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知大明后事,難道咱的天下,只有三百年國祚?
- 洪武帝師三百年,大明成日不落了
- 常陽山
- 2057字
- 2024-05-13 16:50:09
朱元璋看著微罪的李重九,臉上露出了濃濃的驚訝!
想不到,李重九遠在西北,卻對應天那邊的事情了若指掌!
沒錯,這次雖然因為李重九的事,他在密旨里斥責了胡惟庸,但確實沒有對胡惟庸動手的意思。
畢竟,胡惟庸只是想搶李重九的水泥配方,想以此邀功而已。
既然是邀功請賞,那水泥配方最終還是會到了他手中,為朝廷所用。
再說這種搶功的事情,實在是太普遍,連所謂的“小節”都算不得。
而且胡惟庸是李善長推薦的人,朱元璋確實念在李善長的交情上,這次沒有任何的實際懲處。
再說了,中書省這幾年確實無人可用。
李善長告老還鄉,汪廣洋被貶,中書省左相右相都沒了,只有胡惟庸這個左丞。
朱元璋這一年多經常在外面,當然需要中書省代為處理政務,如今的局面,也只能重用胡惟庸。
所以,李重九雖然醉酒,但句句不虛,所說全中!
而再仔細一品,朱元璋感覺李重九話里話外,都能聽出來胡惟庸這個人有問題,而且問題很大!
心里一動,朱元璋便決定試探一下。
“重九,胡惟庸雖然有些事做的不妥,但他畢竟是李善長挑選的人,對大明忠心可鑒,又能力出眾,你八叔我,自然不會故意和他為難!你既然這么說,那八叔我以后和他多走動走動,拉近關系?”
李重九一把拉住朱元璋的手腕,噴著酒氣,有些急切。
“別,可別!胡惟庸哪是什么忠心可鑒?”
“皇帝早已定下規矩,文官武官不能私下來往,但胡惟庸才是個左丞,就敢暗中授意甘肅衛的高層針對我,打壓我!”
“以后他升任宰相,更會肆無忌憚!”
“這個人野心勃勃,是大明當下最大的禍害!用不了幾年,就會被皇帝察覺,到時候他自然難逃懲處!”
“您可千萬要和他保持距離,不然卷入他的案子,將來必定自身難保!”
朱元璋和朱標相顧駭然!
沒想到,一頓飯還吃出個大瓜來!
那個很有能力,很會辦事的中書省左丞胡惟庸,居然是個國賊?
“重九,你確定?”
“當然!大明朝三百年的大事情,小侄基本都知道!”
這話一出,爺倆突然愣住,朱標甚至瞬間輕松起來,以為聽了個笑話。
“爹,我九哥是真的醉了。孩兒扶他回房休息吧。”
不料李重九醉中還有些不高興。
“標弟,九哥沒醉,九哥沒嚇唬你們!這個胡惟庸,你們一定要和他劃清界限,不然洪武十三年正月,你們都得跟著遭殃!”
不等二人說什么,李重九又醉笑起來。
“你們別不信邪!當今皇帝最親近的是誰?是韓國公李善長啊!但那又如何?胡惟庸死后十年,李善長照樣也因為此事被殺!李善長尚且如此,更何況你們!”
“也就是咱這關系放在這里,若是別人,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泄露天機的!”
說話間,酒勁來襲,李重九趴在了桌子上睡著了。
朱元璋揮手,叫毛鑲帶人把李重九扶回去,自己則繼續和朱標坐著,一面喝著慢酒,一面皺眉沉思。
“父皇,兒臣覺得,這就是九哥的醉話,您不必當真?!?
朱元璋瞥了朱標一眼,沒吭聲。
這種事,能這么簡單的不當真?這傻兒子!
“父皇,兒臣覺得,之前應該就是胡惟庸指示人來索要水泥配方,還把九哥給拘押起來。九哥因為是因為這事對胡惟庸懷恨在心,這酒勁一上來,便腦補了一頓胡言亂語起來?!?
“而且胡惟庸是韓國公舉薦的人,兒臣相信,韓國公的眼光不會錯的?!?
朱元璋皺眉皺眉,忍不住教育了一下朱標。
“標兒,你難道沒聽過酒后吐真言?而且,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事關家國社稷,不可掉以輕心。”
朱標撓撓頭,很是糾結。
“那難道回去把胡惟庸抓捕下獄嗎?迄今為止,胡惟庸也沒干什么太出格的事。要是沒個確鑿的理由,恐怕不好對他下手啊。”
朱元璋擺擺手,露出了老練的笑容。
“咱現在自然不會動他。”
“即便重九說的是真的,胡惟庸也是在后面幾年生出的狼子野心。當下中書省沒有合適的人選,胡惟庸確實有些才干,咱可以讓他先做事?!?
“既然已經知道他有可能是個國賊,只要叫毛鑲派人盯著就是?!?
朱標一想也是,立刻對朱元璋的謹慎和沉著無比佩服。
“區區胡惟庸,照重九的話看,即便沒有他提醒,也掀不起浪花?!?
“咱現在倒是對另外一件事很感興趣。”
朱元璋看著李重九的小屋,眼里透著濃濃的不解、好奇。
“發明水泥,又以神乎其技的辦法制作出精鹽,人工呼吸!澆羊頭,今天這些從未見過的菜肴!這些,本來已經很神異!而他又酒后說自己能知道大明三百年的大事!”
“標兒,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咱大明朝,真的只享國三百年?”
朱標為之一愣,難以相信地搖搖頭,但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
不過,知子莫若父,朱元璋瞬間意識他的想法。
“你是不是在想,自秦朝以來,歷代王朝頂多也就近三百年國運?”
朱標艱難地點點頭,眼神有些慌亂。
“不會的,不會的!父皇,咱大明一定可以長盛不衰,萬世不倒!”
不過這話放在從前,朱元璋自然會信,因為他本身就自信滿滿。
但現在,聽了李重九的話后,卻務實起來。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可個個都是一代人杰,咱,未必就能比得上他們?!?
“可強如漢唐,也不過兩百多年啊!”
朱標點點頭。
兩漢雖然加在一起有四百年,但中間隔了個新朝,其實兩漢之間,已經沒什么關系,是事實上的兩個朝代。
至于唐朝,同樣不夠三百年就亡國了。
如果算上中間的武周,還有那些半死不活的年頭,唐朝實際更短。
照這么看,李重九說大明只有三百年國運,似乎是真的!
難道,這家伙還有預言推算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