是通過硬件和軟件不斷融合和廣泛運用的數字創新。現在支持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將因為元宇宙的發展進入全方位運營的狀態,甚至不足以應付元宇宙大爆炸的需求。目前存在的技術性難題之一在于如何將數據完全轉化為3D狀態。雖然,元宇宙在技術層面上還有很多難題,但并非不可逾越,克服這些困難只是時間和成本的問題。簡言之,可以預見,元宇宙產生的數據總量和能源消耗將遠超現在互聯網的規模。元宇宙將引發新一輪的算力革命、存儲革命和能源革命。
第二,制度性挑戰。元宇宙需要引入制度框架。元宇宙不只局限于一種制度模式,它可以承載不同的價值觀,具有多元化和多樣化。元宇宙經濟體系,與當下平臺經濟不一樣,要避免壟斷現象的發生,實現基于公平、共享、互惠的經濟體系,分配模式和生活方式。
第三,人才短缺的挑戰。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而新一代中國企業家是中國在元宇宙發展中的基石。美國企業家多是企業家和發明家的結合,所以才有歷史上愛迪生、特斯拉這樣的代表人物。進入20世紀中后期以后,有比爾·蓋茨和馬斯克這樣在IT革命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型企業家和發明家,他們的創新是將科幻與科學結合起來并實現它。創新已成為美國企業家的常態。
第四,雙碳目標的挑戰。元宇宙必須承載低熵的經濟行為和社會行為,可以成為碳中和理念與技術支撐系統的集合。當碳中和理念成為一種元宇宙中的元信念(Meta-Belief)和發展議程中的方向,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可持續增長的新階段。
第五,觀念性挑戰。將元宇宙想象成過于神秘和高大上的觀念,或者將元宇宙媚俗化、庸俗化和過度商業化等觀念,都需要避免。元宇宙的生命力取決于元宇宙社群的發展——與今天微信社群相比,在提高技術元素的同時,元宇宙應順從人性,更符合公正和福利原則。
回顧人類歷史,在很多關鍵的歷史階段,或者在承上啟下的重大轉折時刻,身處其中的大多數人常常是不自知的。只有當歷史翻過這一頁,人們通過歷史學家的總結才得以恍然大悟。現在我們正處于21世紀20年代——這是科技革命繼續高歌猛進、逼近技術奇點的重要歷史階段。元宇宙不僅方興未艾,而且仍在百花齊放中快速推進,和數字經濟積極互動。因為元宇宙,數字經濟展現了廣闊的前景,同時整個人類的經濟、政治、精神和社會存在的時空形態都在變革,正在重構新的世界秩序和國際關系。此時此刻,傳統主流正在漸漸褪變為非主流,而非主流卻在無形中成為主流。有理由相信,人類終會超越不知不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場顛覆性的變革之中,并在變革中有所貢獻。
朱嘉明
2022年6月25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