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法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是以一定的社會組織為基礎而構造的民事主體

(一)法人的“出生”與“死亡”

一般情形,始于設立登記,終于注銷登記(依法不需要注銷登記的,清算完成時終止)

由此決定,法人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具有同一性

民法典第59條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考點:清算中法人的能力問題——不得從事與清算無關的活動。

[例題]依民法原理和現行民事法律,下列選項中,哪一表述是正確的?[8]

A.清算法人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

B.清算法人具有與原法人相同的民事行為能力

C.清算法人僅具有清算范圍內的民事行為能力

D.清算法人僅具有資產清理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法人的特征

作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獨立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1.獨立人格

這不同于分支機構(分公司、營業機構等),分支機構只是法人的組成部分。

2.獨立財產

法人的財產獨立于出資人,這不同于合伙和分支機構。合伙財產屬于合伙人的個人財產,而分支機構的財產屬于總公司財產的組成部分。

3.獨立責任

(1)由于法人的責任完全獨立,獨立于出資人,因此,法人的出資人(股東)才可能承擔有限責任。換言之,法人的獨立責任,是出資人有限責任的前提。一般合伙人之所以不能承擔有限責任,恰恰是因為合伙本身的財產不是獨立的,而是由合伙人共有的。

(2)法人以其所有財產(包括分支機構財產)對外承擔獨立責任。

(3)分支機構是法人的組成部分,可以承擔相對的獨立責任,分支機構無法承擔的責任,仍需法人承擔。

民法典第74條 法人可以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支機構應當登記的,依照其規定。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也可以先以該分支機構管理的財產承擔,不足以承擔的,由法人承擔。

特別提醒

公司法人與分公司之間是一體的關系,分公司責任由法人承擔;公司法人與子公司之間是獨立的關系,子公司責任由子公司獨立承擔。

(4)法人獨立責任的例外:法人人格否認

是指在特定財產法律關系中,由于特定原因,將義務與責任轉由行為人負擔,法人獨立人格被否認的情形。法人人格被否認,意味著出資人將與法人一起就此法律關系中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價值就是要遏制出資人或其他人濫用法人獨立責任,利用法人規避自身責任,使權利義務的分配符合公平正義的要求。法人人格否認不是對法人人格的永久剝奪,而只是在某一特定的法律關系中,否認法人的獨立性。

在我國,法人人格否認首先在公司法、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中獲得承認。《民法典》中,在民事主體營利法人部分,也規定了此制度,這意味著所有的營利法人,無論是否具有公司的形態,均可適用此制度來保護債權人的利益。[9]

[例題]張某與甲企業共同出資,組建了乙有限公司,聘請陳某擔任總經理。問:誰承擔有限責任?[10]

(三)法人的能力

1.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不同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人作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相對于自然人,有如下特征:

(1)法人不能享有某些屬于自然人固有的,因年齡、親屬關系等產生的權利義務。

如法人可以享有名稱權、名譽權,但不能享有以身體為前提的人格權,如肖像權、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等,法人雖可以通過受遺贈取得死者的遺產,但不能像自然人那樣享有繼承權。

既然專屬于自然人人身性質的權利,法人不能享有,那么可以得出結論,當法人權利受到侵害時,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2)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受法律、行政命令和法人章程、目的的限制,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則具有一般性,可以享有不違反法律的任何權利和承擔任何義務。

法人的活動范圍受到其設立目的的限制,設立的目的不同,決定了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也不同,比如公益法人就不能做保證人,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都是相同的。

特別提醒

受目的事業限制的法人,超出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效力如何呢?

如果沒有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不會僅僅因為超出經營范圍就無效。這意味著,通常而言,超出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是有效的。

此種觀點背后的法理基礎體現了政府對于市場的干預與市場主體自由之間的妥協,企業法人的目的是營利,應在其經營范圍內訂立合同,超出此范圍訂立合同的,政府可以處罰法人本身,但是,不影響法人與其他市場主體簽訂的合同的效力。

2.民事行為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獨立進行民事活動,取得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

(1)開始、結束和范圍與權利能力一致——與自然人不同。

(2)由代表機構實現,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進行活動時,其人格完全被法人吸收。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②法定代表人可在合同中承諾對法人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但對于新任法定代表人沒有約束力。

3.法人的責任問題

(1)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負責——包括越權行為

(2)對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負責——包括侵權行為

(3)法人的實際情況與登記的事項不一致的,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4)法人分立與合并時關于債務約定的效力

①法人合并:新設合并、吸收合并。

②法人分立:新設分立、派生分立。

民法典第67條 法人合并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合并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

法人分立的,其權利和義務由分立后的法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是債權人和債務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5)法人設立中的責任承擔

①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②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后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③設立人為設立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第三人有權選擇請求法人或者設立人承擔。

(6)法人決議不合法時的責任

對內可撤銷;對外不影響法人依據決議與善意相對人形成的法律關系的效力。規范依據如下:

民法典第85條 營利法人的權力機構、執行機構作出決議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法人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法人章程的,營利法人的出資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決議。但是,營利法人依據該決議與善意相對人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不受影響。

民法典第94條第2款 捐助法人的決策機構、執行機構或者法定代表人作出決定的程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法人章程,或者決定內容違反法人章程的,捐助人等利害關系人或者主管機關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該決定。但是,捐助法人依據該決定與善意相對人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不受影響。

法理基礎:在內部,利害關系人或主管機關在撤銷之后,可以請求作出決策的主體賠償損失;在外部,考慮到交易秩序的維護,決議的撤銷,不影響法人根據決議與善意相對人形成的法律關系之效力。這是一種均衡保護內外利害關系人的制度設計。

(四)法人的機關

1.法人機關的種類

考點:法人機關的性質——是法人的組成部分,不獨立于法人。

[例題]下列關于法人機關的表述,哪些是正確的?[11]

A.法人機關無獨立人格

B.財團法人沒有自己的意思機關

C.法人的分支機構為法人機關的一種

D.監督機關不是法人的必設機關

2.法人機關負責人及出資人責任

(1)法定代表人責任

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2)出資人責任

營利法人的出資人不得濫用出資人權利損害法人或者其他出資人的利益。濫用出資人權利給法人或者其他出資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濫用法人人格給法人的債權人帶來損害的,應當與法人一起向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

(3)關聯交易可能帶來的責任

營利法人的控股出資人、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利用其關聯關系損害法人的利益。利用關聯關系給法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五)法人的分類

1.我國《民法典》中法人的分類

續表

2.傳統民法理論對于法人的分類

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的區別

[例題]關于法人,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確的?[12]

A.社團法人均屬營利法人

B.基金會法人均屬公益法人

C.社團法人均屬公益法人

D.社會團體法人均不屬于營利法人

(六)法人的終止

1.終止原因

法人解散;法人被宣告破產;法律規定的其他原因。法人終止,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有關機關批準的,依照其規定。

2.法人解散的情形

法人章程規定的存續期間屆滿或者法人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法人的權力機構決議解散;因法人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法人依法被吊銷營業執照、登記證書,被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3.解散后的清算

(1)清算義務人應當及時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除非另有規定,法人的董事、理事等執行機構或者決策機構的成員為清算義務人。

(2)清算義務人未及時履行清算義務,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主管機關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天津市| 呼图壁县| 临漳县| 宁强县| 米易县| 肥城市| 驻马店市| 五峰| 阳高县| 锡林郭勒盟| 水城县| 黔西| 城固县| 鄂温| 木里| 南充市| 揭阳市| 沙洋县| 柳江县| 翁牛特旗| 陇西县| 屯昌县| 镇宁| 塘沽区| 三亚市| 镇远县| 通化市| 海口市| 白朗县| 长海县| 敦化市| 湘潭市| 囊谦县| 六枝特区| 蒙自县| 肥城市| 饶阳县| 资源县| 清河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