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領導力
- 蘇進 蘇航
- 14字
- 2024-06-06 12:46:18
第二部分 青少年如何學習領導力
第三章 克服認知誤區,相信自己
有句話叫作:我們是我們思想的產物。我們想什么,就會成為什么。
領導力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切都源于你自己的想法,還有你的假設。
相信自己能學好領導力,就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克服對領導力的認知誤區
(一)誤區一:領導力是天生的
我經常在領導力課上問我的學員:“你們覺得領導力是天生的,還是可以后天培養的?”大部分學員會說領導力是可以后天培養的,但也有學員認為領導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可以舉出一些領導者的例子,說他們沒有上過與領導力相關的課,也沒有看過與領導力相關的書,但是他們好像天生就有領導力一樣,激情四射,很能感召人。
如果說領導力是天生的,只有少部分人擁有,那么就沒有必要出版那么多關于管理和領導力的書籍,也沒有必要組織那么多培訓,何必浪費時間和精力呢?
但就像有的學員說的,有的人好像就是天生的領導者,他們天生就有魅力、有影響力。那么,他們天生的東西是什么呢?是他們的性格。有的人性格外向,天生就能說,“忽悠”是他們的基本功,還能說到你的心坎里去,這的確給他們的影響力加分不少。但是,雖然性格是天生的,風格卻是可以調整的,每個人都是有“能說”的潛質的,只要你愿意學習、愿意練習,你也可以變成一個“特能說”的人。“能說”的人是有一定的魅力,但如果僅僅停留在“能說”的水平上,而不能為大家解決難題、不能激發大家努力奮斗,那么他身上也不一定有很好的領導力;你也許“不能說”,但具有發展的眼光,能踏踏實實帶著大家向目標進發,大家都愿意追隨你,你的身上照樣有領導力。所以說,任何性格的人都可以成為很好的領導者,領導者不是天生的,都需要經過后天的練習和培養。
“領導力是一組可以觀察到的行為模式,是一套可以定義的技能。”既然是行為,既然是技能,那么,聰明而又智慧的青少年朋友,難道你不能像學習數理化、像背英文單詞那樣學習并記住這些技能的操作要點和流程嗎?難道實踐這些行為、“照貓畫虎”是非常困難的事嗎?
(二)誤區二: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最近若干年,企業界對由著名民意咨詢調查公司蓋洛普(Gallup)提出的“優勢理論”很是著迷,人們簡單地把這個理論理解為“揚長避短”,即每個人都不要刻意彌補自己的不足,要重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不要浪費時間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因為你沒有優勢、沒有天賦。這話聽起來好像沒問題。的確,“優勢理論”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優勢部分——知識和技能是很容易被教會的,而才干(天賦)則不能,人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在用人時要重點發揮員工的優勢,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但有人在理解這個理論和操作時有點“跑偏”了,他們偏執地認為人不能挑戰自己的不足,比如,有的同學計劃性不強,就有人說“那就不要管它了,去發揮你的優勢——創造性嘛”;有的同學邏輯性不強,就有人說“邏輯性對你不重要,好好把你的優勢——人際關系能力發揮到極致就行了”。但是大家想一想,每個人在學習、工作的過程中都是一帆風順的嗎?你能永遠只發揮你的優勢嗎?你還得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吧?難道這中間不需要用到你不擅長的技能嗎?有時你就得把計劃方案寫周密,有時就需要你考慮問題、探討問題時具有邏輯性。這些雖然不是你的優勢,但你還得“硬著頭皮上”。再說“把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這個事,它只講到了要做你擅長做的事情,比如,你擅長組織活動就把你放在組織部門,他擅長用電腦做海報和創意,就把他放在宣傳部門,她擅長唱歌跳舞,就把她放在文娛部門,但卻沒有說要如何在每個崗位上做好。難道這中間不會遇到你不擅長的事情嗎?如果沒有人幫你,你還不是得自己去挑戰、去克服嗎?
在本書第八章中,我將提到青少年領導者應該做到兩方面,一是要“揚長補短”,二是要“揚長避短”。這個觀點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是有潛能的,對于不足的地方,是有能力補足的,缺什么就補什么。當然,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會別扭、不舒服,但是逆境和不確定性總是伴隨每個人的領導過程,所以不得不做。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搭班子,即讓自己團隊中與你能互補的人去做你不擅長的事情,這就是成功的“避短”。但“揚長補短”和“揚長避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是互相“補位”的,只有這兩點都做到了,你才能成為卓越的領導者。
二、堅信兩個觀點和研究結果
(一)每個人都是有領導潛質的
大家在前面的兩章中已經了解到,權力不是領導力,領導力是一種追隨的關系,“領導”更強調“去何方”“到哪里去”,而領導力表現出來的是行為模式,是技能。那么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學生雖然才十幾歲、二十歲出頭,但是關于“領導”要做的事情也或多或少地做過,只不過是好壞的問題;也都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只不過是大小的問題。雖然有人會說,學生不具備一些關鍵的能力或者修養,不是“當領導的材料”,但是學生熱愛學習,如果愿意學習領導力,對于自己不具備的一些品質也愿意去修煉,表現出學習的欲望和做事的意愿,也同樣是有領導潛質的表現。
當你相信自己身上有領導潛質的時候,你就給自己增加了自信,就會更勇敢地探索自己內心。學習領導力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探索自己內心的過程:你需要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你到底贊同什么、反對什么;你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你的夢想是什么;你如何感召大家去追逐團隊的夢想;你要挑戰的是什么;激勵你的又是什么。當你對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在你的領導過程中如何更好地激發別人。當你更好地激發了別人、當大家的潛能進一步發揮出來時,你的領導“潛能”也就表現為“顯能”了,你的領導力也就得到彰顯了。
(二)你的行為頻度和深度影響下屬的敬業度
我在本書第十九章中,把蓋洛普公司“Q12”的12個問題拿了出來,說明激勵的重要性,各位同學不妨先翻到這一章,找到這12個問題。蓋洛普公司在全球訪問了100萬名以上的員工和經理,想知道“優秀的經理”和“敬業的員工”到底有什么關系。最終,其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經理人在這12個問題上做好了,那么員工的敬業度、忠誠度和業績的表現都會非常好。那么,誰會對一線員工產生最直接的影響呢?結果表明,直接上級對一線員工的影響高達 70%。這12個問題,其實就是12個行為,這說明領導者的行為對下屬的影響巨大。
這個結論與庫澤斯和波斯納兩位領導力專家在全球對近300萬人的調研結果也是一致的。他們的調研結論是:當領導者非常頻繁或者幾乎總是踐行卓越行為的時候,近96%的直接下屬反饋自己是高度敬業的。相比之下,當領導者很少踐行卓越行為的時候,只有不到5%的直接下屬反饋自己是工作敬業的,這個差距是巨大的。
庫澤斯和波斯納在研究一個國家青年運動組織的志愿者的時候,發現了同樣的結果,領導者的敬業度越高,隊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就越高。
不知道以上的調研結果對各位同學有什么樣的觸動呢?你有沒有感覺到,其實學校里老師的領導行為對教學和學生的成績也是有很大影響的?研究發現,當老師在課堂上展現出良好的領導力的時候,學生會有非常積極的反應,老師的領導行為對于學生的反應、行為和學習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當你相信自己有領導潛質,并了解到青少年領導者的行為會對其團隊成員(本書把學生會各部門的成員稱為“部員”,把各個社團組織的成員稱為“社員”,有時也會把“部員”、“社員”、項目團隊中的成員、活動中各個小組的組員、班級里的同學等統稱為“團隊成員”)的投入度、敬業度和能力提升有關鍵性的影響時,你是不是要更加注意,要盡可能多地表現出卓越的行為呢?本書的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講述了8種技能,其實也是8種行為的踐行方法,各位同學可以在掌握后有重點地提升。
三、最好的領導者也是最好的學習者
向父母學習。“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鏡子”,父母對和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的關系處理,會讓孩子們學會如何溝通、如何增進關系、如何承擔責任;孩子們也會看到父母是如何面對困難的,可以向父母學習遇事時的沉著心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堅韌的精神;父母也會有生氣、情緒不佳的時候,那么,他們是如何控制情緒的,這同樣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有的同學家庭經濟條件可能不太好,那么父母面對生活的壓力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就是同學們需要學習的;為了家人的幸福生活,父母一方面需要辛勤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操持家務、照顧子女,同學們可以從中學到的是一種責任的擔當意識。
在家里,父母的一言一行既是在管理,也是在領導,都會對孩子們產生影響。好的言行,同學們要學習和效仿;不好的言行,同學們也要用適當的方式向父母提出來,幫助父母改進。
向老師和同學學習。除了父母之外,老師和同學是大家接觸最多的人群。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后,都可以觀察老師是如何表揚和批評同學的、是如何調動班級氛圍的、是如何進行一對一談話的、是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的、是如何組織班級活動的、是如何給班干部授權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如何激勵大家并帶領大家達成目標的。這些都是管理和領導的內容,同學們要用心觀察、用心感受。
而在和同學的交往中,也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有的同學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喜歡他的同學,這樣的同學很有號召力;有的同學雖然學習成績很好,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但除了學習好之外,好像沒有什么值得稱贊的地方;有的班干部老是“狐假虎威”,借著老師的名義,天天命令大家干這干那,還經常到老師那里打小報告,說起這樣的班干部,大家都直搖頭;有的同學在班里很低調,甚至有點默默無聞,但有一天突然領回一個國際大獎,原來這位同學潛心做著這方面的研究已經有很多年,在別的同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時候,這位同學堅定地發展著自己的興趣,付出時間和精力進行著研究……
身邊這些同學的表現,其實都是大家在學習領導力時需要思考和注意的地方:領導力不是權力;領導力是一種追隨的關系;學習成績好不代表一定有領導力;領導力需要激情;等等。
當然,除了向父母、老師和同學學習領導力之外,你還可以向任何你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學習領導力。在坐地鐵和公交車時聽旁邊的人聊天,你也許就能學到什么是好的溝通交流,也能認識到什么是差勁的聊天;在游樂場所,看著小朋友們玩耍時的那份興奮和好奇,你也能學到領導力需要你的激情和專注,需要你充滿好奇地去探索、去挑戰;在商場門口,你可能會看到前面的人推門進去之后轉身扶著門讓后面的人進來;在馬路邊,你也可能會看到有人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扔到旁邊的垃圾桶中。看到了吧,每個人身上都有讓人點贊的行為,領導力就在你的身邊,身邊的人都有領導力,只不過是多和少、強和弱的問題,只要你有心,只要你肯學,身邊的人都是你領導力的老師。
向書本和互聯網學習。現在,學習領導力的媒介和渠道足夠多,同學們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相關的知識和信息。比如,你可以閱讀專業的領導力雜志和書籍來系統地學習領導力,你也可以從相關網站的文章或者視頻中獲取知識,另外,你也可以通過看電影學習領導力。電影藝術源于生活,不僅具有記憶性、趣味性,還能給人帶來無限啟發,讓大家冷靜思考、理性分析。此外,你還可以關注眾多的管理、領導力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和服務號,在聽書APP上聽管理、學管理、用管理。只要同學們有興趣、有時間,就一定可以通過上面提到的這些媒介學習到豐富的領導力知識和技能。
走入專門的課堂學習。蓋洛普公司通過調研得出結論:在學習領導力時,人們需要拿出20%的時間向他人學習,拿出20%的時間走入專門的課堂學習,還要拿出60%的時間去實踐。所以,同學們可以有意識地走入專門的領導力課堂。目前,市場上有眾多針對職業人開設的培訓,涉及自我管理、他人管理、團隊管理等,這些課程雖然是針對職業人的,但由于管理和領導力在很多知識技能方面是共通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同樣適合青少年的學習。當然,也有專門針對青少年的領導力培訓課程,但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少,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需要提升的領域選擇專門的課程學習。之所以要走入專門的培訓課堂學習,是因為培訓講師對這些管理和領導力相關的主題有深入的研究,且絕大多數講師都有實戰經驗,講師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案例研討、角色扮演、視頻觀摩、測評、游戲活動、小組討論和演示等,深入淺出地進行知識的講授和技能的指導,講師還會要求大家制訂具體的行動計劃,在課后進行實踐,以掌握所學習的技能和工具。
青少年時期是求知欲最旺盛和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同時也是敢于挑戰、勇于質疑的年齡階段。為此,只要克服傳統的對領導力的認識上的誤區,相信自己能夠學好領導力,并通過各種平臺實踐,各位青少年朋友就一定能夠掌握領導技能,用卓越的行為去影響和帶動他人。
重點內容
·要學習好領導力,要克服的第一個誤區是:領導力是天生的。如果領導力是天生的,只有少部分人擁有,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學習了。領導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組可以觀察到的行為模式,是一套可以定義的技能,人人都可以學習領導力,人人都可以擁有領導力。要克服的第二個誤區是: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有人錯誤地把“優勢理論”理解為人應當只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不能去挑戰自己的不足。而現實是,要想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成功,既要花大力氣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揚長避短”,又要努力學習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揚長補短”,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合格的青少年領導者。
·學習領導力,還要堅信兩個觀點和研究成果,一是每個人都有領導潛質,二是你的行為頻度和深度影響團隊成員的敬業度。所以,每位學生干部都可以通過頻繁地展現卓越的行為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和領導力。
·向誰學習領導力?所有身邊人都可以是青少年學習的對象,可以向父母、老師、同學學習,可以向書本和互聯網學習,也可以走入專門的課堂學習。
建議行動
·如同本章所講的那樣,每天用心觀察一下你周圍的人,記錄下他們值得你學習的言行,按照你自己的認知,總結他們這些言行反映了他們哪方面的能力。
·可以下載一些聽書APP,在其中找到管理或領導力頻道,嘗試去聽一些講座;或者關注一些管理或領導力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每天或每周閱讀幾篇文章,豐富自己的管理學和領導力知識,學到一定的技能。
·如果你的父母或者其他家人在單位就職,可以和他們商議,能否在合適的時間,請他們和你講解些他們掌握的一些管理和領導力方面的知識以及技能,向他們學習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工具。
蘇航感悟:克服7個誤區,做最好的學習者
看完了本章的內容,我感覺對于開篇的兩個誤區有點意猶未盡,于是繼續在父親的書架上尋找答案。我找了約翰·C.麥克斯維爾的著作《中層領導力》,在這本書中他講到了中層領導者的7個誤區。
·誤區一,職位誤區:不居高位,無法領導。
·誤區二,目的地誤區:身居高位之后再學習怎樣領導。
·誤區三,影響力誤區:身居高位,人們自然服從。
·誤區四,經驗不足誤區:只要身居高位,就能掌控一切。
·誤區五,自由誤區:成為領導后,我就無拘無束了。
·誤區六,潛力誤區:不在高層就無法發揮潛力。
·誤區七,破罐子破摔誤區:做不成領導者就不必領導。
本章中講的兩個誤區主要是針對青少年的,而上面的7個誤區和本書前幾章中著力強調的內容其實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對于青少年來講,即使不是學生干部,也照樣可以擁有領導力、發揮領導力;我們不應該在等到成為學生干部、走入職場、擔任領導之后再學習領導力,那樣就太晚了;無論是學生干部,還是普通學生,我們都可以發揮潛力,因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領導力的潛能。
在克服誤區之后,我們就要做最好的領導力學習者。我們可以在學業上取得好成績,可以把專業書籍研讀得透徹,那么在領導力的學習上也照樣應該保持信心,因為我們年輕、我們專注、我們有毅力、我們記憶力好。我們可以按圖索驥,按照本章中介紹的學習渠道,向他人學習、向書本和互聯網學習、走入專門的課堂學習,當然,也要在具體的實踐中學習和提高。我們可能欠缺經驗,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好學,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知識和技能沉淀的時候,我們的實操水平比起不愛學習的人會高很多,假以時日,當我們的經驗積累得足夠多時,我們的領導力也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