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汕頭的女孩
汕頭林平鎮是個靠海的鎮子,這里有個天然的港灣;以前,這座港灣是漁港;各種大大小小的漁船,只要回來,都會停靠在港灣里。那景象十分震撼!
自從一九八四年汕頭被列為特區之后,這里的機動船更多了,但它們不再是漁船。
它們的功能轉換為接駁船,就是到外海與停在那里的外籍船只上接駁貨物,然后運回到林平鎮。
廈門后來出現一個大佬叫賴昌興,林平鎮那些機動船當時干的活,就跟賴大佬后來干的一般。
林平鎮當時的情況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繁忙”。
如果“繁忙”還不足以表達林平鎮當時的盛況的話,再加上一個詞“繁榮”,若是用四個字來描述的話,那就是“特別繁榮”!
當時,在國內物資是極度缺乏的。而林平鎮這些人干的就是將那些國外廉價的物資運到鎮子上,對國內銷售。
商品種類極其繁多;重點是香煙、一次性打火機、摩托車、舊服裝等等、等等。
香煙有很多種類,但主要是兩種:良友、箭牌;良友香煙的批發價為三塊七毛五;箭牌為七元。
一次性打火機,在當時還是非常時髦的。因為國內的打火機就是那種機械打火機,經常打不著火。批發價一元。
摩托車大部分是翻新的,主要是小日子的品牌,既有那種大功率的摩托車,也有很普通的;價格不等。
就算是翻新貨,也不是華東地區當時流行的幸福250和西湖250可比。不僅式樣新穎,質量也是剛剛的。
舊服裝是按斤賣,很便宜。有全新的,也有八九成新的;舊服裝里有很多款式國內是沒有出現的。既有西裝,也有其他類型的服裝。
林平鎮所有的家庭都在跟賴大佬一般干這個,不管是臨街的,還是住在巷子里的,都將房子改成商戶。
一般都是全家老小齊上陣,年輕力壯的都開著機動船去外海接駁貨物;在家里守著商鋪的大都是婦女、老人。
金銘前世于一九八六年來過林平鎮,他當時在這里待了三天,全面考察這個極度繁華的鎮子。讓他大開眼界,也對他的思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為他后來放棄銀行行長職務下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他于下午三點半抵達了林平鎮。他輕車熟路地來到供銷社招待所。他掏出工作證和介紹信來登記。
金銘在辭職時并沒有上交工作證;另外,他臨走前,在金店鎮人民政府開具了一張介紹信。
在那個年代,若是沒有攜帶當地政府的介紹信外出,很容易被當作盲流抓起來遣送回去。
介紹信是這樣寫的:
林平鎮人民鎮府:
茲介紹本鎮共青團委書記金銘來貴鎮考察,請予以接待為盼。
金店鎮人民政府
一九八五年三月六日
金銘能被提拔為金店鎮團委書記,有他父親的因素,但主要還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
一九八四年,他看到頂層要“依法治國”,他立刻寫了幾篇文章,張貼在鎮子的宣傳欄上宣傳依法治國。
結果,正好趕上上面的文件傳達到銀德縣,縣領導看到了這個宣傳欄,立刻上報給了行署;這樣,金店鎮就成了“法制宣傳”的典型;不斷有其他縣市的共青團組織來學習、取經。
這一下,鎮領導給縣領導長了臉,金銘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團委書記。
供銷社招待所接待人員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叔,他看到介紹信,又朝金銘仔細看了看,再看看工作證。
他說:“一個床位五元錢,既然你是政府派來的,給你優惠一元錢。四元錢一個床鋪。”
金銘明白,這個大叔一定是社會主義的支持者,在那個年代,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接受開放的。
他連忙笑著說:“謝謝大叔!我要一間兩人間的房間。”
那大叔似乎是不太理解,問道:“你一起來了兩位嗎?”
在當時,還不像后世一般,很少有人包房間;都是住床位。所以,大叔才會有此一問。
金銘說:“大叔,是啊!還有一位明天到。”
一天八元錢可不是小數目,當時大多數人的月工資只有三十五元上下;他住四天就意味著一個人的月工資就沒有了。
金銘也知道,當時人們的思維習慣,不能那么鋪張浪費。但他不想多解釋,他一來習慣了后世的住單間;二來,他身上帶著“巨款”;跟別人一起住不安全。
隨后,金銘交了錢,拿到了房間的鑰匙。
那時招待所的房間里是沒有衛生間的,僅僅只有兩張床,一張辦公桌,一把椅子;一個床頭柜。
有公共廁所和浴室。
房間的床也很窄,一米一的。被子也不是很干凈;不存在一客一換的。
金銘來自于后世,若不是他適應能力很強,在那種床上根本睡不著。
金銘放下行李就出了門,他到鎮子上一家一家地看;巷子里的商戶,他也去仔細查看。除了看貨物之外,還比較價格。
但潮汕人是非常團結的,互相之間根本不競爭,價格完全一樣。
傍晚,金銘在一個大排檔里吃了一頓海鮮。在林平鎮,海鮮相對便宜一些,再說,他習慣吃。
隨后,金銘回到招待所,在浴室洗個澡就睡下了。
次日一早,金銘首先去林平鎮農行營業所開了一個個人賬戶,不是儲蓄賬戶,是可以直接接受匯款的賬戶。比儲蓄賬戶接受匯款要快一天時間。
營業所的工作人員看到金銘的工作證,很熱情地給他辦理了,還請他到柜臺內去喝茶。
不過,金銘拒絕了。
拿到賬戶之后,金銘立刻趕到昨日看好的一家商戶。
這個商戶原來的房子是個帶天井的大院子,在大門右側開了一個營業的大門。本身大門也還在。
在天井上面搭了一個棚子,將原來天井和大客廳改做了貨場,里面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貨物。
在前面臨柜的是一個十七八歲女孩,典型的潮汕一帶南方人的長相;尖臉,凹眼睛,小嘴巴、小鼻子,兩把伸到前胸的小辮子,使用紅線纏著的橡皮筋扎著的。劉海搭在眉毛上,彎彎的。
體型偏瘦,身高不到一米六,在當時的潮汕地區,身高還是相對比較高的。
金銘上前問道:“小妹妹,你們家誰當家作主?”
那女孩正趴在柜臺上記賬,她抬起頭來,眨巴眨巴眼睛,那長長的睫毛撲閃撲閃的,她用濃重的當地口音的“普通話”問道:“你是要大批進貨嗎?”
~《感謝書友“番茄的初見”給本書投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