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國航天:載人·火箭
- 中國航天博物館
- 1294字
- 2024-05-28 14:24:41
序章 神舟遨穹宇,手可摘星辰
探索天空的奧秘,似乎是人與生俱來的向往。嫦娥偷食靈藥,只因月宮可免人世煩擾;敦煌飛天無翅無羽,僅憑衣裙彩帶也可上九天聆聽仙樂,享無極之樂;明朝的萬戶自制火箭綁在椅子下,手牽風箏一試登天。然而,神話終究是神話,壁畫也僅僅是當時人的美好愿景,萬戶沖天失敗更是獻出了生命。荀子說:“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這些千年不息的夢想細流,最終匯聚成了一條名為“航天精神”的大河。
航天精神:
(1)愛祖國、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個人選擇與黨的需要、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始終以發展航天事業為崇高使命,以報效祖國為神圣職責,嘔心瀝血,奮力拼搏。
(2)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進取意識。知難而進、鍥而不舍,勤于探索、勇于創新,相信科學、依靠科學,攻克尖端課題,搶占科技制高點。
(3)科學求實、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尊重規律,精心組織,精心指揮,精心實施,在任務面前斗志昂揚、連續作戰,在困難面前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在成績面前永不自滿、永不懈怠。
(4)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大局觀念。自覺服從大局、保證大局,同舟共濟、群策群力,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難題共同解決,有風險共同承擔。
(5)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的崇高品質。一心為事業,舍棄生活方式的多彩而選擇單調,舍棄功成名就的機會而選擇平凡,不計個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以苦為樂,無怨無悔。
在航天精神的浸潤下,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神州大地深耕細作,無論寒暑,無懼風霜。李白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我們的航天人硬是憑借自己的雙手,逆轉銀河落九天之力,鑄成神奇的天河之舟,將飛天夢、中國夢載入穹宇。放眼未來,我們的航天夢必將不再如神話故事中描述的那樣虛幻莫測,也無須用滿墻壁畫來寄托希望,“神舟”將會以更加安全、更加環保、更加舒適的方式帶我們探索遙遠的空間,讓我們不必“掬水月在手”,就“手可摘星辰”!
自1958年始,航天人對載人飛船的探索已歷經大半個世紀。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神舟系列飛船自2003年首次載人飛行以來,已經成功完成了十多次載人任務,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崛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貢獻。1992年9月,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乘著歷史的東風,我國的神舟系列飛船揚帆起航。神舟一號發射,標志著我國航天事業邁出了重要步伐,樹立起我國航天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神舟二、三、四號無人飛船試驗,為載人航天事業打下了堅實基礎,振奮人心。到神舟五號,我國首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圓滿完成,開啟了載人航天事業的全新階段。神箭騰空,神舟翱翔,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飛行技術的國家。
中國航天人,勇往直前,神舟系列六、七、八號飛船相繼升空,令我國載人航天事業一次又一次飛越。尤其是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順利對接,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自主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天塹越來越窄,天路越來越短,空間站的雛形也漸漸現身星月之間。神舟系列猶如如世間最遠最快的船,載著航天人的夢想飛出天際線,讓祖國屹立于世界科技前沿。現今,神舟仍在翱翔,星際依然廣闊,航天人將破浪星海,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