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匈奴的護身符
- 我,大漢使臣,請萬邦赴死
- 漢武帝的大火箭
- 2165字
- 2024-05-27 00:07:24
匈奴的政體采取雙頭鷹體制,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
簡單來說,匈奴整個國家被分為三個區域。中央區域由單于管理;左方包括左賢王以及其他左方王,以左賢王居首;右方則包括右賢王以及其他右方王。
休屠王為匈奴右賢王麾下重要的右方王,位列二十四長之一,負責駐守河西走廊南部。
統領五萬人的部落,麾下騎兵就有一萬五千之眾。
祁連山與合黎山之間一片肥沃的草原,休屠王庭浩浩蕩蕩,綿延數十里。
王庭中間的休屠王大帳華美異常,不斷有人出入。
一身鐵甲,滿臉絡腮胡的休屠王端坐在主位,神色威嚴,口若懸鐘,不斷發號施令。氣勢之盛,壓的大帳中列席的千長,百長,裨小王們大氣都不敢出。
而一個雙鬢斑白,沒有胡須的男子卻是時而打斷休屠王的號令,闡述自己的意見,時而直接反駁了休屠王的話,以自己的話作為最終決定。
休屠王性子暴虐,如果其他人敢在軍議中打斷自己的話,腦袋早就被扔出去了。
但是眼前這個男子的話,他卻只能堆笑表示贊同。
無他,眼前這個男子名叫中行說。軍臣單于親封的匈奴國師。
軍臣單于不止一次在部落大會上說過,要像尊重自己一樣,尊重中行說。
哪怕中行說不斷更改自己的命令,休屠王也只能表示贊同。
好在對方是匈奴國師,更改了自己的命令,對自己的威望也不成損失。
“戎人的事情,就這樣安排了,大家去做事吧。”
中行說雖然在匈奴已經二十多年了,行為舉止卻是沒有沾染上匈奴的粗野,依然那么溫文爾雅。、
或者說,他也沒有必要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向匈奴人靠齊。
有兩代單于的信任和重用,哪怕自己和聲細語,在這些匈奴人耳中也是雷霆怒吼。
畢竟不信服自己,冒犯自己的,都被單于砍下了腦袋,到各個部落巡游去了。
“國師,河湟戎人畢竟是我匈奴右臂,直接殺了他們的首領,是否不太好?”
在其他首領退去后,休屠王低頭向正在查看堪輿的中行說請教。
剛剛中行說下達了命令。
派遣了三個千長,前往河湟之地的三大部族中的牢姐戎。
任務則是以匈奴單于的名義,斬殺牢姐戎的首領,另立新主。
這讓休屠王很是不解。
先零戎,封養戎,牢姐戎三大部族對自己年年上貢,從不曾有所短缺,很是溫順。
怎么國師一來就要對牢姐戎下手?
“休屠王莫要被他們的恭順騙了。他們河湟之地的戎人這些年與漢人諸多貿易,已經沉迷于漢人的衣物,糧食,弓箭,鐵器。他們不斷放行漢人的商隊前往草原貿易,窺探我匈奴地域。“
“而為了獲得漢朝的物資,他們連單于賜給他們的良馬都敢賣給漢人。“
中行說隨口說了幾個理由。
“可是,單于,左右賢王都在和漢人做生意的,馬匹也不是什么重要的東西吧?漢人很多馬,比我們的還好。”
休屠王依然不解。
如果只是為了這么點理由去殺人,以后自己還怎么統管戎人。
中行說聞言一陣無奈。
好馬需好料。
漢人馬好是因為有更好的飼料喂馬,但馬種不好。
良馬賣給漢人,一時間看不出來區別。等繁育個幾代,就能有顯著的提高了。
當然,這也不是中行說執意要殺人立威的理由。畢竟賣良馬給漢朝,這種事一直有部落在干。
“這些商隊中,有大量的漢人斥候。如果河西之地的信息都被他們掌握,那么河西之地易手只是時間問題。”
中行說的戰略眼光可謂當代頂尖。
他很清楚,文景之后,漢朝國力前所未有的強盛。正面交戰的話,想要滅掉匈奴未必不可能。
但匈奴目前面對漢朝,依然有強大的優勢,最根本的原因是漢朝對匈奴不了解。
不了解匈奴的內部結構,文化習俗。
不了解匈奴對西域各國的掌控情況,友邦關系。
不了解匈奴境內的山川地貌。
這些不了解,才是匈奴天然的屏障。
哪怕是現在的大漢,面對匈奴,依然處于戰略頹勢。
盡管隨著漢匈交流逐漸增多,漢朝不斷派遣探子深入草原,這道屏障終將被漢人破解。
但中行說想要竭盡所能的,將這個時間向后推遲。
見休屠王依然不解,中行說暗罵一聲蠢蛋。只能換個角度解釋。“戎人奸猾,臣服我們,只是懾于匈奴勇士的兵鋒,但漢朝人的兵鋒同樣銳利。兩個月前,我發布命令,讓戎人暴亂,結果他們就只是小打小鬧,攻破了幾個鄉亭塞障而已。可見這些年,他們也漸漸被漢人打怕了,對我們也敢陽奉陰違。”
“因此我們需要時不時向他們亮出刀劍,用他們的血提醒他們。沒有我們,他們就會被漢朝滅掉;而我們距離他們更近,想滅掉他們比漢人更容易。牢姐戎的首領賣掉了單于賜下的戰馬,就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中行說知道休屠王聽不懂什么叫畏威而不懷德,只能用匈奴人容易理解的方式提醒。
“對,就該這樣。這幾年我也覺得,這些戎人雖然態度很好,但辦事卻是開始偷奸耍滑了。”
休屠王拍了拍手,覺得中行說講的很有道理。
看著休屠王歡天喜地離開,中行說不由揉了揉太陽穴。
漢人可怕的,可不止是那些長滿糧食的耕地。
好在,人都是一樣的。
漢人之中也有些利欲熏心之人,愿意用一國根本,來換取一時權勢。
......
半月后,隴西,狄道。
派往大夏城外各各個戎人小部落的弟子,陸續帶回了捷報。
一時間有近五十個小部落寫下了降表,愿意歸順大漢。
這讓夏寬欣慰之余,將目光放到了更大的目標上。
也許,是時候去招撫那些千人以上的部落了,或者說,直接將招撫大計推動到下一階段?
原本加快招撫進度有些危險,可現在自己最忠心的弟子掌握了部分兵權,或者自己可以激進一點?
夏寬看著風塵仆仆的安國少季,老懷大慰,拍了拍安國少季的肩膀道。
“少季,這兩個月,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