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還得造鐵甲艦
- 大明:正經人誰給崇禎當國師
- 深海魚郵
- 2122字
- 2024-06-16 05:20:00
幾位閣臣對視一眼,心中俱是百味雜陳,若說長命百歲,多少人求之不得。
東大之事并非虛無縹緲,又有欽天監新城的佐例在,是個人都會心動,面對多活三四十年,甚至五十年的誘惑又有幾人能擋住。
“皇上全力支持貧道返回東大,也是想見識一番醫術水準,是否真的能讓普通人都長命百歲,建好十八座海上驛站和與之配套的船隊,少說要十年之久,到時諸位閣老也正好到了致仕的年紀,到時也可跟著便是。”
六人沉默了許久,終于是韓爌先開了口:“人活一世,誰不想在這世上多走幾年,只是事有輕重緩急,何況打造驛站,建設船隊非一日之功,也用不上這么大銀兩投入。”
見韓閣老定了性,其他幾人也是紛紛附和,無非就是這事是好事,若有機會,他們也愿跟著去尋訪東大,只是眼下國庫空虛,錢還是得拿!而且造船也用不上這些銀子。
“皇上,諸位閣老俱是可靠之人,貧道能否拿出回東大的草圖.....”
朱由檢會意,國師這是打算把六位閣老也拉上賊船,他先是沉吟片刻,假裝沉思一番,等幾位閣老眼中都露出焦急之色才點頭道:“此事甚秘,知道此圖的人不超過十人,將來等水路暢通了,第一批登上東大之人也不會超過百人。”
“陛下放心,臣等必當守口如瓶,絕不泄露半分。”韓爌趕忙代表眾人表態。
“是啊,陛下,我等深知此事關系重大,定不會有絲毫疏忽。”
“陛下圣明,臣等必不負陛下所托。”
“老臣等愿以性命擔保,絕不外傳。”
“陛下寬心,臣等明白其中厲害。”
“如此甚好,朕在這里交個底,等將來水路暢通,至少有七成把握讓諸位閣老活上一百歲。”這事朱由檢一點也不懷疑,在他心中東大連長生不老藥都有,何況是多活幾年。
只是長生不老之事甚至隱秘,整個大明只有他,張世杰,國師三人知曉,而且他已經警告過張世杰,若是此事泄露就抄家滅族!
許存山見朱由檢同意,便拿出了那份已經忽悠不少人的草圖,指著大明所在的地方道:“此地便是大明,從天津衛南下至寧波,再至第一座驛站東番島補給,接著南下第二驛站呂宋.......”
“這夏洲竟如此之大,看著比大明還大,竟是無主之地,只有古夏遺民,倒真是一個移番的好地方。”
“這商州更是比夏洲還大了數倍,分為南北兩部分,上邊住的竟是殷商遺民。”
“這航線要穿夏入商,可是兩洲之間相隔萬里,竟只有幾座孤島,怪不得國師要建這么多的海上驛站。”
幾位閣老看著這份草圖,一個個眼睛瞪的溜圓,之前只是光聽這東大之遠,此時一落在圖上,他們卻是驚的說不出話,能做到六部堂官,內閣大臣之人哪有死讀書的,他們對南洋,安南,緬甸,倭國等地都是有了解的。
光看草圖靠近大明的地方,不說絲毫不差,也是大差不差,想來國師標注的其他地方也是十分準確。
“國師,為何南商州再往東,則是一片漆黑的汪洋。”
對于錢謙益這種喜歡搶答的選手,許存山先在心中給他豎個大拇指,輕咳一聲:“此地名為大黑洋,往北便是泰西諸國,往南二萬里再往東兩萬里便到了東大。”
“去往東大十萬里,最難走的四萬里便是這里,沿途只有零星小島可以補充淡水,更是海上風暴肆虐,只有萬料的鐵甲艦才能平穩駛過。”
錢謙益繼續疑惑道:“鐵甲艦?”
“不錯,鐵甲艦者,鋼鐵巨舶也,其軀覆以堅甲,厚若磐石,堅不可摧,內有蒸汽機,快若巨蟒,游于滄海,艦體巍峨如山,炮位森然,其行于洋面,乘風破浪,無懼風雨波濤之擊。鋼鐵之軀,固若金湯。”
“世間從未聞有鋼鐵浮于水面之事,國師此言謬也。”
幾個閣臣面面相覷,俱是不信這鐵甲艦之言。
“在東大,天上飛的是鐵鳥,地上跑的是鐵車,海上飄著鐵甲艦有何難?欽天監新城大家也看到了,里面的諸多技術都是來自東大,想打造鐵甲艦卻也不難,十年之內可成,到時海外十八座驛站也已暢通......”
許存山的意思很簡單,要去東大就得渡過大黑洋,渡過大黑洋必須要鐵甲艦,鐵甲艦是個大工程,眼下欽天監這幾百萬了,光是前期的技術儲備都不夠,反正你們內閣要想以后跟著去東大,多活個幾十年,就別惦記著這點銀子了。
打造海外驛站,移藩海外乃是利國,利民,打造鐵甲艦尋訪東大乃是利己,如此利國,利民,利己的大好事,內閣當全力支持才是,最主這事還不用內閣討一分錢!
幾個閣臣互相望了一眼,在壽命這件事上,人都是自私的,上至一國天子,下至普通百姓,有幾人能受得了誘惑!
更何苦中間還搭配著移藩海外這等利國利民的大事,若是做成了不說名垂青史,但混個中興名臣的稱號還是有戲的。
就在幾人思索之時,錢謙益卻是開口道:“國師,如此重資打造船隊和鐵甲艦,恐影響海外之貿,我大明三大市舶司每年收上來的商稅也有上百萬兩。”
許存山心中冷笑,江浙一代的士紳豪強參與海上走私的不計其數,這些人也是東林背后的金主之一,錢謙益如此發問,無非是怕將來搶了這些走私海商的飯碗。
“貧道對錢沒興趣,就算是將來建好了海上驛站,凡是我大明海商皆可使用,所造海船也是為了尋訪東大,說句不好聽的前前后后,怎么也得扔里幾千萬兩銀子,就算把大明的海商都劫了也不夠回本的。”
場面又沉寂了下來,這時身為首輔的韓爌又開口道:
“國師所為,乃是利國利民之舉,只是國庫還是沒錢,眼下官員們的俸祿咋辦,還有工部停建的項目........”
他這話算是給今日化緣之事定性了,只要不花戶部的錢,建海上驛站,移藩海外,造鐵甲艦,尋訪東大都是好事,國師你繼續折騰就是。
但俺們內閣六大臣出馬一次,你一毛不拔也不行,不說借五百萬兩的事,一百萬兩總該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