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勢換旗局,最早起源于斬白蛇起義的劉邦。劉邦借天下反秦之勢,搶先進入關中,約法三章,高舉民心所向的大旗,實現改天換地。項羽所率的楚軍及諸侯聯軍,一直在趙地與秦軍苦耗。劉邦一部從碭郡出發后,首戰告捷,攻克城陽。兩次攻打昌邑被秦軍擊敗,退至粟縣休整。隨后攻克防守松懈的高陽。在這個過程中,著名的策士酈食其投奔到劉邦的麾下。酈食其當時是負責看守高陽城門的官吏,他的兄弟酈商則在城防部隊中任職,因此也就明白高陽城這么輕易就被劉邦拿下。
劉邦采納酈食其的建議,放棄和昌邑守軍死扛,去進攻儲備有大量糧食的陳留。在制止趙軍南下后,劉邦意識到司馬卯選擇的是一條通往關中的捷徑,但前提是必須先解決掉洛陽的守軍。一通激戰后,劉邦軍毫無懸念地被秦軍擊敗,先退往陽城,最終退至胡陽城。劉邦軍進入少有戰火波及的南陽郡,為獲得立足點,開始攻打郡府所在地宛城。此前各個造反軍動輒屠城的“美名”早已傳到南陽,當地官民一心,拼死一戰。攻城受挫,謀士張良發揮了作用。他建議劉邦放棄繼續攻城,南下至胡陽城,先脫離戰斗加以休整,之后北上攻取位于丹水。
這時,章邯與項羽殷墟會盟達成協議的消息傳到南陽,南陽郡守自然明白,此時帝國的覆亡已經變得毫無懸念,宛城不可能等到任何外援,于是無奈之下,只得選擇放棄抵抗開城。劉邦也汲取之前的教訓,對屬下開始嚴加約束,對占領地的官員百姓,盡可能加以善待。在咸陽宣布廢除秦的一切法律,只約法三章:“殺人償命;傷人治罪;盜搶治罪”。擺脫了“暴秦統治”的百姓歡呼雀躍。擊破函谷關后,項羽所轄的40多萬大軍隨即如潮水一般涌入關中盆地。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向項羽告密,接著項伯又夜訪漢營告密,再接著劉邦、張良、樊噲在鴻門與項羽、范增、項莊等人搞出了一場極富戲劇性的宴會。
在巴蜀之地做短暫休整后,劉邦所率領的漢軍在當年八月,抓住項羽忙于和齊作戰,無暇西顧的時機。依照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從故道兵進陳倉,進而攻入漢中,之后漢軍順勢消滅“三秦”。至此,漢成了關隴形勝之地的新的主人。依托關隴之地的漢軍就像一只高速轉動的砂輪,將楚軍的刀鋒一點點地磨平。最終,項羽所謂以鴻溝為界,與劉邦講和平分天下。在楚軍后撤途中,劉邦指揮漢軍回軍掩殺,也談不上什么“背信棄義”,誰也不會在投入大量時間和無數鮮血,在敵人臨近崩潰的時候,為虛名讓一切回到起始狀態,怪只能怪項羽把別人當成傻子。再往后便是廣為人知的“十面埋伏”“垓下被圍”“烏江自刎”。
古代有一位老中醫,靠著幫人生兒子的祖傳秘方遠近聞名。十里八鄉的適婚青年都跑來排隊找他抓藥,延續香火。但是吃他的藥,講究非常多,需要在每天的辰時、子時、卯時這三個時間用溫水服下,男女都要吃,期間還不能著涼,不能吃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反正就是要求一大堆。如果你吃了他的藥沒有生出兒子來,那大概率就是其中哪個環節出問題了。不過也沒事,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去找他,他會把錢退給你。但是多半退錢的生二胎三胎的時候,還會來找他抓藥。因為他們都覺得上一次是自己操作失誤,下次一定行。
后來有精通藥理和醫術的醫生研究老中醫的藥方,發現就是一些補氣安神的藥材,完全沒有決定生男生女的功效。這位老中醫玩的其實就是概率游戲,加上心理博弈。現在我們都知道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50%,也就是說老中醫至少有一半的人他是不用退錢的,只要這一半的利潤能夠大過藥材的成本,他就是穩賺不賠的。這幫人還會把概率歸功于老中醫的祖傳秘方,幫他宣傳積攢口碑。而另外一邊那一大堆吃藥的流程和講究,又可以把生不出兒子的這個鍋,神不知鬼不覺的甩出去,生不出來那是你自己的問題,你沒有謹遵醫囑。最后再用退錢這一招堵住你的嘴!
當年美國股神巴菲特就是靠著這個思路,投出像可口可樂、箭牌、比亞迪這樣幾千倍收益的頂級案例!過去30幾年,咱們身邊那些暴發戶也多半是靠著這個陰招白手起家瘋狂斂財。如今抖音等各大平臺上這幫靠教人做抖音瘋狂割韭菜的鐮刀博主,他們遵循的也是借勢換旗局。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一種風險對沖。咱們中國有家公考培訓機構,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幾年間把分店開遍全國。他們推出的包過班,讓無數想要考公考編的人趨之若鶩,邏輯就是原封不動的照抄上面的老中醫,包過不過退錢。說真的,他們的教學水平懂得都懂,里面很多講師,自己都沒有考過就敢出來教別人。而且神奇的是,大部分沒有考過的考生也不愿意退錢,而是選擇繼續在那上課,上到過為止。所以,人家能瘋狂擴張開分店,就是壓中人性的弱點。
借勢換旗局的本質,其實是搶功。在關鍵時刻,誰能靠實際行動與更多普羅大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情,就可以得道者多助。再多冠冕堂皇的說辭和口號,都不敵光明正大的行動,畢竟在人心面前真誠才是必殺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