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摸魚
- 年代:從照顧知青嫂嫂開始
- 古月今年
- 2074字
- 2024-06-05 19:40:41
徐婧想問的還是牙刷成本的事。
這事當時她就想問的,一把牙刷五六分,你確定你是認真的,要是人家較真怎么辦?
只是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機會開口。
陸言便大致跟她算了一遍,從場地租金,到人員工資,到福利獎金。
甚至就連前端的原木砍伐運輸,都給算上了,一句話,只要愿意,別說五六分,就是再加點都不是沒有可能。
徐婧便道:“那這生意能長久嗎,你就是把成本算得再高,也掩蓋不了其實成本很低的事實,這樣一來,等其它大隊公社跟著做,咱們就沒優(yōu)勢了。”
“沒事,就算我不把成本報那么高,該跟風還是會跟風的,到時候別說其它大隊,公社,就是縣里,市里,可能都會有工廠和單位參與。”
“如此,與其到時候相互傾軋最后被碾壓,不如趁著現(xiàn)在都還沒開始,盡量多賺點。”
這問題陸言早就想過了。
雖然眼下八字還沒一撇,但從他思考問題的角度來看,上面順水推舟,把事情搞大是大概率事件。
而那樣的局面中,一個小小的大隊牙刷廠,別說吃獨食,就是吃大頭都沒有一絲一毫的可能。
屆時最大的可能,是市里的單位參與,是縣里成立專門的廠子,不求把產(chǎn)品賣到外地,但求做出表率,先一步在本地完成普及。
這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跟效益,以及實際效果,其實都沒有特別大的關系。
而這樣一來,自然是趁著現(xiàn)在還能賺錢,能賺多少是多少了。
“意思是,本來這生意就做不長,你也沒打算能長久的做下去?”
徐婧凝眉,還是不太明白。
主要是既然這樣,那又何必大張旗鼓,把事情鬧那么大呢?
若是不那么大張旗鼓,若是稍微低調(diào)點,會不會更好一點,畢竟拿到集市售賣的價格是兩毛,這價格比批給供銷社高出整整一倍了。
陸言點頭:“你說對了,本來這生意就不長久,我也沒打算長久去做。
因為這東西歸根結(jié)底還是太簡單了,沒什么門檻,到時候其它大隊公社要來參觀學習,咱們也沒法拒絕。”
頓了頓,又道:“關鍵這東西它藏不住,咱們就是再低調(diào),周圍的大隊公社也會很快注意到。
這樣一來與其偷偷摸摸到頭來也只能賣大隊附近很小一片區(qū)域,不如大大方方交出去,不但能賣更多,還能搏個好名聲。”
其實就是個選擇題,哪怕都不是最想要的,卻也要優(yōu)先選擇對自身最有利的。
徐婧有點明白了,遞上一個夾著材料紙的夾子:“這是昨天的實際銷售情況,具體的成本核算,可能還要再商量討論一下。”
“嗯。”陸言點頭接過,數(shù)據(jù)蠻簡單的,賣了近兩萬把牙刷,總銷售額近四千。
相關的成本計算利潤合計也有,但就目前的策略來講,顯然是不能作數(shù)了,得商討后推倒重來。
“不錯。”
“不管怎么說,這次都賺大了,是了,昨天回來之后都什么反應?”
看過,夾子遞回,陸言笑著問起了昨天回來之后的情況。
主要當時他沒跟著過來,數(shù)錢什么的,他都沒有參與。
面對這個問題,徐婧一直清冷的臉龐上此刻也終于有了笑容:“欣喜若狂。”
“就這?”
“不然呢?”
“昨天回來都很興奮,那些錢,翻來覆去數(shù)了一個多小時。”
徐婧笑容恬淡,昨天回來后的事情她是親身參與者之一,當時的情形,沒人比她更清楚。
而事實上她也是那欣喜若狂者之一,雖然錢不是她的,但那份參與感,成就感,依舊使得她心潮澎湃,久久無法平靜。
這也是下鄉(xiāng)兩年來,她頭一次感覺自己有了價值,做出了貢獻。
陸言捏著下巴想了一會,笑道:“也對,小四千塊錢呢,要換了是我,我也欣喜若狂,非得數(shù)它個十遍八遍。”
說罷話鋒一轉(zhuǎn):“那有沒有說計劃怎么用?”
“說了,有說要買拖拉機的,有說要建泵房的,也有說要趁機看看能不能購進一些合適設備的。
具體會怎么花還不知道,目前尚未達成一致。”
說話之時,徐婧終于拿掉了竹筒上面的蓋子,一股奶香撲鼻,一股茶香入喉。
看她看過來,眼神錯愕,陸言聳聳肩,笑道:“好喝很正常啊,要是不好喝,就不會專門給你帶了。”
“嗯。”徐婧舔舔唇,便不說話了,簡單聊了幾句,陸言又來到大隊部。
梁國華沒在,拉骨頭去了。
朱仁貴也沒在,時間步入四月,春播已經(jīng)開始,身為大隊長,他的戰(zhàn)場在田間地頭。
因為同樣的原因,王禮等人基本上也都沒在,一想,得,干脆我也摸個魚,出去溜一圈。
于是跟徐婧打了個招呼便回了家。
“怎么又回來了?”
家里十分安靜,堂屋門開著,就岑婉一個人,在門前稻場上洗洗刷刷。
“廠里呆著沒意思,想談事又找不到人,就回來看看,是了,媽她們呢,都上工去了?”陸言毫不掩飾自己就是不想老老實實上班的本質(zhì),隨口答道。
岑婉撩了撩頭發(fā),笑道:“是啊,棉花開始育苗了,媽去打營養(yǎng)缽,小晴帶著萱兒去幫忙丟籽。”
本地作物以棉糧為主,冬季一般種油菜。
眼下油菜花開正艷,尚未到收獲的時節(jié),早稻也還在育秧階段,插秧還要等,不用太多人。
但棉花的育苗工作卻著實是一項繁瑣的大工程,需要大量人手參與。
也因此,哪怕只是一個五歲小孩,這個時候也是有機會掙工分的,因為小孩可以幫忙往打好的營養(yǎng)缽,也就是苗床上放棉花種子。
陸言便道:“那咱家自留地呢,今年還種棉花?”
本地作物以棉糧為主不假,可要說經(jīng)濟,收益,那還得是棉花。
所以各家自留地往往大部分用來種了棉花,這樣不但可以賣更多的錢,還能自己用,軋花彈被,紡線織布。
可棉花這東西,那是出了名的費工,尤其當下,從育苗到采摘,需要耗費的時間精力超乎想象。
若非如此,也不至于那么貴,國家收購價便高達一塊多一斤,比豬肉售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