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儒生求救
- 成仙從上皇升仙開始
- 子不言道
- 2593字
- 2024-05-31 03:36:38
繆三水門下大弟子登擂與書生交戰。
只見書生抽出春雪劍,連綿劍氣在臺上游走,逼得對手無法靠近。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從其群丑。“
書生吟詩揮劍,一道仁德之氣隨劍奔走,似蛟龍之形。
“詩經劍訣,儒門的一貫手段?!绷_萬劍目光閃爍,盯著書生的劍法路子仔細研究。
楊玉多年不曾見這套劍訣,臉上不禁流露幾分懷念。
詩經劍訣號稱劍招三百式,是儒門二十八脈公認的基礎。
但各學脈傳承不同,思想不同,對《詩經》理解注釋亦有不同。因此在“三百詩經劍”的基礎上,儒門各脈發揚出自己的風格。
小時候,儒門大賢入宮教導讀書之余,也會給他們展示劍術。
沒錯,這個時代的儒門大儒或許存在武力弱小者。但絕對不存在,不懂劍術的大儒。
君子六藝的射與御,都需要一定體力。
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儒,在這個時代并不存在。
三百詩經劍,更是每一位儒門弟子的必修課。據說,自儒門武道大宗師韓愈改良三百劍式后,這套劍式也有了入圣的可能。
書生劍走蛟龍,僅憑一套基礎劍法,就把對面的吞云境武者壓著打。
“此人已有幾分宗師氣象。想不到儒門這些年行走江湖,倒是多了一些武力卓絕的后生?!?
楊南天好奇問:“你精通劍術,可看出此人是哪一脈?”
羅萬劍略有遲疑。
“他的劍氣帶著凜然正氣,有浩然一脈的味道。但更有化圣之相,似乎……似乎是孟軻那幾脈的路數?”
楊玉忽然一笑:“大師把他師承往孟公那頭靠,可真真是得罪人呢。這位先生若知曉,不定如何嫌棄你埋汰人?!?
“哦?小兄弟瞧出他師承來歷?”
“僅從劍法看,我和大師一樣,只看到一點‘化圣’痕跡。但除劍法之外,他用的劍也是傳承?!?
儒門自詡百家之顯學,昔年漢武帝獨尊儒術,更讓儒門大興,與墨法農諸家不同。千年間,儒門也有一套獨有的境界體系。
仙道求“成仙”,武道修“宗師”,儒門修行的就是“圣人”。
但可惜,煉一口浩然氣容易,以浩然氣呵斥妖邪也不難。但能以浩然氣修成“圣道”,煉成圣道真靈的,可謂少之又少。
自儒門大興以來,唯董仲舒一人靠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漢武帝以“太一符詔”敕封,成為與大宗師、陸地神仙比肩的“圣業”。
其余大儒都只能摸到圣道的門檻,與真人、宗師相等的“賢哲”。這一格位,卡死千年以來的所有大儒。著《論衡》的王充,另辟蹊徑以字道入圣的王羲之,前些年剛剛病逝的文壇巨匠韓愈……
所有人都只能升格賢哲,修成儒道真靈,卻無法更進一步列圣。
為此,儒門內部對如何列圣,也有了諸多分歧。
有人致力于開辟新的學說,創造治國之論,成就一派祖師。
有人養浩然正氣,以正氣法入圣。
還有人從書法、詩歌入手。
……
根羅萬劍與楊玉所觀,眼前這位書生所行的“化圣”更偏向實修一脈。養浩然氣,煉圣人劍,斬盡妖邪。而儒門二十八脈,有八脈流派都是這一路子。
可更細致的,羅萬劍就瞧不出來了。
他對儒門大體思想有認識,可對儒門各個流派的了解,卻無法細致入微。
而楊玉不同。楊玉自小接觸大儒們,對儒門各脈思想了如指掌。
這書生剛出劍幾下,他就聞出他這一脈的味道了。
只是礙于羅萬劍顏面,楊玉不好直言,只能推脫從名劍瞧出來的。
楊玉緩緩吟誦:“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
“天論劍法!天行有常,大道自然,”羅萬劍恍然大悟,“竟然是荀子派的人?他們這一脈可避世許久了?!?
人性善惡之論,儒門爭論千余年。
隨著趙太祖推崇孟子之學,荀子學說自然被冷遇。僅存的三脈思想傳承也默默隱去。
“排除他們這一脈的性本惡論。僅從天人相分之理念,便奠定他們這一脈必有宗師傳承?!?
儒門推崇的圣道虛無縹緲。無數天才人杰卡在圣門之外。
但論武道修為,儒門高人不遜他人。
孔孟荀的思想中,都可以尋得契合武道,徹悟領域的機緣。
眼前這位書生,他的神意猶如氣柱擎立于天地間。
任風雪交錯,天道輪轉,唯我一心不改,一身不動。
這正是荀子一脈的思想理論——天人相分。
而緊隨其后,便有另一個更契合武道的思想——人定勝天。
“宗師有望。”
羅萬劍評價后,便不在意這場斗劍的勝負了。
這位書生輸不了,孫蕓玲更輸不了。
長生帖自然是楊玉小兄弟的。
很快,二人分出勝負,書生輕松取勝。
他下擂后,徑自來到楊玉、羅萬劍這邊。
“在下李相。此番前來,一是為拜讀前人劍碑,二是向羅大師求救。至于長生帖機緣,在下不會與這位小兄弟相爭?!?
羅萬劍困惑道:“求救?”
你儒門弟子來我們墨家求救?
書生神情肅穆,深深一揖:“請大師出手,救江南百萬黎民性命。”
……
天色漸昏,楊玉與楊南天才從劍園出來。
二人眉頭緊鎖,思考李相送來的情報。
據其言,待八月后,一眾水妖齊聚鎮江,欲以洪水吞滅兩岸百姓,將江南一地化作澤國。
“你怎么看?”
“換成六年前,我自然是不信的。妖魔外道盡數掃到神洲角落,如何能翻起風浪?”
甚至在推測幕后黑手時,也沒人往妖怪那邊想。
妖王,等同宗師。
哪怕山妖野怪有三十位妖王又如何?
與大宗師、陸地神仙媲美的大妖王,整座神洲都尋不出一手之數。
可眼下,是人族沒有一位大宗師坐鎮的關鍵時刻。
楊玉凝重道:“群妖行動,不是不可能。”
在這種大事面前,哪怕董云淙也不敢再折騰什么長生帖,老老實實幫忙傳消息,設法搬援兵。
“楊老,您能回去聯絡幾位宗師?”
“六年前那事,老頭子還有幾個故人?何況——未必都肯出手啊?!?
和偽董一起聯手御妖?
有人能信得過嗎?
楊南天自己都信不過啊。
楊玉沉默了。
他再厭煩偽董,也不敢在這個關鍵時刻拖后腿。
如果消息是真的,那就必須早做準備了。
沉吟一番,他緩緩道:
“楊老聯絡小離,讓他馬上去一趟寶庫,將藥王珠拿出來。神洲武林沉寂多日,也該有一位大宗師露面了。”
楊南天見少年目光看向自己,頓覺壓力無窮。
少帝時,神洲有五位大宗師。
三位受趙氏供奉,兩位逍遙于江湖。
其中一位趙氏大宗師和陸地神仙們去界陲鎮壓異魔。剩下兩位和不知哪里冒出來的三位大宗師同歸于盡。
隱于江湖的兩位大宗師,因為當年“上洛勤王”,彼此同歸于盡。
除卻目前在界陲邊上的魏離師尊,神洲目前是一位大宗師都沒有。
“我……我不會打架……”
楊南天,或者說農家練武,只是為自衛與強健體魄。
真正刀尖上論生死,他們真不行。
儒法兩家也是如此。
他們有宗師,靠著先賢思想融入武道,宗師數量還不少。
可一個個都不擅長打架啊。
“沒關系。您成為大宗師坐在那,就能讓偽董投鼠忌器。甚至讓許多妖魔鬼怪繼續夾著尾巴,不敢大肆作亂?!?
抬頭望著天色,楊玉又道。
“晚上你去找魏離,我再去一趟太湖?!?
水妖作亂?
這事可要問一問黑龍,再問一問那位龍女。
相較之下,趙家這點血脈家事,都是小問題了。
暫時……暫時擱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