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中科院高能所建立的接入美國斯坦福大學SLAC國家實驗室的64K專線才正式開通,成為我國部分接入互聯網的第一根專線。
但是這跟專線只能進入美國能源科學網,根據與美國承諾,不得在網絡散布不實信息(任何信息),不得用于軍事,不得用于商業。
而到了明年4月,在中科院副院長胡啟恒的推動下,中國才正式以一個國家的身份進入互聯網。
然而此時此刻,互聯網在國內還是個陌生詞匯,連新鮮都算不上。但饒是如此,中國互聯網也不算完全一片白地。
很多擁有廣闊視野的,對技術有一定了解的人,此刻正在因特網以外的,一個叫做CFIDO(中國惠多網)的地方進行交流。
而初代網民當中不乏未來互聯網界的佼佼者,此刻,求伯君、雷軍、丁磊、馬化騰等人,此刻都在網絡上激情沖浪。
不像后世魚龍混雜的網絡環境,這時期的網民幾乎都是大佬和精英,最起碼也是個技術發燒友。不像三十年后,狗都能敲兩下鍵盤。
劉明旺接連試圖進入幾個站點,但是都擠不進去。惠多網是公告留言板模式,和未來的BBS一樣,但是更不方便。每次只能一個人登錄,發完貼后,就要撤下來讓別人登陸。
過了好久,劉明旺才登陸了上去。
一登陸成功,劉明旺趕緊在廣州站點上激情發帖:同志們,因生意需要,需要緊急定制兩千把左右的塑料O型扇,各位有沒有知道的工廠資源,方便的話介紹一下,多謝。
當天下午,網友們并沒有給出什么有效的回復,直到劉明旺快離開編輯部的時候,才有一個人回復道:“我哥哥就是做PP塑料制品的,番禺這邊。聯系我,我電話是:……”
……
“買這么多扇骨做什么?”
在打聽好,談好價格之后,劉明旺也不啰嗦,直接去找了劉偉福和張忠輝,告訴他們自己要做八千把扇子,差不多要三千多元左右。光買扇骨就要花兩千多元。
“做廣告,把傳單印在上面。”劉明旺說道,“價格已經談好,直接拿貨就好,再找印刷廠定制幾千張不干膠扇面,我們回來自己貼。”
張忠輝沒說話,劉偉福思索了一下,說道:“好。”
劉明旺走后,張忠輝看著劉偉福欲言又止,劉偉福注意到后,問道:“怎么了,輝哥。”
張忠輝尷尬地笑笑說道:“阿偉,明仔腦袋醒目,想法多,但未免也有些太天馬行空……把廣告印在扇子上發出去,有必要嗎?發幾張紙貼在附近的墻上不就行了?動不動就幾千塊花了出去,還沒開業,錢就花出去一半了,我怕這樣下去……”
劉偉福說道:“做扇子的錢我來出。”
張忠輝趕緊擺擺手:“我不是這個意思,大家的生意,哪有你出錢的道理……只是覺得,細仔還是學生,想法天真,很多事情還要我們大人做主,這次就聽他的。但下次,影樓的事還是我們兩個人商量過后再決定。”
劉偉福點點頭:“好。”
扇子還沒做好,影樓提前開業。
兩棵橘子樹擺放在店門口,店外放起了鞭炮。
開業兩天,客人不算多,但也尚可,有拍紀念照的,但還是拍證件照的居多。
此時,劉明旺說的打折策略并沒有實行,原因是張忠輝覺得太低,和劉偉福商量后,決定還是先正常收費。
劉明旺也沒反對,很快,扇骨和扇面都做了出來,閉店后,一群人待在影樓里粘扇子。
然而看到扇面以后,張忠輝就傻了眼,劉明旺定制的扇面清楚地寫著:拍證件照超便宜,限時打六折,十人拍照,折上折!然后寫明價格。
反面是具體的地址和地圖,告訴客人們福輝影樓的位置。
圖畫弄得很簡陋,但是已經夠用了。
張忠輝顯得有些不高興:“明仔,你說的折扣太低,我和你老豆還沒有決定下來。這么低的收費,根本沒錢可賺,膠片也很貴的。”
劉明旺連頭都沒抬,直接坐在板凳上開始粘起扇面:“不會虧太多的,其實不算人工水電的話,還是有的賺,只是利潤變薄了。”
“虧一分也是虧,做生意是為了賺錢。”
“不是想揾水人家就讓你揾,做生意需要成本,那么多酒廠寧愿冒著破產的危險也要在CCTV上打廣告,是給人家送錢有癮嗎?”
劉明旺抬起頭來,看著張忠輝說道。聲音不大,語氣不激烈,但是卻顯得非常強勢。
“輝哥,其實我是支持明仔的做法的。”劉偉福這時忽然說道,“打廣告本來就費錢,但是好用。這一次廣告打出去,無論成不成,對我們都有好處。能成的話,自然皆大歡喜,不成的話,也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以后就不要做了。明仔以后你也安心讀書,快開學了,影樓的事不要你總是操心。”
劉明旺點點頭。
劉偉福都這么說了,張忠輝自然也無言可對,這時,張義聰也席地而坐,開始幫著劉明旺粘扇子。
張忠輝有點想踢自己大兒子一腳,但是想了想,也坐下來開始忙活起來。既然都這樣了,鬧別扭也沒有用。
忙完后,已經是深夜,劉明旺和劉偉福回了家,張家父子去吃了夜宵,一進入夜宵攤,張忠輝忍不住抱怨,“什么叫:成不成對我們都有好處,花幾千塊錢,給他家細仔做教學嗎?挑!”
張義聰這時道:“阿爸,阿旺這個人一向醒目,說不定真的可以的。”
張忠輝等著眼睛道:“是你太笨啦,不是人家醒目!連高中都考取不到,跟人家做工還被師傅罵,我張忠輝這么能干,生的仔為什么那樣沒出息!跟你老媽一樣笨!”
張義聰低下頭。
“跟你弟弟學著點啦,還是明仔聰明。讀書做事都像我,不要像阿聰,只長肥肉不長智慧,我對他是沒有指望了。明仔,你也是明仔,你一定要超過劉家的那個明仔,知道嗎?”
張忠輝笑著夾起一塊鴨肉,放進張義明碗里。
張義明點點頭,雖然被夸,卻并沒有感到高興。
八月份,天氣依然悶熱無比。
路上的行人一個個臉上冒著油光,額頭上沁滿汗珠,在酷烈的日頭下,忍受三十多度的高溫。
每到高溫季節,商店的雪糕汽水就變得好賣不少。一個附近寫字樓上班的白領,擦著汗水走進商店,從里面拿出一根綠豆棒冰,付了錢,發現老板正扇著一把團扇看漫畫雜志。
“老板,扇子怎么賣?”白領問道。
“這個啊。”老板看了眼手里的扇子,“不是買的,外面有個傻佬免費送。喏,給你一把,我拿了兩個。”
白領接過扇子,看了眼上面的字,頓時了然,笑著說道:“老板,這人可不是傻佬,他很聰明,把廣告印在了扇子上,這樣你就不會馬上丟掉,而是會保留一段時間,也有更多的時間能看到扇子上的廣告。”
“我不知,我又不識字。”老板滿不在乎地說道。
白領看了眼廣告扇子上的內容,發現是影樓廣告,價格的確非常便宜,想到自家孩子要開學了,馬上也要拍證件照,反正不遠,不如去這里拍,便宜很多啊。
“辛苦了。”劉明旺買了一袋可樂分發給眾人,張義聰和張義明兄弟倆一口氣喝光了汽水,坐在臺階上休息。
廣告扇已經發出去了一半了,的確和普通傳單相比,似乎效果要好得多,幾乎沒什么人轉手丟到垃圾桶了。
畢竟這不是萬物不缺的三十年后,放在現在,這種實用的小商品你隨手丟掉,是一種浪費的行為。而廣告扇這種方法,在現在也的確是種十分新穎的廣告方式,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沒見過,在收到扇子發現上面有廣告后,很多人都仔細地看了一遍。
“阿旺,這樣真的有用嗎?”張義明看著大街上很多人手里搖晃著的扇子,問道。
“不知。”劉明旺喝了口可樂答道。
“不知還做?”
“做冇做過的生意,本來就是探索未知。成功率有一成可以再觀望,有三成可以嘗試做,有五成就要抓緊做,有七八成就可以梭哈了。時不我待,不抓緊做事,機會就沒了。”劉明旺說道。
張義明沒說話,轉頭看著自己那正在擺弄相機的哥哥張義聰,自己花錢買了一臺二手理光相機,然而自己玩了兩天,就沒興趣了,倒是張義聰,拿到相機以后愛不釋手的樣子。
“阿明哥,你現在工作怎么樣?”休息的時候,劉明旺隨口問道。張義明現在正在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做銷售。
“馬馬虎虎嘍,能賺一些錢,爭取五年后自己開一家店。”
“阿聰哥呢。”
張義聰抬起頭來看了他一眼,笑著搖搖頭。
“你笨啊,人家問你話要答啊,嘴這么笨,怪不得你師父罵你。”張義明打了他一拳,說道,“他現在在劇組里給一個燈光師做助手,但是學得慢,經常被罵。做工被師傅罵,回家被我老豆罵,還整日笑呵呵的,不知是他有問題還是我問題。”
張義聰和張義明兄弟倆性格截然不同,義聰木訥遲鈍,但是似乎有點藝術天賦,前世后來成了攝影師,也算是在圈內小有成就;
義明更聰明,但也有些油滑,上輩子跟著父親在貿易公司當銷售,和劉偉福分家后,直接接管他老豆生意,強行讓張忠輝退休。
可惜后來因為稅務問題,做了兩年牢,放出來以后一蹶不振,開了小手機店度日。
其實這兩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才能,憑劉明旺的觀察來看,比他們父親都要強得多,包括不善言辭,看上去很遲鈍的義聰。能用好,對生意大有裨益。
“你老豆現在對我很不滿吧。”劉明旺忽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