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數字化運維:IT運維架構的數字化轉型作者名: 嘉為科技本章字數: 1879字更新時間: 2024-05-24 17:12:18
2.2.2 高速化流程
高速化流程關注流程的敏捷性、價值的快速傳遞,即敏捷ITSM。敏捷ITSM是通過統一的IT服務管理平臺,整合多來源的數據、自動化、用戶協作和管控流程,實現以客戶和用戶價值為中心的IT服務管理實踐的高速交付。
在IT服務管理領域,ITIL v3是以安全性和連續性為目標來建立和維護IT基礎架構管理的。但迄今為止,隨著敏捷和DevOps理念的不斷深入,IT服務管理的環境正在變化,敏捷DevOps需要依據業務用戶的需求縮短開發周期,提高發布頻率。若保持原有的ITIL流程化的管理方式,就難以滿足上述需求。為了實現敏捷和DevOps的目標,我們需要更輕量級的、更快速的IT服務管理。
為了做好敏捷開發與精益運維,我們重新組織了IT服務管理,這意味著僅須從IT服務管理中提取關鍵信息來管理業務連續性要素即可。如圖2-7所示,我們定義了以下數據是在哪些流程或活動中發生的,這些數據包括業務活動模式(PBA)、服務級別需求(SLR)、服務級別協議(SLA)、服務設計包(SDP)、服務級別包(SLP)、服務驗收標準(SAC)及運營級別協議(OLA)。主要思路是在活動過程中收集和記錄數據,并利用這些數據生成匯總報告,或將這些數據提供給第三方系統使用。

圖2-7 輕量級ITSM
敏捷ITSM與傳統ITSM是有不少區別的,具體對比如圖2-8所示。相同之處是兩者都以ITIL最佳實踐為基礎,不同之處主要是傳統ITSM關注合規、流程與穩定性,以項目思維進行管控,而敏捷ITSM關注快速響應,以產品思維進行場景化的融合,實現業務和用戶價值。
(1)高速化流程的建設原則和宗旨
1)建設原則如下。
?統籌規劃:服務或用于提供服務的元素都不是獨立的,要對信息、技術、組織、人員、實踐、合作伙伴和協議進行統籌規劃,并將規劃結果傳達給內部和外部客戶。
?保持實用:如果流程、服務、行動或指標未能提供價值或產生有用的結果,則將其消除。要盡量簡化流程或程序,并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
?專注于價值:組織所做的一切都需要直接或間接地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關注價值原則包含許多觀點,包括客戶和用戶的經驗。
?協作可視化:跨界合作產生的結果會得到更多人支持,與目標的相關性更強,并且增加了長期成功的可能性。實現目標需要信息、理解和信任。應該明確工作和后果,避免隱藏的議程,并盡可能地分享信息。
?充分利舊:不用從頭開始構建新的能力,應對用戶當前環境進行充分調研,結合當前最新的技術及方案融合已構建的能力,形成符合企業要求的能力。

圖2-8 敏捷ITSM與傳統ITSM對比
2)建設宗旨如下。
?主要目標:提升IT運維管理的敏捷性,左側對接DevOps管理體系,右側服務業務運維保障價值;合規前提下,快速響應和實現服務管理實踐交付。
?主要方式:以ITIL 4為理論指導,基于統一平臺,構建管理實踐場景,實現與ITOM充分融合,構建端到端管理自動化,充分協同與互動。
?建設效果:運維管理的績效數據全局可視、可下鉆。基于運維管理的績效數據,可輔助運維決策。
(2)高速化流程的價值與發展趨勢
高速化流程的價值可以從成本維度、穩定性維度、效率維度、安全維度、體驗維度、風險維度來考慮。
1)成本維度。
?工具成本:整合多個傳統昂貴流程工具,節約維護和更新的成本。
?員工成本:降低創建變更、事件、發布等流程的耗費時間,降低等值的TFE時間成本。
?業務成本:降低業務和應用系統的MTTR,降低直接業務成本,增加業務收益。
2)穩定性維度。
?減少引入風險:全局范圍的變更與發布預分析能夠減少可能引入的風險數量。
?快速恢復業務:降低業務系統的MTTR,提升MTBF,提升業務的穩定性。
?杜絕故障復發:全局性問題和知識管理,預防問題重復出現。
3)效率維度。
?單一平臺:通過單一平臺提供更智能、更快的服務,消除技術孤島,并無縫集成整個組織范圍的流程。
?充分整合:整合數據、自動化和流程,打破豎井,實現充分的結構化、數字化的服務管理。
?完全可見:通過一體化平臺,增加全局IT服務管理的能見度,削減決策成本,提高管理可跟蹤程度。
4)安全維度。安全維度主要指統一權限,實現平臺化權限管理,實現IT服務管理權限的充分可見和合規管控。
5)體驗維度。
?統一服務平臺:單一的IT服務參與系統并支持多渠道的服務接入,提高用戶體驗的一致性。
?敏捷服務實踐:簡潔、優美的交互界面和覆蓋全面、邏輯清晰的服務管理實踐,能夠提高用戶的直接使用體驗;ITSM與ESM的整合,能達到一致的服務體驗。
?提升組織協作:服務管理過程中簡單、充分、結構化的用戶溝通,可大幅提升用戶協作體驗。
6)風險維度。
?風險暴露清單:針對關鍵業務系統的可能風險的定義,確認風險清單。
?風險應對預案:針對其中的重大風險,整合數據、自動化等制定處理預案。
?定期檢測驗證:組織人員、流程、工具,定期檢驗預案有效性,并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