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開始,中國航天液體動力先后實施兩次戰略重組,位于北京的十一所(京)、一〇一所,位于上海的八〇一所和地處武漢的中國長江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先后加盟到航天液體動力大家庭。陜西、北京、上海、武漢一院四地的六院人同舟共濟,同心同德,開啟了勇做航天事業排頭兵、創造液體動力新輝煌、建設世界一流航天液體動力公司的嶄新征程。
自此,航天六院成為國內唯一的集導彈武器、運載火箭和空間飛行器動力系統研究、設計、生產試驗于一體的航天液體動力專業研究院。
圍繞宇航動力技術和產品、國防型號動力系統、液體動力試驗技術和推進劑、航天技術應用等四個領域,航天六院加快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產業化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軍轉民技術和軍民共用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航天液體動力技術和轉化應用產業的整體跨越,不斷探索、實踐和創新發展模式,不斷攀登著航天液體動力的高峰。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火箭扶搖直上九天,衛星實現精準入軌,標志著航天六院研制交付的液體動力系列產品為北斗導航工程畫上了圓滿句號,意味著中國的北斗成為了世界的北斗,將為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人民提供精準貼心的衛星導航服務。航天六院干部職工在陜、京、滬、漢四地一同觀看發射直播,共同見證了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激動人心的時刻。
作為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性能要求最高的衛星導航系統,20年間,航天六院共為北斗導航全球組網系統研制交付了上千臺不同種類不同性能的發動機及空間推進系統,為北斗導航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由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三型火箭組成的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承擔了北斗衛星的全部發射任務。20年來,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以44次發射59顆星的驕人成績,圓滿完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建任務。
航天六院研制生產的75噸級和4.8噸級常規發動機、8噸級氫氧發動機,分別承擔著火箭的助推和一級動力、二級動力、三級動力。航天六院研制的姿控發動機系統、遠征一號上面級發動機、衛星490 N發動機和推進系統,也分別為箭體姿態調整、衛星精準入軌等提供了動力保障。
被譽為中國液體火箭“金牌發動機”的75噸級常規發動機,研制于20世紀70年代,被用于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的助推和第一、二級。多年來,隨著其性能的不斷提升,已經成功將數百顆衛星和神舟飛船送入太空。4.8噸級游動發動機,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進研制而成,用于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二級,其噴管可作單向搖擺,從而實現對箭體飛行姿態的控制。
8噸級氫氧發動機,研制于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第二代上面級液氫液氧發動機,用于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三級,具有真空二次起動能力,可在伺服機構帶動下雙向搖擺,實現對三級箭體飛行姿態的控制。490N發動機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中高軌道衛星軌控發動機,為北斗衛星提供了從轉移軌道至預定軌道所需要的動力,也廣泛應用于空間站、貨運飛船等航天器。在北斗系統組建過程中,該型發動機從第一代升級到第二代,通過不斷技術創新、升級換代,提高了金牌動力的含金量,持續推進提升產品性能和服務水平。
除此之外,針對北斗二代衛星導航任務而研制的遠征一號上面級發動機獨具特色,它是在基礎級火箭上增加了相對獨立的一級,可在太空將一個或多個航天器直接送入不同的軌道,故而也被稱為“太空擺渡車”。該型發動機具備二次起動能力,可讓衛星從發射到進入運行軌道的過程從數天縮短為5個多小時,而且不耗費衛星的燃料、延長衛星使用壽命,并大大增強運載火箭的任務適應性。同時,衛星上的推進系統,由數臺星用姿控發動機組成,用于消除星箭分離后的干擾,承擔著軌道維持和姿態控制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