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朱高煜的靈魂拷問
- 父皇,萬國來朝了,您科舉過了嗎
- 沙灘拾貝
- 2064字
- 2024-05-10 11:32:07
雞鳴寺,清雅寂靜。
毗盧寶殿為寺內(nèi)主殿。
毗盧佛供奉于中央的位置、位于兩邊供奉的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
供奉臺下面,朱棣盤腿坐著,伏案閑情逸致的看著書,還挺美。
登基那么多年,忙著治理天下,鞏固朝政,時不時北上打擊異族。
忙的是毫無個人時間,如今能安靜地看書,實在是難得。
對面的黑衣僧人姚廣孝同樣盤腿而坐,眼睛微閉,手中握著佛珠轉動。
“道衍,朕難得這么坐著看會書,實在是舒服。”
“倒是老四那臭小子居然嫌棄讀書苦,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今朝廷的一大堆麻煩,朕估計老四一天都堅持不了!”
朱棣看向對面的姚廣孝,端起茶喝一口,談起朱高煜是恨鐵不成鋼。
姚廣孝笑了笑,提醒著。
“皇上,既然約定好了,那就要信守承諾,該學習還是要學習的。”
“否則的話,你先沒理了。”
朱棣點頭,“也對!”
隨后又強打著精神看書。
這時候,太監(jiān)前來匯報。
“陛下,楊士奇、楊榮和楊溥三位大人求見。”
朱棣看一眼姚廣孝,笑容變淡幾分。
“瞧瞧,老四這小子到底扛不住了,比朕預料的時間還短不少。”
“陛下先見見三位內(nèi)閣大臣再評斷不遲。”
姚廣孝似乎不這么看。
昨日朱高煜的反應,他看在眼里,并不認為朱高煜會這么快妥協(xié)。
“看你這樣子還不信朕。”
朱棣笑著指了指姚廣孝,然后轉頭看向太監(jiān)。
“讓他們進來。”
在門口急的團團轉的三楊,得到消息趕緊走入大殿。
見到悠閑看書的朱棣,趕緊大倒苦水。
“陛下快回去看看吧,朝堂都亂套了。”
朱棣得意地瞥一眼姚廣孝,好似在說瞧瞧咱猜對了,姚廣孝不服不行。
抽回視線,看向火急火燎的三位內(nèi)閣大臣。
“說說,今早秦王都干了什么。”
“陛下要秦王處理奏本,但是秦王卻一本沒批。”
“為何?”
朱棣端起茶,漫不經(jīng)心呷一口,心中卻是笑了。
就知道老四這小子不行。
那些奏本,輕則關系到黎明百姓的生計,重則關系到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
每次朱棣處理那些奏本,都得再三深思。
老四初出茅廬,連學習都不用功,又豈能處理得了更加繁重的國事?
楊榮擅長察言觀色,瞧見朱棣還是很在意這事,便趕緊開口。
“陛下,臣也不知道秦王是怎么想的。”
“太子和眾多大臣都勸說過秦王,讓他抓緊批折子。”
“但是臣等磨破了嘴皮子也沒用,秦王橫豎就是一句話,不批。”
楊士奇拱手,“凡事分個輕重緩解。”
“像是士兵用的冬裝,移京這等事,暫且放放還說的過去。”
“但是眼下山東、河南不下雨,干旱的厲害,百姓沒飯吃。”
“沒想到秦王還是不抓緊批紅,開倉放糧,還說百姓不吃幾頓飯也沒事。”
“但是臣以為,民以食為天。”
“百姓吃不上飯,可是大事,鬧不好得引起民變。”
楊浦拱手諫言。
“陛下還是抓緊和秦王換回來身份吧。”
“不然任由秦王這樣胡作非為下去,早晚釀出大禍來。”
朱棣越聽,越是惱火。
氣的把茶杯丟在案上。
站起來,走來走去。
“這個混小子,怎么能說出這樣混賬的話?!”
“讓百姓們餓著肚子,他卻一頓都不少吃!”
“去,將他給咱叫來!”
姚廣孝古井般的眸子泛起不平靜的漣漪。
兵士們的冬裝問題,移京等問題,沒那么棘手,不批倒是能接受。
但是百姓受災,沒飯吃,這么嚴重的大事,秦王怎么還不批?
這不是拿百姓的性命開玩笑?
簡直就是枉顧人命!
姚廣孝實在是看不懂朱高煜的操作。
想到昨日侃侃而談,不失機敏的朱高煜。
如今表現(xiàn)卻大相徑庭。
一向看人很準的姚廣孝也迷糊了。
“難道真的是老衲高看秦王了?”
姚廣孝暗自嘀咕一句。
看到朱棣要插手管教朱高煜,三楊大松一口氣。
只要皇上插手就是好事,不然由著朱高煜胡來,遲早天下大亂。
而且出了如此荒唐之事,他們認為朱棣應該會收回朱高煜的權利,不再讓他監(jiān)國。
如此一來,太子朱高熾的權利就回來了,不會再被架空。
皇宮中的朱高煜得知朱棣要見他,嘴角浮現(xiàn)一抹了然的微笑。
似乎并不是很意外。
不慌不忙地上馬車,趕往雞鳴寺。
到達大雄寶殿之后,看著朱棣陰沉的臉龐,仿佛絲毫沒有意識到什么。
而是笑著問道:“爹,這才第一天,你就堅持不住了?”
“我就說吧!學習比上朝難!”
朱棣氣死了,指著朱高煜嚴厲喝斥。
“混賬東西!你朝上做的好事朕都知道了!”
“這才第一天,你就處理的一塌糊涂!”
“山東、河南不下雨,鬧了災荒,百姓沒飯吃,你還不賑災,你也別吃飯啊!”
“干脆餓死你算了!”
朱高煜面露無奈之色。
“我這么做,正是為了天下百姓著想。”
朱棣差點被氣笑了。
正事不干,說話倒是一套一套的。
這臭小子能要點臉不?
“什么為天下著想啊!”
三楊瞪大眼睛面面相覷,差點噴出一口老血來。
都這時候了,火燒眉毛了,秦王怎么還敢大言不慚?
盤腿坐在一旁轉動佛珠的姚廣孝,面色平靜,聽此,眼睛泛起波瀾,無奈笑了。
看朱高煜這操作,他倒是有些放心了。
見大家面露質(zhì)疑之色。
朱高煜無奈地搖了搖頭,給他們直接來了幾個靈魂拷問。
“你們知道大明糧倉有多少糧食么?你們知道旱災什么時候才能結束么?”
“如此賑災是否會養(yǎng)成災民不勞而獲之心?”
“在此期間,是否會有商人趁此機會大發(fā)橫財?這些你們都考慮了么?”
朱高煜拋出來的一系列問題,直接把朱棣和三楊問蒙了!
尤其是三楊,當初他們只一門心思的考慮賑災,卻忽略了這些本身就存在的問題。
如果貿(mào)然賑災,這些問題出現(xiàn)的話,又該如何?!
此刻他們才意識到朱高煜似乎并非是故意不批,而是有著更深一層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