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既往: 不變的人性與致富心態
- (美)摩根·豪澤爾
- 5131字
- 2024-05-28 14:47:48
牽一發而動全身

歷史告訴我們,未來是無法預測的。
回顧歷史,我們會意識到,世間很多事情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歷史上一些影響廣泛、意義深遠的變化,可能都源于某次偶然的際遇或某個不經意間的決定,最終卻造就了奇跡,或者釀成了大禍。
作家蒂姆·厄班曾寫道:“假使你有機會穿越回到自己出生之前,相信你對要走的人生道路一定會感到不知所措,因為你意識到,即使當下最細微的改變也可能對未來產生重大影響?!?span id="hepqmtu" class="super">[1]
此話千真萬確!
接下來我要通過自己的故事,談談我是如何對這個話題產生興趣的。
————
我從小就參加美國太浩湖的滑雪比賽,還曾是加州斯闊谷滑雪隊的一員。在十多年的時間里,滑雪是我生命的核心。
斯闊谷滑雪隊有十幾名隊員。那是21世紀初,我們一群十幾歲的少年朝夕相處,每周6天,每年10個月,到世界各地滑雪。
大家在一起時間久了,爭吵是家常便飯,我和隊里大多數人關系一般。不過我和三個人是形影不離的伙伴,其中兩人是布倫丹·艾倫和布賴恩·里士滿,接下來我要講的就是關于他倆的故事。
2001年2月15日,斯闊谷滑雪隊結束在科羅拉多州的比賽回到加州。因為太浩湖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風雪,我們的返程航班被延誤了。
由于滑雪比賽需要在堅硬的雪面上進行,而當時地面只覆蓋了一層新雪,因此我們的訓練被取消了,布倫丹、布賴恩和我準備利用一周時間去營地周圍自由滑雪,放松消遣。
2月初冷空氣來襲時,太浩湖先下了幾場輕盈蓬松的雪,積雪近1米厚。而在2月中旬下大雪實屬罕見,此時氣溫已經上升,沒有結冰,一場猛烈的暴風雪過后,積雪厚重而又潮濕。
當時,我們沒意識到,厚重的大雪覆蓋在蓬松的雪層上,這種結構非常脆弱,雪層極易滑動從而引發雪崩。
為了保護游客,滑雪場一般都會封鎖危險坡道,在夜間通過爆破的方式人工制造雪崩,以減少日間發生雪崩的概率。
但是,如果跨過“嚴禁跨越”的警戒繩,前往不對外開放的禁區滑雪,滑雪場的措施可保護不了你。
2001年2月21日上午,布倫丹、布賴恩和我在斯闊谷滑雪隊的更衣室里碰頭,與以往數百次碰面并無分別。那天一早,布賴恩離家時曾對他媽媽說:“放心,我不會去禁區滑雪的。”
但是,我們仨一踏上滑雪板,就把布賴恩對他媽媽的承諾拋在腦后了。
————
在斯闊谷的背面(現在是帕利塞茲滑雪場),KT-22滑雪纜車道的后方,有一段約1.6千米長的山脊,隔開了斯闊谷與高山草甸滑雪場。
那里坡度陡峭,地勢開闊,地表起伏,滑雪非常刺激。
在2月21日之前,我們曾去斯闊谷背面滑過十來次雪,滑下去是一條偏僻的鄉野小路,我們可以從那里搭便車返回更衣室。因為整個路程很長,所以我們并不常去那兒滑雪。
那天早上,布倫丹、布賴恩和我決定去那里滑雪。
我記得,我們一跨過警戒繩就遭遇了一場雪崩。
我之前從未經歷過雪崩,那次的經歷畢生難忘。當時我沒有聽到雪崩的聲音,也沒看到雪體滑動的跡象,而是突然意識到腳下的滑雪板離開了地面,完全漂浮在一團團雪沫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你已經完全失控,不再是你用滑雪板推動積雪以獲得牽引力,而是你被雪體推動著行進,你唯一能做的是保持平衡,不要摔倒。
那場雪崩規模不大,很快就結束了。
“你們看到雪崩了嗎?”當到達公路時我問他倆。
“哈哈,看到了,太刺激了!”布倫丹回答。
隨后我們搭便車回到更衣室,一路上沒人再提剛剛發生的雪崩。
————
回到斯闊谷后,布倫丹和布賴恩表示還想去斯闊谷背面滑雪。
而我說不上來原因,就是不想去了。
不過我有個主意,布倫丹和布賴恩一起去滑雪,我可以開車繞過去接他們回來,這樣他們就不用搭便車了。
我們都表示贊同,于是分頭行動。
30分鐘后,我開車到達了我們約定的位置。
然而,他們竟然不在那里。
我又等了30分鐘,決定不等了。從山上滑下來只需一分鐘左右,這么久還沒等到他們,我猜他們比我先到山底,已經搭便車回去了。
我開車回到更衣室,以為會碰到他們,結果他們不在那里。我到處打聽,也沒人見到他們。
下午4點左右,我接到了布賴恩媽媽打來的電話,通話中她講的每個字我至今記憶猶新。
“你好,摩根。布賴恩今天沒去訓練。你知道他在哪兒嗎?”她問道。
我如實告訴了她。“我們上午在KT-22后面的山坡上滑雪?;聛碇?,他和布倫丹又上去了一趟,我開車到山底去接他們,但他們不在那里。我到現在也沒有見到他們?!?/p>
“天哪!”她叫出聲來,隨即掛斷了電話。
布賴恩的媽媽本身就是滑雪高手。我想,那一刻她一定有了不祥的預感。我也一樣。
時間一點點過去,大家越來越擔憂。
最后有人報了警,登記了人員失蹤信息。警方一開始沒有當回事,認為布倫丹和布賴恩可能溜出去參加什么聚會了。
我知道這不可能。“他們的鞋還在那里,”我指著更衣室地板上布倫丹和布賴恩的運動鞋說,“這說明他們現在還穿著滑雪靴。現在已經是晚上9點了。你想想,都晚上9點了,他們還穿著滑雪靴。”此時,在場的人面面相覷,突然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晚上10點左右,我被叫到斯闊谷消防局,與當地搜救隊會合。
我向他們詳細描述了布倫丹、布賴恩和我當天的所有活動。搜救隊拿出從直升機上拍攝的巨幅地形照片,我給他們指出我們進入禁區的確切位置。
然后,我告訴他們早上發生的小型雪崩。我一開口,就能感到搜救隊員腦海中聯想到了什么。我清楚地記得,等我話音剛落,兩名搜救隊員四目相對,嘆了口氣。
接下來,搜救隊員在夜色中打著強光燈,領著搜救犬展開了搜救工作。
我后來得知,救援人員一抵達我們滑雪的那塊禁區,就發現了最近一次雪崩留下的一個新裂口。雪崩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像是半座山被撕開了”,其中一人描述道。
午夜時分,我開車回到更衣室??扇菁{數千輛汽車的斯闊谷停車場空空蕩蕩,所有人都已回家,只有布倫丹的吉普和布賴恩的雪佛蘭皮卡并排停在那兒。
————
我躺在更衣室的長椅上想睡一會兒,卻合不上眼。我現在還記得,我當時想象著布倫丹和布賴恩從門外沖進來,然后我們為我報警找他們而一起捧腹大笑。
次日上午9點,更衣室里擠滿了其他滑雪隊員以及他們的父母、朋友和家人,大家都希望能盡點兒力。于是,這里成了搜索行動的集結地。
后來,我躺在長椅上睡著了。
沒過幾分鐘,我被撕心裂肺的尖叫聲驚醒。
我立刻明白發生了什么。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了。
我走到更衣室的二樓,看到布賴恩的母親癱坐在沙發上,尖叫聲是她發出的。
“知道這個結果,我很難過!”我對她說道,然后放聲大哭。
大家的悲痛難以描述。我當時不知道還能說些什么,直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搜救犬在雪崩現場確定了一個方位,救援人員借用探桿發現布倫丹和布賴恩被埋在近2米深的積雪中。
他們兩人的生日相隔一天,離世地點相距約3米。
————
那天晚些時候,我開車去父親上班的地方,我迫切想見到我的家人。父親在停車場見到我時哽咽著說:“能見到你真是太幸福了!”這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看到父親流淚。
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識到,自己離死亡僅一步之遙。
我不禁開始思考,為什么我第一次和他們一起去滑了雪,而第二次卻沒有去?可以說,這個決定讓我躲過了一劫。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無數次,但茫然不解。
我茫然不解!
沒有任何合理的解釋。
我當時并沒有仔細考慮,沒有測算風險,沒有咨詢專家,沒有權衡利弊。
我這次死里逃生完全是一種僥幸。一個偶然、不經心的舉動,卻成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其重要性遠遠超出我過去或將來任何一個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決定。
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也許你的生活中也有類似的故事。如果留心,你就會發現歷史上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
下面我與大家分享三個匪夷所思的事例,來說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如何在不經意間對當今世界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1776年的長島戰役對喬治·華盛頓的軍隊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他的1萬人被英國陸軍及其40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擊潰。
但是,這場戰役的結局還可以更糟糕,甚至扭轉我們所知的美國獨立戰爭的結局。
英國人原本可以沿伊斯特河逆流而上,然后將身陷絕境的華盛頓軍隊一舉殲滅。
但是,這一切并沒有發生,原因是當時風向不對,英國船艦無法揚帆起航。
歷史學家大衛·麥卡洛曾告訴記者查理·羅斯:“如果1776年8月28日晚上的風向正好相反,那么華盛頓的軍隊就會全軍覆沒?!?span id="a1zswve" class="super">[2]
羅斯問:“也就是說,倘若風向相反,就不會有美利堅合眾國了嗎?”
“是的?!丙溈逭f。
“就因為風向,歷史會被改寫?”羅斯追問。
“沒錯。”麥卡洛回答。
————
1915年,巨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從紐約出發,駛往英國利物浦。為了節省開支,威廉·特納船長下令關閉郵輪的第四個鍋爐。這一決定會減慢航速,航期會被延長一天。當時客船行業舉步維艱,雖然航行速度變慢令人惱火,但能省下一筆錢也是值得的。[3]
然而,沒有人,包括船長都不曾料想,這個決定即將造成致命的后果。
由于航期延長,“盧西塔尼亞號”駛入了德國潛艇所在的戰區水域。
結果,“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的魚雷擊中,近1 200名乘客喪生。這一事件成為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如果第四個鍋爐沒有被關閉,“盧西塔尼亞號”就會在德國潛艇駛入凱爾特海的前一天到達利物浦,而不會與之在那片海域相遇。如果郵輪沒有此次劫難,美國原本可以避免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那么20世紀的世界歷史就會被改寫。
————
1933年2月15日,一個名叫朱塞佩·贊加拉的砌磚工人在邁阿密舉行的一場政治集會上試圖槍殺美國當選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贊加拉個子不高,不到一米五三,需要站在椅子上才能把槍口瞄準人群之中的目標。
贊加拉開了5槍,其中一槍失手擊中了正與羅斯福握手的芝加哥市長安東·瑟馬克,導致其死亡。[4]而真正的槍殺目標羅斯福于兩周后宣誓正式就任總統。[5]
羅斯福在就職后的幾個月內通過“新政”改變了美國的經濟。如果贊加拉當時沒有失手,就任總統的就該是與羅斯福搭檔的副總統候選人約翰·南斯·加納。加納反對羅斯福新政的大部分赤字開支,如果加納當選總統,他絕對不可能實施類似的政策,而羅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政策至今還在影響著美國的經濟。
————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當某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時,每個重大事件的結局或許都會大相徑庭。
世間很多事情都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研究歷史的一個諷刺之處在于,我們通常非常清楚一件事的結局,而對其起因卻全然不知。
例如,是什么造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抵押貸款市場。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抵押貸款市場?我們必須先了解此前30年的利率下降。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利率下降?我們必須了解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當時的通貨膨脹?我們必須了解20世紀70年代的貨幣體系和越南戰爭的后續影響。
那么又是什么引發了越南戰爭?我們必須了解冷戰,如此等等。
————
當前發生的每件事,無論大小,其來龍去脈都如家族關系般錯綜復雜。忽視這些“家族關系”,可能會讓我們混淆對事件的理解,從而錯誤地判斷事件發生的緣由、可能持續的時間,以及再次發生的條件。孤立地看待一個事件而不是追溯根源,會讓很多問題難以解釋,例如為何做預測如此之難?為何政壇會混亂骯臟?
人們常說,只有了解歷史,才能預知未來。但實際上我們得承認,了解歷史,并不意味著我們能預知未來。事物的發展總是錯綜復雜,深不可測。
世界容易受到偶然和意外事件的影響,所以有兩件事我時刻謹記于心。
第一件事是要根據人的行為而非具體事件進行預測,這也是本書立論的前提。雖然無法預料50年后的世界是何種面貌,但我篤信,人仍將以同樣的方式面對貪婪、恐懼、機會、剝削、風險、不確定性、種族認同和社會輿論等。
預測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不善于追問:“然后呢?”
“油價上漲會導致人們少開車”,這個說法貌似合乎邏輯。
但是,然后呢?
由于人們需要開車出行,他們會尋求更省油的汽車。他們會向政府官員提出訴求,政府會推出稅收減免政策幫助公眾購買省油的汽車。然后,市場要求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開采更多原油,能源企業家會不斷創新。而石油行業深諳經濟盛衰之道,所以可能會抓住時機大肆開采,隨之而來的是石油價格下跌。同時,市面上也會出現能耗更低的汽車。進而城郊地區可能會更受置業者青睞。最終的結果就是,人們駕車出行的需求變得更強烈。
結果只有老天知道!
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各種變化都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著世界。因此,做預測異常困難。我們無法參透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這讓我們或許不敢再妄談預測未來。
第二件需要牢記的事情是,要敢于想象。無論今天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無論當下什么大行其道,到了明天,一切都可能發生改變,變化的起因同樣可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事件的發展就像金錢一樣,遵循復利法則。復利的核心特征是,一開始一個微小的事物不知會演變得如何龐大。
下一章我給大家講另一則往事,來說明我們多么容易忽略風險。
[1] Tim Urban, @waitbutwhy, Twitter post, April 21, 2021, 1:13 p.m., twitter.com/waitbutwhy/status/1384963403475791872?s=20&t=4i2ekW6c1cwAp6S1qB6YUA.
[2] Charlie Rose, season 14, episode 186, David McCullough, May 30, 2005,PBS, charlierose.com/videos/18134.
[3] Erik Larson, Dead Wake: The Last Crossing of the Lusitania (New York:Crown, 2015), 117, 326.
[4] Joseph T. McCann, Terrorism on American Soil (Boulder, CO: Sentient Publications, 2006), 69–70.
[5] This Day in History: February 15, 1933: FDR Escapes Assassination Attempt in Miami, History.com, November 16, 2009, updated February 11, 2021, history.com/this-day-in-history/fdr-escapes-assassination-in mi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