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學
- 周祖成主編
- 609字
- 2024-05-31 18:03:44
三、科學立法原則
與民主立法的人民屬性和形式合理性相比,科學立法體現了立法活動的科學屬性,更加側重于立法的實質合理性,強調立法與本國國情和實際相結合。尤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之后,更加強調提高立法質量,為良法善治提供重要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規定:“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上述規定明確將科學立法作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價值標準。201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立法科學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針對性、及時性、系統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程序,擴大公眾有序參與,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使法律準確反映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更好協調利益關系,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7]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8]可以說,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新時代的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并列為我國立法工作應該堅持的基本原則。[9]
《立法法》第6條第1款規定:“立法應當從實際出發,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強調立法應當堅持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構建合理的公民權利義務體系和國家機關權力責任體系,保障立法過程和立法內容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