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法律風險識別與防控:以案說法100例
- 段彪永編著
- 2408字
- 2024-06-06 12:17:38
5 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公司如何處理?
案情簡介
張某為經營淘寶店欲設立一家公司,但在向工商部門申請注冊時,卻被告知其已于2013年4月注冊了某公司,并擔任法定代表人,由于該公司目前處于吊銷未注銷的狀態,張某無法另行注冊公司。張某對于被登記為某公司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并不知情。張某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其不是某公司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
法院經審理認為,經筆跡鑒定,工商登記資料中的簽字并非張某所簽;另外,張某從未參加該公司的經營管理等事實,足以證明張某對其身份信息被冒用不知情。法院遂確認張某不是某公司的股東和法定代表人。
律師提示
由于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公司設立登記時,一般僅對申請材料作形式審查,不對其真實性負責,公民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公司的情況并不鮮見。
公民身份信息經常被冒用登記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東。被冒用登記為法定代表人時,被冒用人可能會被信用懲戒,單位犯罪的則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被冒用登記為股東時,未履行出資責任的,被冒用人可能會被行政處罰,還可能對外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因此,如發現身份信息被冒用時,應及時進行處理。
如果發現身份信息被冒用注冊公司,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途徑進行維權:
1.行政途徑。公民可選擇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或者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撤銷公司設立登記。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調查確認當事人以欺騙手段,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方式提交虛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記的,應予以撤銷。
昆明市原工商行政管理局發布的《關于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騙取公司登記的若干規定(暫行)》對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騙取公司登記的適用范圍、管轄、線索來源、登記核查、受理、調查取證和終結、告知、聽證、決定、送達、執行等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2.民事途徑。公民可選擇向法院提起消極確認訴訟,請求法院確認當事人不具有股東和法定代表人資格,也可依據《民法典》的規定,以實際侵權人即投資人、注冊代理機構、被注冊的公司為被告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停止侵犯姓名權、消除影響和賠償損失。
3.刑事途徑。公民可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如經公安機關偵查發現有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偽造、變造、盜用公民身份證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筆者經驗,三種途徑首選應為民事途徑。通過法院確認公民被冒名,不具有法定代表人和股東資格后,據此再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投訴或報案,可為其提供強有力的執法依據,降低其作出行政行為或追究刑事責任的風險,以順利解決問題。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第17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處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或者使用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的;
(二)購買、出售、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騙領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予以收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120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1012條 自然人享有姓名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1013條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轉讓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稱。
第1014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198條 違反本法規定,虛報注冊資本、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對虛報注冊資本的公司,處以虛報注冊資本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對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的公司,處以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公司登記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第69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的行政機關或者其上級行政機關,根據利害關系人的請求或者依據職權,可以撤銷行政許可:
(一)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二)超越法定職權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作出準予行政許可決定的;
(四)對不具備申請資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準予行政許可的;
(五)依法可以撤銷行政許可的其他情形。
被許可人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行政許可的,應當予以撤銷。
依照前兩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不予撤銷。
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被許可人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賠償。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撤銷行政許可的,被許可人基于行政許可取得的利益不受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280條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
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關于撤銷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騙取公司登記的若干規定(暫行)》(昆府登197號)
第2條 當事人以欺騙手段,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方式提交虛假材料取得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設立、變更登記,作出核準登記的登記機關,依據職權或者利害關系人的投訴、舉報,經調查核實情節嚴重的,應當予以撤銷的。
存在以下情況的,不適用本規定:
(一)公司資產(含股權、商標權)已被質押、抵押的;
(二)公司資產(含股權)被人民法院凍結的;
(三)公司資產(含股權)被法院判決、裁定劃轉到第三方的;
(四)已辦理動產抵押的;
(五)公司正處于行政或民事案件訴訟期間的;
(六)因涉嫌其他違法行為正在被有關機關立案調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