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粟米山
- 三國:繼黃天之志,討篡漢逆賊
- 勇敢石頭
- 2298字
- 2024-05-14 00:03:45
“你看到的這些事情,有沒有告訴趙弘?”
“當然沒有,你們殺的都是趙弘的心腹,我要是告訴了趙弘,你和張正使還能好好活著嗎?”
夜色如墨。
營地隱蔽處,白饒和李目密談。
白饒慶幸,李目作為趙弘的眼線,念在同鄉情誼,沒有告發自己。
不過,白饒心中仍然猶豫,李目這個人要不要留下,畢竟他掌握著自己和張川的把柄。
不管什么原因,入門第一天,就和同門相殘,消息泄露出去,自己和張川恐怕很難在太平道立足。
“李目,說說,你有什么要求?”
白饒不相信,李目能沒有理由地背叛趙弘。
“沒什么,只是看到你和張正使一來太平道,就受到了大賢良師的賞識,并委以重任,再加上咱們都是常山人,因而想投奔你二人,共同干一番事業,如此,總好過給趙弘當細作,暗中監視同門。”
白饒一把握住李目的手,言辭親近。
“好,以后我們就是兄弟了。”
李目點頭:“同生共死,永不背棄。”
夜色中,李目面容昏暗,其表情不易察覺。
李目自然不似他說得那么簡單。
太平道中的細作都是事先訓練好的,平日里和尋常徒眾一樣,關鍵時由上層調用。
李目細作的身份趙弘和張角都知道。
巧的是,張角剛剛給李目布置了監視張川、白饒的任務,后腳趙弘又找到了李目,把監視張川、白饒的任務又布置了一遍。
細作都是聰慧之人,李目立即猜到了張角和趙弘各懷心思。
李目也并非沒有告密。
發現張川、白饒殺同門后,李目先是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張角,隨后又順嘴問了句,要不要告訴趙弘。
張角的答復是,讓他把這件事爛在肚子里。
于是便有了李目糊弄趙弘一事。
白饒吩咐道:“李目,既然這件事你都知道了,你改日將我們私藏的金銀取出來,就在你那里保管,我擔心趙弘會盯緊我和張川,這些東西放我們這里不安全,至于玉器,千萬不要拿回來。”
“諾。”
金銀可以熔煉,玉器卻不能隨意改造,豪紳富戶大多同氣連枝,玉器上往往有家族特有的花紋,留在手中始終是個隱患。
這一點,李目也非常清楚。
一切說好了,兩人一起回營。
李目看著白饒的短刀道:“你今日使的好像不是這件兵器啊。”
“我今日用的是樸刀,即在短刀后邊加上長柄。”
白饒給李目展示,短刀刀柄是鐵制的,里面是空心,刀柄上有對穿的小孔。
“我平時隨身的木棒上也有穿孔,組裝好之后,以榫卯固定,便成了我今日用的兵器。”
“這兵器倒是奇特。”
“這是張川發明的,我用著非常趁手,還專門鉆研了適用的刀法,樸刀相比武人常用的佩刀更長,揮舞起來勢大力沉,特別適合咱們這種干體力活的農戶。”
李目笑嘻嘻道:“白副使,能不能回頭也給我打造一把,我也想有這么厲害的兵器。”
“沒問題。”
白饒心思深沉,也沒有對李目完全放心,但他也相信將心比心,今后好好相處,一定能換來同心協力。
第二日。
嘈雜人聲響動。
張川走出營帳,白饒、李目等人也走了出來。
“外邊怎么這么亂?”
張川看向白饒,白饒一臉茫然。
此時,趙弘走了過來。
“張川,你跟我來。”
白饒本能地緊張了起來,莫不是二人殺害同門之事,露出了什么端倪。
白饒將目光投向李目,李目趕緊微微搖頭,投來無辜的眼神,示意自己并沒有向趙弘告密。
“趙帥,什么事情?”
聽白饒相問,趙弘粗粗喘了幾口氣道:“有人來找麻煩了,師尊請張川去解圍。”
“什么麻煩?”
“先跟我來,邊走邊說。”
趙弘一把拉住張川,快步往前走,白饒、李目等人趕緊跟上。
“張川,巨鹿名士田豐來了。”
“田豐?”
“你沒聽說過田豐的大名嗎?”
“當然聽說過。”
張川問道:“他來這里做什么?”
“送糧食來了。”
“那不是好事嗎?”
“好事?你去了就知道了。”
不等張川細問,眾人來到了營地外邊。
只見營地外的空地上,一座粟米組成的小山立在眼前,足足有三丈高。
粟米山周圍,圍滿了人。
趙弘先領著張川見張角,張角就在不遠處站著,周圍是一群經學名士。
張角旁邊,一人氣宇軒昂,穿著一身淡藍色直裾,若隱若現的絲縷暗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趙弘介紹道,這人便是巨鹿名士田豐。
“田豐今天早上來到此處,命奴仆將粟米堆成一座粟米山,說是來賑災的,但是有個條件。”
“什么條件?”
“不許用度量衡,算出這座粟米山共有多少石,若是差一石,田家便要將這座粟米山收回去。”
張川一皺眉:“這家伙是來找茬的吧。”
“可不是嗎?這是要當著冀州名士和太平道徒眾的面,給師尊難看,說是要贈送我們一座粟米山,我們如果破解不了難題,不僅顯得我們很無能,他還可以收回粟米山,一點損失也不會有。”
張川看趙弘有些著急,笑了笑道:“無妨,我自有辦法。”
看張川要過去,趙弘趕緊拉住。
“差點忘了,還沒給你發放道袍,你這一身打扮,跟乞丐一樣,可不行。”
趙弘又拉著張川去挑選衣服。
張角看張川來了,心中有些高興,可見趙弘又把張川拉走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眉頭皺了起來。
此時,耳邊傳來聲音。
“都說大賢良師無所不知,不會看不出這座粟米山有多少石米吧?”
張角看著這座粟米山,繼續沉默。
“既然大賢良師找不到破解之法,那我們就不打擾了,來人,將這座粟米山搬回去。”
“是!”
田豐回身拱手:“大賢良師多次命徒眾到田家莊園拜訪,希望田家出面賑災,這次我將粟米拿了出來,就擺在大賢良師的面前,大賢良師接不住,可就不怪我了。”
張角沒有回話,只是雙目微閉。
田豐嘴角微微揚起,漢朝罷黜百家,黃老學說被經學頂替。
如今,太平道新盛,黃老學說有抬頭的趨勢,這讓經學士人十分警惕。
正好借這件事打壓一下張角的威信,讓世人知道,太平道不過是不實用的雜學。
看著張角不說話,田豐更加志得意滿,朗聲道:“把粟米山收了,一粒糧食也不能留下。”
身后,張角淡然問道:“田元皓,你為何要如此?身為冀州大族,你不該賑災嗎?”
田豐冷笑道:“賑災是朝廷的事情,皇帝任用宦官,修建宮苑,廣納美女,以至于朝廷無錢賑災,士人多次建言,希望朝廷裁撤宦官,卻屢遭黨錮,朝廷待我等士人不公,我等士人為何要急朝廷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