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主線任務二,造火箭
- 都重生了,這一次就不愛你了
- 小九九熊字餅
- 2156字
- 2024-05-23 12:00:00
跟姚安娜道別,費可走在街頭。
他心里想到姚安娜這個家伙應該是個遲鈍的笨蛋。
哪里有年輕女老師請男學生看電影的,但凡這家伙挨了兩年社會毒打,也知道避諱一下。
不過,她的心,確實不壞。
好人,應該讓他們一直可愛。
費可站在人群中,觀望人來人往,耳里回響起自己對姚安娜說的話。
對不愛的堅持,他其實說錯了。
不愛而愛,那也是一種愛吧。
正是“愛屋及烏”,才能將愛擴得更大,讓小愛成為大愛。
“已經一個月了?”,他重活,已經一個月了,真實不假,不是做夢,不是虛幻。
在此岸,就會有此岸的牽絆。
姚安娜因為心里放不下的東西,頭腦一熱,便孤身來到山溝溝里縣城。
那么,“我呢”?
費可的心里有什么放不下的東西呢?
人群里有風來過,吹動少年漸長得頭發。
魂牽夢繞。
費可對自己笑了,“那就,上燕大,造火箭,尋找三體人,去他們家里做客。”
好多遺憾,費可知道,不一定都能實現得了,只是,他還是都想去看一看。
挪動腳步,費可的身體變得輕快起來。
圖書館。
可憐不見幾人。
費可的手指滑動一排排的書脊,沒找到多少有關航天的書籍。
航天火箭,二十多年后,被硅谷鋼鐵俠整成了路邊的大白菜,祛魅的同時,帶來了翱翔宇宙的雄心與浪漫。
造火箭,難度又比費可想象中的高。
材料,燃料,控制系統,資金,一個個的都是問題。
他現在已有的知識,只能讓他明白:航空涉及的飛行范圍為3萬米以下。而航天涉及的飛行范圍在十萬米以上,而3萬米到10萬米之間的領域,專業術語稱之為高高空。
所以,費可只有一個抽象的目標,是要一步,一步,一步步的走到高高空。
一個人手搓火箭,一步步登高?
費可沒有那么自大,也知道這不是他一人能成就的事情。
只是有些東西,他還是得去學習,至少,要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
火箭應該怎么造,先不說構造,說燃料……
費可總不能用硝酸鉀和食用白砂糖的組合吧?
因此學習基礎知識非常有必要。
火箭科學、物理學、工程學等基礎知識他都需要了解,這包括火箭的工作原理、推進力、軌道力學等。
不談中間的制作過程,假如費可的團隊已經造好了火箭,需要發射,總需要一個地點吧。
這個過程,又是一個令他煩躁的長周期。
火箭發射需要申請相關手續。這主要是因為火箭發射涉及眾多復雜的法律和技術要求,需要確保發射活動符合國家的規定和標準,以保障公共安全和環境安全。
申請火箭發射的手續通常包括向相關機構提交申請表格和相關材料,這些材料可能包括資質文件、技術方案、安全保障計劃等。
相關機構會對這些申請資料進行評估和審查,以確保申請人符合火箭發射的法律和技術要求。
如果申請人符合所有要求,相關機構會頒發火箭發射許可證,并告知許可證的有效期和使用限制。
此外,對于商業發射,還需要考慮商業發射的特殊要求和流程。
同時,還需要申請民用航天發射項目許可證以及通過航天發射場的審批認證。
一想到如此多的程序,費可只覺得有些頭暈惡心,想吐。
拍了拍自己的臉頰,費可強忍住眼花,“不行,受不了啦,先看成本吧。”
火箭的發射成本是一個復雜而多變的問題,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火箭的規模、設計復雜度、使用的材料、技術研發投入以及生產過程中的效率等。
因此,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字。
火箭的機體和結構是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支撐整個火箭的框架、艙體和保護火箭免受空氣動力學壓力的殼體。
這些部分需要使用高質量的材料和精密的制造工藝來確保火箭的強度和穩定性,因此成本相對較高。
其次,火箭的發動機是另一個關鍵的成本因素。發動機是火箭的核心部件,負責提供將火箭推入太空所需的推力。
高性能的發動機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大量的研發投入,因此成本也相對較高。
此外,火箭的制造還需要考慮推進劑、測試、保險以及其他輔助設備和系統的成本。
火箭發射的成本同樣繁瑣,包括發射前的準備工作、發射場地的使用費用、發射后的跟蹤和監測等費用。
后面還可能涉及到國際合作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法律問題。
費可的呼吸停止,好半天,才緩了過來。
“我是不是應該放棄?”
費可苦笑的望著窗外的樹葉,心神有些不定。
人類何其渺小,一人之下,有多少偉大?
未來硅谷鋼鐵俠的SpaceX為了節約成本,采用了火箭垂直回收的方式。
而1959年發行的蘇聯科幻電影《The sky calls》,影片里,蘇聯的載人火箭就暢想了垂直反推式回收火箭。
長達半個世紀里,火箭回收最大的難點是,在著陸段怎樣根據火箭的當前位置、速度、姿態等信息,在線實時計算出發動機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實現安全精確著陸。
其中最核心的技術是著陸段的制導算法。
火箭回收對著陸制導算法的要求一是可靠,二是計算速度快。箭載計算機要能在兩三百毫秒以內計算出滿足多約束條件的最優飛行軌跡。
之前做不到回收火箭,主要是因為沒有滿足要求的制導算法。
直到凸優化制導算法的出現,為實現火箭垂直反推回收提供了可能。
2007年,NASA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JPL)在國際權威期刊《制導、控制與動力學雜志》上率先提出了基于凸優化的著陸段制導算法(簡稱凸優化制導算法)。
后來該算法被美國Masten公司在Xombie小火箭上進行多次測試,使其具備了垂直著陸能力。
從此之后,人類推開了火箭發射的另一扇門。
風吹過樹葉,樹葉到底是被吹動,還是自己動?
動,或者不動。
費可的心寧靜了。
人類已經為他搭建了登高的“階梯”。
他要登高,不需要是自己去手搓。
而應該去創造一個“一群人的夢想”,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一個跨國的法律團隊。
好像很麻煩的樣子。
不過,為什么不試一試?
如此,便踏出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