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稀薄”的空氣
如今的你肯定明白,呼吸是機體同外界環境進行交換的整個過程,吸入的氣體便是空氣。
空氣中所含的,并非都是我們身體需要的物質。準確來說,它是一種混合物,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是我們生命所需的。剩下約79%的氣體對我們來說都沒什么用,你吸入了它們,并很快又將它們原封不動地呼了出來。
一般情況下,氮氣占到空氣的約78%。此外,空氣中還有少量惰性氣體,諸如氖、氬、氪、氙之類的,它們在空氣中總共僅占1%左右。顧名思義,惰性氣體的秉性就是有些“冷漠”,所以它們不會在你的身體內發生作用。不過,關于氮氣,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了。
的確,你也不能吸收空氣中的氮氣,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對于任何生物來說,氮元素都無比重要。只有極少數微生物能夠吸收氮氣并將它轉化為自己所需的原料。我們最熟悉的豆科植物能夠利用氮氣,也不過是托了“根瘤菌”的福而已。“根瘤菌”等微生物在豆科植物的根上聚集形成腫塊,在幫助植物吸收氮氣的同時,也給自己安了一個家。
對人類而言,空氣中的氮氣并非真的無用。相反,如果沒有氮氣,人類也無法延續自己的呼吸。人類每時每刻都不能離開氧氣,但是如果長時間吸入純氧,身體中就會產生過多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造成的傷害是致命的。可見,稀釋氧氣是氮氣的關鍵作用。人類還真應該感謝氮氣。事實上,即便遭受傷病的患者需要緊急吸氧,氧氣管里傳輸的通常也是被氮氣稀釋之后的氧氣。
所以,我們不要嫌棄空氣中的氧氣“稀薄”。只有這濃度剛剛好的氧氣,才能保障我們自由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