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謹慎的李重九,和小老弟商量一下,堂堂大明太子下地?
- 洪武帝師三百年,大明成日不落了
- 常陽山
- 2005字
- 2024-05-13 16:52:55
秋高氣爽,但朱標早已汗流浹背衣服濕透。
十筐大糞挑回來,總算得了片刻的喘息。
“標弟,種田這種事,有些地方特別需要注意。”
“首先就是要犁地……”
朱標作為太子,也是有自己的驕傲的,見李重九又要裝逼賣弄,就忍不住打斷。
“九哥,這個我知道!”
李重九倒是有些詫異。
“你知道?你一個官宦子弟,還懂種田?”
朱標便露出了幾分得意的神色。
“我算是官宦子弟,可我爹不是啊!我爹從前是佃農,所以在宮里也喜歡自己耕種。所以我雖然長在宮里,但也見過我爹如何耕種,也聽過一些他言傳身教的要點!種田首先要犁地,犁地后播種,播種后要澆水,再往后還得除草,這樣秧苗才能長的好,糧食打的多!九哥,我說的對不對?”
李重九笑了。
“怎么說呢?大差不差吧……既然你懂這些,那九哥我先考考你。這犁地,是為了什么?”
朱標瞬間愣住。
“這個,還需要理由?”
看他這模樣,李重九就知道,這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你還是老老實實聽著吧。”
“這犁地,就像是蓋房子打地基,將來收成好不好,這一步至關重要!”
李重九拿著鐵鍬鏟了一個窩,扔了小半塊土豆進去。
“如果不犁地,土壤堅硬,種子即便種下去,也不容易破土發芽,另外,澆了水也不容易滲下去被吸收。”
“如果頭一年犁地,第二年播種,那土壤里的蟲子要么被翻上來弄死,要么下面的也因為透氣極好,而在冬天被凍死。這樣的地,來年就不容易有蟲害。”
李重九講的很細很細,朱標聽的漸漸入迷。
從起初的不以為然,到聽的入神,再到后來聽的如癡如醉。
朱標對李重九,是真的服了。
最起碼在種田這種事上。
就是咱爹朱元璋,都說不出這么多道理啊!
關鍵,這聽著不像是信口胡說,明顯感覺這些道理是真的!
停了許久,朱標突然回過神來。
“九哥,你說這么多,還沒告訴我,為什么叫我挑肥!”
李重九點點頭,示意他不要急。
“犁地固然重要,但肥料也同樣重要!就像當朝的太子爺,太子身份固然重要,但皇帝為他請諸多先生教導,這同樣重要!”
啥啊?敢情本宮身邊的那些先生們,在九哥這里地位等同于大糞?
朱標一陣懵逼。
“這糞肥,你爹用過沒?”
朱標下意識地點頭。
“那么,效果如何?”
朱標回憶了一下。
“好像,時好時壞……有幾年里,莊稼長的挺好,但有時候甚至都不長苗,光長了蟲!”
李重九頓時笑了。
“你知道這些,我說起來你就容易懂了。”
“其實,糞肥原本是好東西的,但好不好用,得看有沒有經過漚肥這一步。”
漚肥?朱標感覺這很重要,于是正襟危坐,認真聽講。
“所謂漚肥,就是把糞肥堆積起來晾曬幾個月!起初糞肥濕潤,富含一種叫有機物的東西,這會導致里面會生蟲生蛆。這樣的肥料,是不可以用的,用了之后很可能就會生蟲,種子基本會被蟲蛀。”
“但經過幾個月的時間,這些蛆蟲吃光了里面的有機物,那剩下的無機物就是絕佳的肥料。這時候的糞肥才能在田里使用,就不容易找來蟲害,反而能讓莊稼高產!”
朱標很激動,因為這是任何人都沒有告訴他的事情。
朝廷也許有人知道漚肥,但朱標十分肯定,沒人能像李重九這樣,講出這么深刻的道理!
“九哥,你真是神了!你怎么懂這么多?朝廷應該請你編修一本農電,指導天下百姓種田!”
李重九還真露出了思索之狀。
“嗯,你倒是提醒了我。土豆是從未有過的東西,怎么種,確實需要詳細的指導。靠我一個人無法傳授給天下百姓,確實需要一本書,刊印出來,才能讓所有人盡快掌握關鍵技術!也罷,回頭我再加班加點寫一本書出來……”
朱標瞬間大喜!
“九哥,那你的書寫出來,要不要小弟幫忙轉交給皇上?你放心,功勞一定是你的!小弟有個經手的功勞就很滿足!”
這小子,很上道啊!
李重九很滿意。
那神秘八叔讓他兒子留下來搞點好處,但他兒子,也是李重九上達天庭的門路。
于是倆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土豆很快種下去,棉花也隨即安排上。
雖然只是后院種了那么一點,但這本來就是給朝廷看的。
接下來,除了澆水施肥,就是等收獲了。
至于在戶外種植,那得是明年開春的事情。
而要上升到朝廷層面,安排下去大規模耕種,那更得若干年之后。
李重九的種子就那么點,開頭幾年里,即便朝廷想全國推廣也沒那么多種子。
如今才是已經是九月末,土豆、棉花最早也得三四個月,也就是過年前后收貨。
如果棉花是晚熟的品種,那沒準得八九個月。
暫時莊稼這方面,李重九已經不大關注了。
自打做了千戶,還沒有整頓治下的軍務。
千戶下設十個百戶所,而每一個百戶下面又有兩個總旗,總旗下又有五個小旗。
反正總共現在自己管理的士兵,按規定滿額的話是1120人。
但是自己的沙河堡之前雖然是滿員的,但周圍不少堡子因為各種原因,逃兵不少,并非滿員。
當下最重要的,自然是把士兵弄個滿編,同時趕緊擴建前面的嘉峪關,把那里修成一座真正的要塞。
要不然,明年開春,韃子很有可能帶兵來打劫,光靠現在那小土城和百十來個士兵,很難擋住韃子鐵蹄。
不過在干這些事情之前,李重九還得先和自己的小老弟商量下。
不管是給部下將士補貼財物,還是在下轄各地加固城池,都需要朝廷的批準。
不然被誣告個散布錢財拉攏人心,有割據跡象等等的罪名,那可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