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規劃未來
- 都重生了,誰還不是學閥
- 我思故我菜
- 2875字
- 2024-05-30 12:20:09
找了個位置坐下,李易也沒聽老師講什么。
那幾個不等式他當初還給學生講過,在高中數學競賽之中確實比較基礎,也經常考到。
現在李易腦中全在想怎么規劃未來。
如何利用重生的優勢,拿到最大的好處,為未來的崛起鋪路。
如果只是單純的想要賺錢,每一個重生者都會。
第一桶金去廠里打工都能攢下來。
然后隨便買買幾個公司的股票,比特幣或者想辦法買房,未來多少都能成為富翁。
但是錢只是一個數字,想要真正成為人上人,只有錢是不行的。
還要一些其余的東西。
李易默默在心里規劃。
首先,要打造一個超級學霸的人設,然后獲得錢買電腦,發表孿生素數間距推進的論文。
現在已經2013年9月了,全球各個高校數學系解析數論方面的專家都在研究張益唐的論文,想辦法推進間距。
而自己已經有一篇成熟的論文。
最為關鍵的是,重生之后,李易好像獲得了一絲靈感,證明孿生素數猜想的靈感。
就算是這個靈感最終無法支撐自己證明孿生素數猜想,也能夠在246這個數字上,進一步推進。
想要這份成果不被搶,想要順利發表來個絕殺,就必須要得到院士重視,認可自己有天賦。
如何讓院士認可自己有天賦,那就得從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殺出去。
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名校學生的鄙視鏈歷來都是競賽金牌>高考狀元>其他。
證明天賦的方式也是競賽金牌>高考狀元>其他。
很多菲爾茲獎得主都曾經拿到過IMO金牌,最為出名的就是陶哲軒與越南的吳寶珠以及18年菲爾茲獎得主舒爾茨。
想要得到P大數院院士一對一指導,
CMO金牌、IMO金牌必須要一個都不能少。
而高中數學聯賽就是通往CMO的第一步。
到時候自己有院士保駕護航,證明自己的潛力與天賦,尼瑪的馬國強算個屁。
P大第一專業就是數學專業,院士多到令人發指。
只要進入P大,李易就是P大數學系學閥嫡系傳人,可不是什么碩博后兒子。
正兒八經國內最大數學學派的傳人,誰敢來搶自己的論文?
前世自己要是本科讀的P大數院,誰敢來潛規則自己?
誰敢來搶自己論文?
自己潛規則別人還差不多。
去P大數院也算是彌補前世的些許遺憾。
畢竟是P大,統治中國數學界長達數十年。
哪怕后世P大數院不知道被上面詬病了多少次,但是也強,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后面上面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才引進了丘成桐,在水木成立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把P大數院的影響力逐漸降低。
但現在P大可是如日中天,龍國數學界的領袖,正兒八經的泰山北斗。
未來幾年,隨著P大數院黃金一代角逐菲爾茲獎失敗,
P大也會不斷被上面以及全國人民質疑。
天知道P大數院他們多么渴望有一個能夠問鼎菲爾茲獎的天才。
而李易自己,完全可以當這個天才。
一個孿生素數猜想,順手改進篩法與圓法,絕對可以有足夠的實力角逐菲爾茲獎。
要是再進一步證明哥德巴赫猜想,2018年菲爾茲獎肯定沒跑。
而且哥德巴赫猜想在國內的影響力,可以說全國皆知,舉世聞名。
有這兩個猜想打底,加上菲爾茲獎,國內數學界未來除了丘成桐,還還敢與自己叫板?
一巴掌拍死他們。
未來數論領域在密碼學的應用被發掘出來之后,十分熱門。
特別是量子密碼領域,進可以去軍工領域,退還能跟馬國強搶飯碗,堵死他的研究領域。
狠狠的報仇雪恨,要是發現他學術不端的證據,還能把他弄下去。
上一世雖然是985數學碩士,但是李易的成果也就那一篇孿生素數間距推進的方法改良。
其余成果基本沒有,看的文獻基本上都是幾年前,十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論文。
最新的數學成果不是解析數論領域,李易也不會去看。
碩士細分之后,只會研究自己研究的領域,這個領域十分狹隘。
最新的成果固然要關注,但是以前的論文也會有很大的啟發。
甚至百年前的論文都要去精讀。
學習就是要從前學到后。
張益唐那篇論文問世之后,李易很清楚的記得,
在山大,搞解析數論的劉建亞立馬就組織了山大數論研究生讀張益唐那篇論文,并且能看懂。
這是某次李易去聽學術報告會聽劉建亞親口說的。
想要剽竊已經發表的成果,好像不太現實。
早重生一年,說不定李易就真要剽竊張益唐的論文了。
至于其余方向的論文,也不好剽竊啊。
也不能叫剽竊,換個詞,叫文抄公。
讀書人的剽竊能叫剽竊嗎?
一般數學頂級論文審稿都是好幾年,長一點的更久。
重生前,水木丘成桐數學中心吳云輝教授與首師大季然教授解決的非正截面曲率且體積有限的完備非緊流形的幾何與拓撲問題,審稿審了65個月。
整整五年半。
這個猜想年齡40年,審稿65個月。
所以很多人的論文說不定現在都定稿準備投了。
鬼知道他們到了哪一步。
或者已經有思路,已經與某個領域的大佬合作得差不多了。
想要剽竊還真不行。
重生的時間太晚了。
而且這些人都是某一方的巨佬,說難聽一點,一個沒權沒勢沒錢沒門派的人貿然發重量級論文,
說不定還真會被人搶了。
國內外的學閥,可不少。
何況自己還是一個高二學生,還是小縣城的學生,
名不見經傳,一下子發頂級數論論文,不是讓人懷疑嗎。
調查一下家世,問一下周邊鄰居。
什么事情可以查得一清二楚。
你說自學了大學內容,請問在哪里自學的?
你家里那個破條件,有能力自學?
誰借給你的書籍,你去哪里看的論文?
這些一問就明了。
關鍵是,想要發論文,得有電腦啊。
總不能手寫論文,然后漂洋過海寄論文到大洋彼岸吧?
可能論文剛到大洋彼岸,論文就被丟進垃圾桶。
2013年了,只有民科還在用手寫論文。
審稿人一看手寫論文,Word寫的論文,直接刪除。
搞數學的還不用LaTeX?
丟不丟人。
想來想去,還是錢的問題。
所以參加高中數學競賽搞錢以及證明自己的天賦,是重中之重。
沒有什么比學校給的獎金還豐厚。
也沒有什么比高中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能夠證明自己的天賦。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論文不被搶。
才能順利進入P大。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響起:
“李易,你說你來遲到了也就算了,這么重要的不等式還不聽,還走神,你在想什么?”
“你知不知道聯賽是什么樣子的題目?難度有多大?
知不知道渝州首府的學生有多強?”
李易涌了涌喉嚨,本想說些什么,但是林仕哲直接打斷李易,痛心疾首的說道:
“你們不知道,他們從小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有著最好的競賽教練指導。”
“這些競賽教練很多都拿過CMO金牌或者銀牌,或者帶出過多個CMO金牌選手,甚至IMO金銀牌學生。”
“知道這里面的差距嗎?”
“你們都不知道。”
這話他不僅是說給李易聽的,還是說給在場所有的學生聽的。
“而且他們不僅是資源比我們好,學生的天賦也不弱。
他們是全市最好的生源,天賦只會比你們強,你們還不努力。”
“這幾個不等式這么重要,你們還不好好聽。”
“這些內容難雖然難,但是也要努力的學,學多少算多少。”
“不能因為難就放棄,就選擇擺爛,未來的生活會更難,難道你們也要擺爛?”
李易:...。
在場學生:...。
這幾個不等式對于初學數學競賽的學生來說確實難,在場大多數學生都聽得云里霧里的,特別是一些證明過程,聽得是一臉懵逼。
解題技巧也是根本想不到,想不到啊想不到,數學怎么會那么難?
他們確實有想要放棄的沖動。
這些內容真的是人學的?
是個人都覺得難,學不會好吧。
別說李易了,就連高三清北班的學生都想要放棄了。
李易才高二,聽不懂擺爛也很正常。
才剛剛高二的學生能聽懂這些,他們直接當場把手中的資料吃了。
能夠把高考模擬試卷做到120都是牛逼人物了。
“說吧,你剛剛想說啥?”
林仕哲看李易不服氣,對著李易問話。
李易撓了撓頭,十分淡定的說道:
“這幾個不等式我已經熟練掌握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