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熏肉 捉魚
- 年代:從照顧知青嫂嫂開始
- 古月今年
- 2166字
- 2024-05-29 10:29:15
陸言是這么想的。
在他看來,若不能再以大隊名義售賣,牙刷之事便殊無必要,因為真心賺不了幾個錢。
但家里的女人們顯然不這么認為,因為在她們眼里,他所謂的沒必要,依然是一筆大錢。
就好像肉跟豆腐。
你總不能因為吃了一頓肉,就不把豆腐放在眼里了。
是以還是被拉壯丁,在木工房鋸鋸刨刨,開了一上午的料。
中午吃飯了。
沒辦法,十六七歲的小伙子,正是長身體需求營養的時候,一天兩頓,實在是受不了。
飯后,趁著家里女人們都在忙,沒空理他,他鋸了點桃樹枝回來,又折了點新綠的柳條。
就這些東西,砍,剁,劈,砸,破碎成纖維狀,烘干,再輔以花椒桂皮辣椒等香料研成的粉末,熏肉。
用的是隔火熏,熏料放在鍋里,肉至于上方,灶膛生火那種。
成品看上去還行。
腌制過的土豬肉,經過熏制,成品呈醬紅色,賣相十足。
口感也好,切成薄片,瘦肉勁道,肥肉透明,一片入口,滿嘴生香。
這是田女士這輩子吃到過最好吃的熏肉,她再也不說傻兒子敗家了。
陸言也很滿意。
生肉容易壞,但做成熏肉,就不那么容易壞了。
這樣一來,到下次趕集,家里便不會缺肉吃。
關鍵還好吃。
這是真正的土豬,本土土豬,其肉質本身就好,做成熏肉,味道更是絕。
也正是這個下午,大隊部,牙刷廠相關的告示貼出來了,其內容涉及招工,管理,以及薪酬制度等方方面面。
這東西沒什么人去看。
因為下雨,路不好走,也因為當下文盲多,識字的少。
但因為開了廣播,又有干事下到各隊宣傳通知,便迅速傳開,人盡皆知。
翌日。
“四哥,雨停了,湖邊捉魚去不去?”
一大早陸城就在外面喊。
陸言本來還迷糊,聞言立馬就不困了,“去,等我。”
十分麻利。
左右是光腳丫,鞋襪就不用了,隨便衣服褲子一套就跑。
田女士就罵:“正經做事就不見這么來勁,讓你開個料跟要你命一樣!”
“嘿,那不是為了咱桌上能多道菜嗎?”
“走了,早飯等我回來再弄。”
陸言嘿然一笑,接過魚叉,帶上陸城,扭頭就跑。
時間還早。
路上沒什么人。
等來到湖邊,那片平時洗衣的碎石灘上,卻已經零星有人在捉魚。
“四哥,快,一會就該來人了。”
陸城很著急。
他是個學生不假,可這年頭的學,尤其鄉下小學,很多時候都是可上可不上的。
甚至真正農忙的時候,學校還要停課,組織學生下地幫忙。
對于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孩子而言,捉魚也明顯比上學更有吸引力。
重點,真的有魚。
這幾乎是慣例,每年春夏,只要雨夠大,鐵定會有漁場的魚趁機游出來。
那是有機會抓到大魚的,什么白鰱,什么青魚,就是不留著家里吃,也能拿去換錢。
還能換不少,一斤四毛多,那是供銷社的收購價。
生平第一次有這樣的體驗,陸言自然也不會放過,當即便沖向碎石灘。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主角氣運吧,剛入水沒幾秒鐘,視線中便游來一條白鰱。
這玩意后來屬實是不值錢的,因為刺太多,肉質又比較綿,在鄉下都沒什么人愿意要。
當下卻是實打實的好貨,除了過年,平日里幾乎弄不到。
這也就罷了,關鍵吧,它還不記路,來是來了,卻出不去,硬生生就擱淺在一個水位極淺的小水洼,急得直拍尾巴。
陸城上前一把摁住:“四哥,白鰱,好大一條白鰱。”
其實沒多大。
目測也就一兩斤的樣子。
可少年眼里,這家伙大得驚人,掙扎起來,水甩他一臉,都有點抓不住。
陸言一想,還是算了,就當是自己抓的吧,便欣然拎著桶上前:“不錯,回去燉了,今天早飯,吃魚。”
“嗯嗯。”
“四哥咱快點吧,今天運氣好,沒準還有呢!”
陸城把魚放進桶里,很是興奮。
陸言也不耽擱,好不容易有這樣的機會,他這還沒開張呢,好不容易有條大的,還讓老弟搶先了!
不過這魚好抓也是真的,因為看得見,就在腳邊,不一會他就抓了十幾條。
就是小。
捉到的魚,普遍是小鯽魚,長度十公分不到。
卻也有一條黃顙,足有筷子那么長,算是大貨,差點扎到手。
相比之下,陸城年紀雖小,收獲卻要更好一些,雖無黃顙,卻有一尾看著不錯的鯉魚,還有兩條筷子多長的紅尾。
這絕對是大豐收了。
往年捉魚,一般也就一些小鯽魚,小黃顙,乃至草魚苗鯉魚苗。
真正能捉到大魚的時候極少。
關鍵今天捉到這些,除了白鰱,鯉魚,其它基本上都是非養殖的野生魚種。
這會人也多了起來,碎石灘上,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卷著褲腿拎著桶,到處都是。
歡聲笑語,時不時便有陣陣驚呼傳出。
一看這架勢,再看看桶里,感覺也差不多了,留下陸城繼續,陸言拎起魚叉,沿著湖岸,準備碰碰運氣。
這才是大貨真正的打開方式!
這才是真正技術的檢驗標準!
但是很遺憾,近一刻鐘下來,毛都沒發現。
倒是隊里一位上了年紀的大伯,運氣好,叉到一條體長不下三十本地稱之為財魚的黑魚,笑得那叫一個開心。
不過也可以了。
雖然有點小遺憾,但今天的收獲屬實不錯了,況且叉魚這種事,來日方長。
以他繼承自原身的技術,加上深諳光的折射原理,時間長了,總能叉到。
于是乎眾人羨慕的目光中,哥倆意氣風發,打道回府。
“這么多?”
“白鰱,鯉魚,紅尾,不錯不錯,一會拿去賣了,應該能賣不少錢。”
田女士很高興。
鯽魚她不稀罕,個頭小了,供銷社也不收。
可白鰱,鯉魚,紅尾,那都是好貨。
尤其野生的紅尾,一斤超五毛,比生豬收購價都不低了。
對此岑婉和陸晴也很贊同。
因為做魚實在是太費油了,不如拿去賣掉。
看這樣子,賣個兩三塊錢不成問題,那可不是一筆小錢。
陸言是打心眼里不樂意。
我憑本事抓到的魚,憑啥拿去賣?
我留著自己吃,長肉長個不好嗎?
便道:“還是算了吧,也沒幾個錢,不如留下自己吃。”
又道:“再不濟拿去還禮也行,當時隊里可是沒少湊錢湊票,人徐知青也拿來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