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中臺:讓數據用起來(第2版)
- 付登坡等
- 1612字
- 2024-05-24 16:47:37
1.3 對數據中臺的認知
數據中臺能否從自發的單點狀態、媒體熱點,變成數字經濟的基礎、普惠性的數據服務機制,取決于業界能否廣泛接受以下幾個認知并為之共同努力。
1.數據中臺需要提升到企業下一代基礎設施的高度,進行規模化投入
數據中臺的目標是提供普惠數據服務,在“互聯網+”行動計劃和“智能+”的推動下,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成為數字經濟的兩大基礎。數字產業化(互聯網)從C端市場起步進而走向B端市場(互聯網+),產業數字化天然在B端市場(+互聯網)。數據中臺只有在B端市場被企業提升到下一代基礎設施的高度,才能幫助企業從根本上解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和痛點,例如數據孤島林立(本質上是底層計算和存儲架構的復雜性與異構造成的)、數據資產化程度低、數據服務提供效率與業務訴求嚴重不匹配等。相比于信息化部門把數據中臺中的某些功能和特性作為新技術來局部驗證與引入,數據中臺更需要企業從戰略高度進行頂層設計,確定規模化投入政策,設置更合理的組織架構,以確保數據中臺作為數據應用的基礎設施并落地建設,承擔起企業數據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責任。
2.數據中臺需要全新的數據價值觀和方法論,并在其指引下形成平臺級能力
數據中臺所包含的數據技術創新可以在成熟的平臺型企業內部孕育,技術的創新和融合應用于很多貼近業務的創新應用場景。但數據中臺不僅僅是技術平臺,倘若停留于此,就完全忽略了IT到DT的本質變化是圍繞數據資產,企業面臨的主要矛盾是無法解決業務端的靈活性和經營管理的穩定性之間的沖突,單純地增大技術投入和人才投入都無法保障企業經營效能的持續提升。只有秉持數據價值觀和方法論,才可能系統性地解決企業經營發展圍繞數據的諸多問題。誰能率先解決面向數字經濟特征的全新數據價值觀和方法論的問題,并在其指引下打造出平臺級能力,誰就能真正幫助企業把數據用起來。
3.數據中臺圍繞業務、數據、分析會衍生出全新人才素養要求,需要盡快啟動人才儲備計劃
人才永遠是瓶頸,并且人才的具體定義在動態變化,需要為人才準備成長的土壤。信息化歷程中從簡單的搭建網站、單功能系統開發,到復雜系統開發、建設、運營,再到新技術引入等,都曾經是人才具體定義的重要關注點。在社會范圍內,信息化人才天然傾向于兩類企業:成熟穩定的平臺型企業或有成為成熟平臺潛力的企業。企業只有圍繞數據中臺明確了人才的定位和職業通道,才可能吸引或培養出擁有業務、數據、分析等綜合素養的新型信息化人才。企業需要盡快啟動數據中臺人才儲備計劃。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這些技術與傳統行業的快速融合,全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步伐逐漸加快。放眼全球,數字經濟占比逐步提升,數字經濟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對數據應用都有直接的需求,數據應用成為每個行業增長的新動能。
數字化轉型成功的企業,其內部和外部的交互均以數據為基礎。業務的變化快速反饋在數據上,企業能夠迅速感知并做出反應,而其決策與考核基于客觀數據。同時,數據是活的,是流動的,越用越多,越用越有價值。隨著數據與業務場景的不斷交融,業務場景將逐步實現通過數據自動運轉和自動優化,進而推動企業進入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階段。
傳統IT建設方式下,企業的各種信息系統大多是獨立采購或者獨立建設的,無法做到信息的互聯互通,導致企業內部形成多個數據孤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帶來很多新的業務模式,很多企業嘗試通過服務號、小程序、O2O平臺、直播平臺等新模式觸達客戶,服務客戶,而新模式是通過新的平臺支撐的,產生的數據與傳統模式下的數據無法互通,這進一步加劇了數據孤島問題。分散在各個孤島上的數據無法很好地支撐企業的經營決策,也無法很好地應對前端業務的快速變化。因此需要一套機制,通過這套機制融合新老模式,整合分散在各個孤島上的數據,快速形成數據服務能力,為企業經營決策、精細化運營提供支撐。這套機制就是數據中臺,如圖1-2所示。

圖1-2 數據中臺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