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看,是不是很搭?
- 年代:從照顧知青嫂嫂開始
- 古月今年
- 2058字
- 2024-05-18 13:22:17
“硬吧?”
“哈哈,其實我也覺得很硬,容易出血。”
第一把牙刷終于做出來了,木柄,棕毛,綁定棕毛的線用的也是棕絲搓成的細(xì)繩。
這里面大部分工序是陸言完成了,除了最后一道,而即便如此,他還是很有成就感。
岑婉大致體驗了一下,笑道:“是有點,可買的牙刷也不軟啊,這樣已經(jīng)可以了。”
這是實話。
當(dāng)下的確有塑料的牙刷,可那玩意,基本上就是快捷酒店一次性牙刷的加料版,強度杠杠的。
陸言點頭:“嗯,明朝皇帝用的就是這種,不過人家用的牛骨,豬鬃毛,比咱這高級。”
“那你就別想了,牛骨找一找可能還能弄到,豬鬃,那是統(tǒng)一收購出口的。”
岑婉笑,到這里,牙刷的制作工藝她已經(jīng)基本學(xué)會了,感覺還行,應(yīng)該能換點東西。
再不濟(jì)也能自己用,畢竟她的牙刷還是當(dāng)年下鄉(xiāng)時帶過來的,毛都亂了,家里除了她和陸言,也沒有第三把牙刷。
陸言這會也想起來,貌似豬鬃還真是挺重要的物資,便連稻草秸稈,當(dāng)下似乎也只能自用,或者賣給供銷社,不能私下買賣。
便道:“沒事,沒有豬鬃,還有馬鬃呢,實在不行,隊里大黃脖子上那一圈也不錯,看著也蠻帶勁的。”
“噗——”
連狗身上都惦記,岑婉差點沒笑出來:“那牙膏呢,牙刷有了,牙膏你打算怎么弄?”
“竹鹽牙膏啊!”
“帝王專用,竹炭,鹽,有條件小蘇打,沒條件草木灰。”
“再來點薄荷什么的調(diào)味增香,老高級了。”
陸言抻了個懶腰,別說,還真有點累。
肚子也餓了,這都幾點了,供銷社去一天,居然還沒回來。
岑婉細(xì)細(xì)穿著棕毛,嘴上噙著笑:“是嗎,我怎么不知道,課堂上老師好像沒教啊!”
“因為老師也不知道啊!”
陸言哈哈大笑:“好了,剩下我就不插手了,我去找點東西,做牙膏。
順便也想辦法把棕毛軟化一下,是有點太硬了,疼,容易出血。”
說完便起身拎了柴刀來到屋后。
嘩!
嘩!
嘩!
先砍竹子,最粗的,一棵。
完事一看,薄荷什么的好像還沒長起來,便摘了顆嫩綠的柳芽。
味道還行。
微苦,又帶點澀。
中醫(yī)上講,苦,通常對應(yīng)寒,涼,又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尿之功效。
這玩意生物上不是學(xué)習(xí)重點,但公開課上老師提過,有延伸。
澀就不多說了,澀,生物學(xué)來講,通常就是單寧,抗菌,消炎,是天然的防腐劑,抗氧化劑。
一般單寧含量高的植物都自帶免病蟲害技能,因為這玩意不但不好吃,吃了還影響消化,影響營養(yǎng)吸收,容易餓死。
所以,完全可以替代薄荷作為添加物,提鮮增味,去腥增香。
再撿點三月的桃花,齊活。
看他回來,岑婉好奇:“這也行嗎,怎么看起來好隨便的樣子?”
“就是隨便啊!”
“老祖宗說了,但凡所見,能吃的是食物,不能吃的就是藥。”
陸言放下柳芽桃花,開始削竹枝,鋸竹筒。
岑婉就笑:“嗯,又是老師也不知道對吧?”
“有可能。”陸言哈哈一笑,很是得意,等鋸夠了竹筒,桃花柳芽拌鹽,往筒里填。
這個還是沒問題的。
當(dāng)下的鹽或許沒那么多名堂,但是不要票,兩毛錢一包。
搞定,也不去燒什么草木灰了,直接灶灰。
因為灶灰就是草木灰,只不過沒那么新鮮,早上的,昨天的,前天的,有點陳。
岑婉這會也發(fā)現(xiàn)了。
或許這就是男生跟女生的區(qū)別吧,明明她也念完了高中,且學(xué)習(xí)成績還可以。
可陸言面前,她覺得自己像個白癡。
她居然連草木灰加水過濾提取堿液這種簡單操作都沒能第一時間看明白。
而隨著她這邊刷毛都穿好修剪整齊,終于這一下午的忙碌即將迎來尾聲。
其實很簡單,灶里點火,竹筒丟進(jìn)去,鍋里草木灰水,撒上兩把木工防蛀的石灰,做好的牙刷全部丟進(jìn)去,蓋上鍋蓋,煮就完事。
這樣不但能把做牙膏需要的材料燒出來,還能通過堿液對牙刷進(jìn)行消毒防蛀防腐處理,更能一定程度去除棕毛纖維中的木質(zhì)素,對棕毛進(jìn)行軟化,一舉多得。
岑婉這會也真的服了。
盡管并不是多么高深的知識,有些她似乎還學(xué)過,但真的佩服,崇拜。
主要是能動手做出來,她就完全沒想過,這一塊她感覺自己差遠(yuǎn)了。
這個時候,有意無意在外面“浪”了一天,田女士也終于歸來。
“看,是不是很搭?”
聽著廚房傳來的笑聲,輕快愉悅,田女士低聲說道。
陸晴瞅了瞅,點頭:“還真是,所以媽你是故意的,你想四哥跟大嫂好?”
“嗯。”
“本來沒多想的,昨晚看他倆做飯,忽然就起了念頭。”
“這樣對柒柒也好。”
“當(dāng)然,主要是你大嫂也配得上,她是城里來的,有文化,長得也好,以咱家的條件,你四哥很難找到更好的。”
理由有很多,田女士說出來的并不是全部。
這也是當(dāng)下比較常見的,兄亡叔就嫂,姐死妹填房,這樣的情況,莫說鄉(xiāng)下,便是城里也不少見,一方面對孩子好,一方面也能有效避免財富流失。
甚至對當(dāng)事人雙方,很多時候也是不錯的選擇。
陸晴點頭:“那四哥呢,他能答應(yīng)嗎?”
“應(yīng)該沒問題,我觀察了一下,你四哥應(yīng)該是很喜歡這個大嫂的。”
“不過暫時先不要動,該怎么著怎么著,你也別大嘴巴往外說,免得節(jié)外生枝。”
田女士很有想法。
別人怎么說她不管,她就覺得這兒媳婦好,應(yīng)該繼續(xù)留在家里。
不然找個老三媳婦那樣的,又或者普普通通的,她都覺得頭疼,虧。
陸晴這會也明白了,竊笑道:“那昨晚讓四哥喝酒也是故意的吧,我說怎么非得讓嫂子去,原來是這樣,媽你真的好賊。”
“去,你才賊?”
“說一千道一萬,我還不是為了這個家?”
田女士白眼:“行了行了,這事你心里有底就好,去吧,失蹤一整天,也該露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