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行政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6作者名: 中國法制出版社本章字數: 1001字更新時間: 2024-06-03 16:08:20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1]為了規范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行政許可的含義】本法所稱行政許可,是指行政機關根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經依法審查,準予其從事特定活動的行為。
第三條 【適用范圍】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適用本法。
有關行政機關對其他機關或者對其直接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審批,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 【合法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范圍、條件和程序。
第五條 【公開、公平、公正、非歧視原則】設定和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原則。
有關行政許可的規定應當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實施行政許可的依據。行政許可的實施和結果,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外,應當公開。未經申請人同意,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參與專家評審等的人員不得披露申請人提交的商業秘密、未披露信息或者保密商務信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涉及國家安全、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除外;行政機關依法公開申請人前述信息的,允許申請人在合理期限內提出異議。
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申請人有依法取得行政許可的平等權利,行政機關不得歧視任何人。
第六條 【便民原則】實施行政許可,應當遵循便民的原則,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
第七條 【陳述權、申辯權和救濟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其合法權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許可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第八條 【信賴保護原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受法律保護,行政機關不得擅自改變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
行政許可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修改或者廢止,或者準予行政許可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的,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經生效的行政許可。由此給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財產損失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九條 【行政許可的轉讓】依法取得的行政許可,除法律、法規規定依照法定條件和程序可以轉讓的外,不得轉讓。
第十條 【行政許可監督】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制度,加強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監督檢查。
行政機關應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從事行政許可事項的活動實施有效監督。
- 民法典及司法解釋新舊條文對照與重點條文釋義
- 刑法及司法解釋匯編:含指導案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制度精義與條文評注(上冊)
- 民法典侵權責任編法律適用與案例指引
- 法醫告訴你
- 物權法案例選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釋義
- 法律法規新解讀叢書:治安管理處罰法解讀與應用(2023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導讀與釋義
- 保險法及司法解釋新編:條文序號整理版9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釋義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及司法解釋全書:含文書范本(2020年版)
- 中國法院年度案例集成叢書:合同糾紛裁判規則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案例注釋版(第五版)
- 人民法院民商事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叢書:物權糾紛指導案例與類案裁判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