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風云突變
朝堂之上,一片肅殺之氣。原本應是商議國事的大殿,此刻卻被恐懼與慌亂所籠罩。就在早朝之時,一名神秘高手如鬼魅般現身,突破重重侍衛的阻攔,直逼皇帝御座。寒光一閃,皇帝脖頸處出現一道血痕,當場昏迷,生死未卜。
整個朝堂瞬間亂作一團,大臣們驚慌失措,互相指責推諉,都在試圖撇清與這起刺殺案的干系。蔡京一黨趁機發難,將矛頭指向李格非等人,妄圖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勢力。
而在大牢之中,林羽和李清照還不知朝堂上的驚天變故。李清照閑來無事,在獄中又作了一首《如夢令》,抒發心中的感慨與對自由的向往。
“常念往昔歡處,心向暖陽飛渡。困獄意難平,怎奈愁思無數。知否,知否?應是夢歸同路。”
林羽看著這首詞,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擔憂。他將這首詞悄悄帶出大牢,托人傳了出去。沒想到,這首詞竟如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浪。
在現代營銷手段的推波助瀾下——雖身處古代,但一些商賈敏銳地察覺到其中商機,利用市井傳聞、說書人傳頌等方式,將這首詞傳得沸沸揚揚。百姓們口口相傳,一時間,李清照的才情與她的遭遇為眾人所知,輿論紛紛要求朝廷放人。
與此同時,朝堂上的局勢愈發緊張。蔡京等人急于將皇帝遇刺的罪名扣在李格非等人頭上,而支持李格非的大臣則拼死反駁。就在雙方僵持不下之時,一道神秘指令悄然傳來,內容無人知曉,但朝廷態度卻發生了微妙轉變。
恰在此時,邊境傳來急報,遼國大軍壓境,邊關告急。朝中一片嘩然,此時急需一位有勇有謀之人前去御敵。在這關鍵時刻,一位支持李格非的老臣站了出來,舉薦林羽:“陛下昏迷,國難當頭,蘇逸塵雖身處牢獄,但此人有勇有謀,且曾展現出不凡的武藝與見識,或許能解邊關之危。”
眾臣議論紛紛,蔡京雖想阻攔,但在輿論壓力、神秘指令以及邊關戰事的多重影響下,最終朝廷決定暫時放出林羽,命他戴罪立功,前往邊關抵御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