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治水策論!
- 寒門極品秀才
- 微風靜默
- 2044字
- 2024-07-03 11:08:00
三個字寫完,司馬鈞握著毛筆的手就懸在了半空中,神色凝重,左手微微抬起——
然后放在了頭上,撓了撓。
“嘶——”
抽了一口涼氣。
暗自嘀咕道,“邊塞詩就要殺氣重,如今北有遼人女真,南有苗疆占城,就得殺!”
“只有殺,才能強我大晉!”
所以……
這首詩的第一句便是,“殺殺殺殺殺殺殺!”
但第二局,司馬鈞認為不能再以殺為主旨了,不然讓評卷的大人看了,還以為他司馬鈞是胡寫一通呢。
這如何能體現出司馬鈞的才華?
想了想。
司馬鈞終于補全了后三句。
“殺盡四方豺狼寇,還我大晉好河山!”
“好詩,好詩!”
“嘖嘖。”
將寫完的詩欣賞了一番之后,司馬鈞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朝著右邊瞥了一眼。
見周謙居然已經埋頭睡覺了。
頓時眉頭一皺。
壞了!
上一科的考試他和周謙幾乎是同一時間答完的考卷,同一時間睡覺的。
可今日,這周謙兄弟居然比自己早了這么久。
看來周謙此子和自己的才學必然是勢均力敵,這小子八成是他考取功名路上的勁敵啊!
目光灼灼地盯著周謙看了片刻,司馬鈞搖了搖頭,也埋頭睡了。
既然比不了誰先睡著,那就比一比誰先睡醒吧!
……
甭管什么原因,周謙和司馬鈞兩人答第二科的考卷那是簡單無比。
但對于其他學子來說。
這本就冷門,且十分敏感的邊塞詩,就成了催命的符咒。
是也到了晌午吃飯的當口,周謙和司馬鈞百忙之中抽空起來吃飯的時候。
左右一看,居然還都是愁眉苦臉,垂首沉思的模樣。
周謙趁不遠處的差役不注意,將一杯酒和半個馕餅遞給了身邊司馬鈞。
一邊口中嘀咕道。
“這邊塞詩有這么難嗎?”
“怎么我都睡了一覺了,大家都沒寫完?”
“胡說!”
司馬鈞將周謙手中的東西接了過去,一撇嘴道,“你說這話難道是看不起我?”
“不就是邊塞詩嗎?”
“我早都寫完了,而且還睡了一覺。”
周謙聞言一怔。
他能這么快寫完是因為自己的腦子里有唐詩三百首為依據,但這司馬兄也寫完睡了一覺了。
足見這位兄弟的造詣之高。
頓時神色嚴肅道,“失敬失敬,原來兄臺居然是一個大才子!”
“大才子談不上。”
“小才子吧。”
司馬鈞謙虛地說道。
周謙點了點頭,心中暗中思慮,前兩科似乎都沒在司馬鈞的身上取得太大的優勢。
明日最后一科,一定要拉開差距!
……
很快,第三天到來。
貢院前院中,監試大臣和閱卷官齊聚在密閉的房間之中。
鄉試的第三科通常都是監試大臣現場命題的,這既能保證科舉題目的多樣性。
也能保證無論何種原因,科舉的題目都不會外泄。
當然,為了保證這一切。
監試大臣會被派到不是他故鄉的地方。
而此時。
房間之中,氣氛有些沉默。
良久,其中一位閱卷官對著監試大臣問道,“邱大人,此次第三科的題目真要以治水為題嗎?”
“這是不是有些太難了?”
“畢竟,這只是鄉試。”
其他閱卷官聞言都微微點頭,對于邱千這一手多少感覺有些不理解。
“那就適當地降低一些對于第三科質量的評定標準嘛。”
“既然我是水部郎中,最關心的自然就是治水問題。”
“若是沒人能回答到點上,自然綜合考慮,比如字跡,比如條理,比如邏輯。”
“但若是真有人能回答出來,豈不是我大晉之福?”
“可……”
閱卷官眉頭一皺,還要再說話。
邱千卻是一擺手,“好了,諸位不要再說了。”
“我意已決,就用這個題目吧。”
“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對于真正有本事的學子來說,題目無所謂難易,他都會想辦法答對。”
“我們又何必照顧那些弱者?”
“為何第二科的題目為最敏感的邊塞詩?諸公難道心中沒數?”
邱千嘆了口氣。
“這些年我大晉內憂外患,外有蠻夷虎視眈眈,內有天災不斷。”
“非常時期,非常辦法。”
“難道諸公不明白嗎?”
“……”
邱千話音落下,八位閱卷官全都沉默了下來。
隨后紛紛嘆了口氣,點頭道,“我知道了。”
“我這就將題目分發下去!”
……
“什么玩意?”
“治水?”
“我寒山郡魚米之鄉,哪來的水患,我活了這么多年了都沒見過水患。”
“何談治理良策?”
“就是!”
在此科題目分發下去之后,貢院中,傳來了此起彼伏的低聲抱怨。
“所謂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水患?”
“我都沒見過,學堂里的先生也沒講過,從前更是沒有這般題目,我等怎么答?”
“真是的!”
“這才只是鄉試而已,往年鄉試都是幾個題目來回用,怎么到了今年就成了這樣?”
“我這些年翻看往年科舉范文,無數個挑燈夜讀的晚上,豈不是都沒了作用?”
“肅靜!”
差役們從號房門口一次快速走過,手中的水火棍不斷敲打號房的石桌,沉聲吼道。
“貢院重地,禁止喧嘩!”
“……”
哀怨一片的學子們這才閉了嘴,苦著臉一個個磨起了墨,但卻不見人提筆寫字。
司馬鈞的號房中。
此時司馬鈞的臉上,那種玩世不恭和不在意的態度完全消失不見。
雙目死死盯著眼前兩個大字,‘治水’!
心中思緒萬千。
雖然他對于寫詩作詞沒有興趣,但在寒山郡也是排名前十的才子,此前那首不入流的打油詩也是為了宣泄被強迫來參加科舉的不滿。
第一科的胡亂答題,也是為了出胸中一口惡氣。
因為他雖然文韜武略都會一些,都有天賦,但卻志不在此。
他真正感興趣的,是治水,是建筑,是冬天的雪如何儲存到夏日,是風箏為何能越飛越高……
而這道題目,正好出在了他的心坎上。
是也,他神色嚴肅,磨墨端坐,在宣紙上當先寫下了他思考了無數日日夜夜得出來的結論。
“治水也,堵不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