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勞工營真是好地方
- 大明:正經人誰給崇禎當國師
- 深海魚郵
- 2140字
- 2024-06-17 05:20:00
朱由檢的內帑終是沒能守住,在幾位閣臣的據理力爭下,他還是拿出了五十萬兩補給了戶部用作給朝廷百官發放欠俸。
“朕遲早要換了韓爌,上不能為朕解憂,下不能安撫群臣,要之何用!”
朱由檢陰沉著臉,心中滿是惱怒,他本以為能守住內帑,留作日后的不時之需,可如今卻不得不拿出五十萬兩補窟窿。
“皇上何須生氣,若非戶部虧空太大,幾位閣老也不會拉下臉化緣。”
許存山說的倒是實話,至少這些閣臣眼下還都想做好內閣大學士,若是等到崇禎后期,閣臣們什么都依著皇上卻一點實事不干,那時候可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國師覺得這些人中,誰可擔當內閣首輔的大任。”
聽到朱由檢這么問,許存山也知道他是真的動了換首輔的心思,琢磨了一圈道:“眼下要論聽話的人選當為周延儒,可這人勢力不行,說白了就算當上首輔也是皇上的應聲筒,就算將來當上首輔,只怕下邊也是陽奉陰違者居多。”
朱由檢沉吟道:”國師的意思是,還要東林繼續接任?”
“若是來道宗將能在一年內將齊楚浙黨做大,而后周延儒能回歸東林和錢謙益一起,那時眼下的韓爌,錢龍錫,李標才可下臺。”
接下來二人又討論了一下目前的戰事,皇太極在金州城下碰了釘子,除了留下兩萬人馬擴建復州城,已經帶著剩余的人馬返回沈陽。
寧錦這邊也是春耕在即,袁崇煥奈何不了多爾袞的情況下已經回軍錦州,除了解散兵馬讓軍戶春耕之外,也在加緊從蒙古,遼東招收善于騎術的漢子,準備編練一支直屬遼東都司府的全職騎兵。
想要以后反攻建奴,至少要組建兩萬人規模的野戰重甲騎兵,眼下只能先組建5000人,若非遇到這次戰事,此事早就在他的計劃之內。
遼南也因為戰事新設一鎮,所轄軍馬除了毛云龍帶過去的東江軍,還有天津,浙江,登州調過去的客軍,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四萬。
毛文龍繼續統領東江鎮剩下的兵馬,遼南總兵的位置自然不能由毛云龍擔任,此戰之后他將升任副總兵之職,整個遼南鎮將由登萊巡撫孫元化兼任。
皮島原有遼民20萬,五萬移居旅順至金州一帶,五萬分批運至天津港,再南下泉州府,準備半年后隨朱聿鍵登陸臺北,如此剩下的十萬遼民,皮島,雙島等周邊的島嶼便可養活五萬,毛文龍只需再養活剩下的五萬人,如此便有閑錢補充部分兵馬。
如此東江,遼南,寧錦加起來足有十五萬兵馬,足夠將建奴鎖死在遼東半島,只是可惜林丹汗一敗涂地,將漠南草原讓了出去,如此穩固的千里防線便有了一點漏洞。
兩日后,因為崇禎祭祀大典被攔在昌平,良鄉一代的京輔災民,總算走到了京師城下。
他們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眼中滿是疲憊與絕望,人群中彌漫著一股酸臭的味道,那是長期奔波和饑餓所留下的痕跡。
孩子們餓得直哭,老人則是十不存所一,步履蹣跚,仿佛隨時都可能倒下。
災民望著高大巍峨的京師城墻,心中既充滿了希望,對著圍在城外的京營卻又顯得很不安。
劉老三一家四口是來自延慶的農戶,那邊已有數月沒下雨了,干旱讓土地干裂,莊稼枯萎,顆粒無收不說,今年的夏糧也不用種了。
若是地主家的佃戶還好說,就算是災年也能混口稀的喝,可他家是自耕農,有祖上傳下的七畝薄田,靠著掛靠遠親劉秀才免了田賦也夠勉強養活一家人。
只是如此大旱之年,劉秀才竟想趁機低價將他家的田吞了,他一狠心便將家中的存糧都做了干糧,準備帶著老婆孩子來京城就食半年,他家三個青壯怎么也餓不死,至于賣田那是不可能的,賣了田兩個兒子這輩子也別想娶到媳婦。
“管爺,前邊怎么排了這么長的隊?”
眼見城門口并未設粥鋪,災民都被官兵們向著城南的空地攆去排隊,他心中有一絲慌亂。
“災民不許進城,先去城西的勞工營登記,分配,到時欽天監自有活計安排你們,跟著過去就是,莫要作舌。”
門口的官兵也不知被人問了多少遍,語氣不善,直接將劉老三攆走。
劉老三無奈,只能回到隊伍中,帶著老婆和兩個兒子向著城南的所謂勞工營而去。
門口負責登記的官員面無表情地坐在桌前,災民們依次上前,用顫抖的聲音報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官員則機械地在簿冊上記錄著。
登記完畢后,男女被強制分開,女人們嚶嚶哭泣著,緊緊拉著彼此的手不愿松開,但在士兵的呵斥下,也只能無奈地走向指定的區域。
劉老三無奈之下,只能和自家婆姨分開,帶著兩個兒子跟著隊伍來到一處大水池面前,水池也不知放了什么,還有一股刺鼻的石灰味。
等到湊夠了一百人,便有官兵上前將舊衣服都收走,一人發了一個大毛刷子。
“水是溫的,一會進去都使勁搓,搓不干凈的今天沒飯吃。”
官兵說完,便將一百個黑瘦的災民都攆進了水池。
劉老三緊緊握著刷子,帶著兩個兒子小心翼翼地走進水池,水的溫度讓他的皮膚有些不適應,但還是強忍著用力搓洗著身體,一時間水池中水花四濺,伴隨著刷子與皮膚摩擦的聲音。
將身上的污垢洗凈,劉老三出了水池,隨后便從官兵那領了一個滿是補丁的舊衣服,雖然破舊,但好歹干凈了許多。
等人聚齊了,他又被按照編組帶到了廣場上,很快他那個原本面龐蠟黃,身材瘦弱的老婆便隨著一群女人來到廣場上,也換上了一身干凈衣服。
“當家的。”
“孩他娘。”
一家四口很快就聚在了一起,接著按照官兵的指引,又和另外幾個拖家帶口的男人被領到一處簡易的木房內,里面是兩排緊挨著的三人鋪,中間則是一條長木桌,看著能睡下三十多人。
很快,便有幾個廚娘端著裝著稀粥的大木桶走了進來。
“都別搶,男的三碗,女的四碗,誰也不許搶,不許多吃,犯錯的攆出勞工營。”
劉老三一家四口瞪大了眼睛,只覺這勞工營真是個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