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日出東方

“炒栗子,炒栗子——不香不要錢!”

“賣竹籃呦——賣竹籃……買五個送一個。”

入城后,望著眼前繁華熱鬧的街道,楊玉陷入沉思。

今晚,自己二人要住在哪?

藏玉山莊名下產業眾多,蘇州府亦有五六家分店。亮出莊主身份,自然可以在店鋪居住。

而自己此行目的是去見趙家麒麟子。如果要先一步與陶娘娘見面,商量反董大計,去君恩商行的總鋪最好。哪怕為了搭上線,也應該是君恩商行名下的那幾座旅店。

楊南天坐在馬車上張望四周,一邊駕車一邊沉吟道:

“九寒怪叟要跟羅萬劍交手,少不了往劍園走一遭。咱們不如去那附近尋一個客棧?”

楊玉默默點頭,馬車緩緩向劍園所在的街道而去。

劍園,江南盟主羅萬劍的隱居之地。也是他昔年與純鈞盟主斗劍之地。據說劍園有一座碑林,記載萬劍大師謄抄的天下劍術。每一個和羅萬劍斗劍之人,其劍術劍訣都會被破譯拆解,留在碑林中。其中,自然也有大日伏魔劍。

穿過三條街道,二人進入劍園所在的問劍坊。

國朝有制,國民聚集之地,城廓內為坊,廓外為村。蘇州城為府城,占地遼闊,內設六十坊。劍園所在的問劍坊多為武林人士所居。

進入這里,二人明顯感到和方才所見各坊不同。

楊玉坐在車內,捧著桃樹苗。

樹苗吞吐天地靈氣的速度有所舒緩。在問劍坊內,天地元氣竟有了一種奇妙的屬性。

劍!

空氣中,彌漫著無數細小、無屬性劍氣。

在這里修行,對劍修大有裨益。

在這里戰斗,也會對劍修有極大優勢。

楊南天低聲道:“太宗有諭,將問劍坊劃為特區,特許武林行走。”

正謂“堵不如疏”。一味禁止武道,反而會惹眾怒,讓天下武者敵視國朝。

太宗在各府城內劃定一部分區域。既可把武林人士的紛爭圈定在這一地之內,也間接保護城內其他居民安全。

楊玉笑了。

“楊老,您認為我會不了解這些事?別忘了,十年前……”

楊南天一怔,恍然大悟。

是啊,十年前這小子便布局給自家謀求了一筆大利。

武林人士需要防范,可在楊玉眼中卻并非敵人。

那是一個個金光閃閃的大肥羊啊!

問劍坊環境特殊,對武者,尤其是修劍武者大有裨益。

因此,各路武者來到蘇州城,肯定會把問劍坊當做第一居住地。

由此而來的,就是問劍坊物價飛漲。

一個饅頭的價格,問劍坊內是坊外的數倍。而住宿價格就更高了。想要在此定居,那地價都快趕上神都天街兩側的里坊。

一般情況下,武林人士來問劍坊,頂多住幾日。而他們所能挑選的客棧……

在十年前,楊玉攛掇太后聯合各大世家,早已把問劍坊內的客棧包圓了。這里的客棧,都如君恩商行一樣,背后東家一個個有大來歷。且全國鋪設分店,把各大府城劃定的武林區生意全部把持。

也因為這種高物價,導致許多武者不得不每天跑去蘇州城其他地方解決溫飽問題,晚上再回來居住。甚至有些武林人士住不起問劍坊,只能在周邊里坊居住。間接也將附近物價帶起來。

“那我們去天滿齋?”

天滿齋,君恩商行的產業。

陶娘娘主經營飲食。因她家酒樓、點心鋪多有宮廷御品食譜,各方老饕食客聞名而來。當天無法往返的,便需要找地方住。于是君恩商行挑選幾個大的酒樓、食鋪建立住宿的地方。后來更是專門搭建三座“天滿齋”。只要在這邊住宿,可免費享受蘇州城內五十八座酒樓、食鋪的所有飲食(不包括酒水)。

所以,天滿齋很貴!

特別貴!

問劍坊內的天滿齋,又是三座天滿齋里頭第二貴的。

但楊玉不缺錢,加上和陶娘娘的淵源。真去那里住,不用他付錢。

只是——

楊玉掀開簾子,打量楊南天,驚奇道:“您老一向節儉,那么貴的地方,您舍得去?”

“嘿……老夫勤儉一輩子,老了還不能奢侈一把?再說,那地方去了不花錢,不是更節儉?”

楊玉笑了笑,沒有否決。默許老者將馬車開向天滿齋。

可當行走至半道,他看到一座客棧時突然出聲。

“等一等——”

拉起韁繩,停下馬車,楊南天順著楊玉目光,看向那座客棧。

“鴻飛客棧。”

楊南天頓時了然,也不再言語,自行招呼客棧門口的門童牽馬。

鴻飛客棧,乃燕國公林府的產業。

楊玉沉默了一會兒,然后幽幽道:

“今晚就住這吧。天字房,我付錢,讓您老好好舒坦一把。”

“別別——”楊南天趕忙拒絕,“我這一把老骨頭,可不適合讓那些丫鬟服侍。還是便宜點,便宜點……節儉清廉為上。”

當年楊玉聯手各大世家狠宰武林人士。

而為讓這些人舍得花錢,覺得花錢值當。那一座座客棧可謂富麗堂皇,服務周道。鴻飛客棧的天字客房,那就是一座座位于園林中的獨立院落,且每個院落有四個專屬婢女。

“怕什么?您老說的,臨老了,不應該享受一把?放心,我不會告訴你徒弟。何況,您老現在也不當家啊。”

“要不得,要不得。”楊南天連連拒絕。

但他也不敢屈就了楊玉,二人一番拉扯,最終決定住在地字房。那也是一排排臨近鴻鵠湖的園舍,每座房舍有一位專屬婢女。

“其實吧,住在樓上我也沒意見。”玄字房和黃字房都在客棧樓上。臨近街道,且看不到多少后面的園林風光。大多數江湖人士,都會選擇這兩類。真正跑去天字、地字房居住,反而是少數。

呵呵……回頭讓你表哥知道,不定怎么刺兒我刻薄你。就連我徒弟、孫女,怕都會嫌棄我欺負你。

二人歇息落定,將“玉簪舍”的專屬婢女打發走。

楊南天神神秘秘地,將一冊書籍塞給他。

“公子年紀也大了,這本書是時候給你。等明兒了,咱們去劍園看大日劍碑,興許能用上。”

為老不修。

楊玉正要開口,突然看到書籍最開頭那幾個字。

神農天禾經。

他臉色驟然一變。

“這——這是神農書?”

楊南天神情也正經起來。

“不錯,這便是我農家的根本心法《神農天禾經》。”

道法顯圣后,諸子百家除卻思想傳承外,也紛紛依照自家思想創造武學。

因武道第四境神意講究“神行合一”,以自身意志貫通武道。對于早已選定道路、思想的百家武學,想要修煉到高層次。必須順從、繼承、發揚百家思想。越契合百家思想,成就越大。反之則無所成。

“我——我對農家傳承,還是……還是有一點……”

楊玉吞吞吐吐,并不打算繼承農家傳承。

楊南天笑道:“你別把我農家武學看成洪水猛獸。我家思想只有一條,以民為本。你也好,你表哥也罷,甚至魏離、黃妙晴,你們心中只要有民,便可修行《神農天禾經》。”

頓了頓,他又道:“我們農家修煉此經的資格,你應該知道吧?”

“開墾五十畝地。”

農家《神農天禾經》的修行標準很低。哪怕是普普通通的田間老農,都有資格修煉。不過在農家三脈里,唯有楊南天這一脈還堅持這個傳統。其他兩脈在農家發展過程中,已經拋棄農家傳承的最樸素思想——以民為本。

思忖一番,楊玉雙手捧經,對楊南天深深一拜。

“你好好看,我家的神農經對你修煉大日伏魔劍很有幫助。昔年太宗也看過呢!”

楊玉莞爾一笑。

可不是嗎?

太宗皇帝以耕夫自比,還能學不了農家的根本經典?當年要不是太宗婉拒,怕是當代農家家主之位,都該換人。

“好好練,好好學。明天咱們去劍園——你且記得裝作我農家子弟。不然墨家那邊,恐怕會有懷疑。”

楊玉默默點頭。

墨家當下分九脈,羅萬劍所屬的這一脈固然和前朝親近,但也不可全信。誰知道六年前,羅萬劍有沒有套上馬甲,扮作黑衣人去截殺趙氏武者?

當年神都驚變,各路上京勤王的武者不下萬人。可真正走到神都洛陽的,竟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人都在半道被人截殺。

怎么死的?誰干的?

至今找不到人。

那一場浩劫后,神州武道元氣大傷。

三年前,竟有西域武林的高手趁機跑來踢館,險些把各大武林盟的臉皮都踩下去了。

……

楊南天見少年開始閱讀,默默將門關上,靜靜站在外頭守護。

“農家啊——”

星空朗朗,卻難寬慰他的郁結。

百家爭鳴在外人看來,或許是彼此思想的碰撞,是文明進步的象征。

但真正的時人,尤其是真正經歷過朝堂斗爭的人都明白。

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后,是無比血腥的殺戮。

當年行武令發布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是法家要禁武,要剿滅江湖。

是法家八脈聯合起來,想要徹底鏟除墨家思想的一場大行動。

當然,儒門也摻和了。

法家占據大司寇的位置,掌天下刑律不假。但儒門才是得趙氏認可的顯學,只要統治者需要教化“忠孝仁義”,就繞不開儒門。

所以,當年的行武令背后是儒法聯手。

而為什么太宗好端端放著皇帝不當,硬是借助“巡江南”的名義,跑去武林里面打出一個武林皇帝的名聲?

外人看來,這不跌份嗎?

背后,依舊是世家與趙氏的較量。

太宗不容許墨家全滅。

而為什么農家愿意把根本心法交給太宗,同樣也是那場交鋒的一部分。

江山永固,國本為何?

是君王、法王高高在上。還是君自民間而來,與萬民同在?

當年那場交鋒,儒門生生分出二十八脈,彼此打得頭破血流。十八個以儒禮為尊的大世家,直接滅了一半。

法家八脈絕了三家,名家十老死了七個,縱橫家山門崩毀,墨家九脈的傳人至今找不全。

農家雖然好一些,但三脈傳人之間也有過幾次爭斗。

“但愿六年前那件事,你們兩脈沒有參與吧。否則……”

老者握緊拳頭。

趙氏當年怎么亡的。

年輕人們有自己的想法,苦苦追查當年的兇手。

而這些曾經出自百家,掌握權利的長者們卻看到另一面。對于楊玉等人,他們心中有愧!

國朝定鼎,天下太平。

這是對百姓最好的福祉,卻不是百家流派的好消息。

百家爭鳴,唯有亂世。

太平盛世間,國主君王必以自身思想治理天下,豈容朝令夕改?

天下萬民也受不了治國思想的輪流更替。

一家思想之勝,便是百年氣運之興。

這一點,是許多百家傳人難以忍受的。

所以,在百家內部一直就有人喊出“重歸亂世,百家復興”的口號。

趙太祖將彼等貶斥為“魔”,便是由此而來。

在楊南天這位農家家主眼里,趙氏六年前的遭遇,顯然跟那些混蛋玩意有關。

甚至農家內部也有一批“本初派”的人,對趙氏頗有反感。

太宗以耕夫自比,照拂武林,幫墨家延續的同時,也不忘關懷天下農民。以楊南天為首的農家學士對其頗為推崇。

因此也有農家人希望太宗更進一步宣揚農家思想,卻被太宗否決。

他做到農家思想中“賢者與民并耕而食”,但卻不會容許農家更進一步對自己指手畫腳,廢掉倉廩與錢庫。還有關于稅收方面,軍隊解甲歸田等等,太宗與農家部分人的想法都不一樣。

正因為這些分歧,部分農家弟子認為太宗是偽君子。是偽裝成“農”,過來竊取農家根基為己所用的“賊”。

……

屋內,楊玉翻看《神農天禾經》。

神農在天,如日當空。

萬民為禾,仰天而生。

農家天禾經的修行,將自身比作禾苗。以體內精元提煉內力,待返步先天之后,采練日精于己身。而最終狀態,是化作一顆恩惠萬禾,照耀天下的太陽。

閉目沉思一會兒,楊玉睜開眼,喃喃自語。

“難怪神農天禾經和藥王經一般,有療傷回氣之效。兩家武學都脫不開‘舍己、奉獻’,而想要修煉至大成……”

楊玉默默回憶當年妙應真人傳授自己的口訣。

神農藥王經,他也是看過的。

據妙應真人孫思邈言:“醫家傳承?哪有分那么細的?只要你治病救人,懸壺濟世,那不就是醫家人?何況——我本來也不是醫家正經傳承的。學成后,一位老人家臨終前,把《神農藥王經》給我了。而且這玩意,葛仙派也有啊。當年葛仙翁也學過醫家的東西……怎么,你要學?我教你啊。反正醫家心法沒忌諱,沒規矩。只要能用來治病救人——病人學了又何妨?”

因為妙應真人把楊玉視作自己的病人,當初也把《藥王經》傳給楊玉。

楊玉對比兩家心法,總算明白兩家為何能聯手創造“神農天書”了。

兩家修行到武道宗師后,想要邁入大宗師境,有一條捷徑。

兩位宗師彼此將自己的功力交給對方。

既契合醫家治病救人的道理,也契合農家恩養萬民的理念。

而在彼此功力轉化后,他們便可在各自體內凝聚皓日,成就炎帝道果。

而如今放在楊玉這邊,兩家心法又有新的用處,新的變化。

一輪紅日冉冉在室內升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临潭县| 道真| 武冈市| 潞城市| 蓬莱市| 荣昌县| 同德县| 都安| 高安市| 昌邑市| 全椒县| 桂林市| 衡南县| 望奎县| 赤壁市| 连州市| 盐源县| 彭阳县| 武宣县| 永福县| 垣曲县| 蓬溪县| 南昌县| 区。| 汶上县| 陈巴尔虎旗| 三原县| 苗栗县| 郎溪县| 乌什县| 交城县| 噶尔县| 泰和县| 永吉县| 重庆市| 云龙县| 北安市| 江安县| 和静县| 台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