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賈璉的苦衷
- 穿越紅樓,我怎么也有通靈寶玉!
- 赤色小三金
- 2030字
- 2024-06-16 23:58:00
賈母打量香菱,香菱低頭,王熙鳳上手摸臉,香菱臉紅,賈母斥王熙鳳。
賈玨于是便空出來了。
轉頭看向三春和黛玉。
三年不見,皆生疏了許多。
惜春瞇著嘴打量,有些陌生。
賈玨扯了扯惜春的小臉,惜春一下子找回了感覺,咧著嘴含糊不清地道:“二鍋鍋,你做什么。”
這一聲二鍋鍋叫出來,陌生感也就散去了,惜春咯吱咯吱笑了起來。
賈玨轉向探春,探春昂著小臉,一副你敢捏,我必不饒你的神情,賈玨笑道:“如今竟碰也碰不得了,我還抱過你的嘞。”
探春原本颯言颯語,頓時一滯:“我......哪里有這回事。”
雖嘴上硬著,腦中卻已浮現出當時的樣子,便低下頭不理睬了。
對上迎春,賈玨就沒有欺負的心思了,看這二姐笑起來的模樣,感覺想怎么欺負都可以。
再一側身,對上一雙冬泉蒙霧般的眼神,正欲喚一聲,久別重逢。
沒料到,黛玉手指繞了繞繡帕,轉頭了。
這時有婆子傳話,賈政和賈珍一起到場了。
賈玨道:“正要去拜見二叔,沒想到二叔親自來了。”
賈政哪里會承認是來看賈玨的,因道:“老太太在這里,我做兒子的自然要來請安。”
又看向賈玨,見其沉穩有度,從容有禮,便暗自點頭,再看寶玉,哼!
其實是冤枉寶玉了,方才寶玉還好生坐在椅子上,見政老爺來因此才忙不迭起身往賈母處走了兩步。
.......
賈玨對賈珍道:“珍大哥可安好。”
邢夫人冷哼一聲:“你在南邊受苦,你珍大哥在府里享福,哪能不安好。”
賈母心里嘆了口氣,若不是今日是賈玨回來,她是不打算讓邢夫人上場的。
無奈話已說出,只好找補了。
賈母替賈玨撐腰的口吻道:“當初就是你珍大哥執意送你走的,你心里不滿,只管吐他兩口,老婆子為你撐腰。”
賈珍諂笑道:“老太太哪里話,若非玨二弟往江南走了一遭,如何又是祭酒又是探花。”
“十歲就考下了童生試,十二入學,十四中舉,十六進士及第。”
“我賈門文道昌盛不遠啊。”
賈政也點頭道:“玨兒是讀書的好苗子,不可輕率了。”
“你在金陵那邊有國子監祭酒親自指點你。”
“回京之后也不可松懈,我欲為你宴請名師,你和你寶二哥一同研學,可好。”
賈玨自然無不可。
“你寶二哥原本有塾師,只是近來,家中老母病故,回家守喪了。我正在為他挑選新先生。”
“但這請名師不是一兩月能選出來的,學業不可荒疏,這段時間你就先和你寶二哥在族學里學習吧。”
“族學?”
賈政道:“你代儒太爺白首進學,在京中傳為佳話,好多名士都曾來拜訪過,你這次入族學,切記不得像小時候那般頑劣了。”
賈玨一一點頭,賈政甚是滿意。
往日里訓斥寶玉讀書,總說年紀小,如今有個年紀更小的,賈母總沒話說了吧。
再看向寶玉,哼了一聲,只因有賈母在旁,因此只等晚上回屋了才好教訓。
黛玉入府后,寶玉住了一段時間的賈政院,被收拾得叫苦連天,后面求了好幾次賈母。
賈母借著自己生日,讓寶玉單獨搬出來,挨著東大院,另住一小院,為自己誦經祈福,才讓寶玉逃脫了魔爪。
只是這樣仍未有住在賈母處時安心,時不時賈政還要往東大院走一遭。
賈珍道:“前面已為二弟設了宴,我們兄弟幾個,還有你侄兒好好給二弟接風洗塵。”
賈母不悅:“好個珍兒,從老婆子手里搶人了。”
話雖如此,還是放賈玨去了。
...........
酒桌上,賈珍幾杯下肚,和賈玨談起了當今局勢。
璉二爺也在:“二弟一路風塵勞碌,哥哥敬你一杯。”
“聽說璉二哥喜得一女,還沒來得及見,待會我和璉二哥一起回去見一見。”
賈璉苦笑著,應了幾聲好。
見賈璉一杯一杯悶酒下肚,賈玨不禁問道:“璉二哥怎么好似不開心。”
賈蓉在旁邊問道:“可是二嬸子的緣故。”
最開始賈璉和王熙鳳還算是溫情脈脈,雖然王熙鳳略顯強勢,但璉二爺能屈能伸,時而退讓幾步,也就平息了下去。
到后面賈璉逐漸感覺不對勁,每次外出幫賈赦辦事回來,身邊的大小丫頭,甚至同小服侍的丫頭總會少幾個。
直到現在堂堂璉二爺,國公府嫡子,院里連一個同房丫鬟都沒有了,府上其余人雖表面同情,暗地里都在笑。
賈璉擺手苦笑道:“真沒見過這樣的潑婦,我的人不放過就算了,她自己陪嫁過來的丫鬟也不放過。”
“前前后后都打發了出去,唯一剩一個平兒在身邊,占著同房丫鬟的名頭,還不讓我碰。”
賈璉一杯杯喝下,很快就醉倒了。
賈珍命賈蓉扶賈璉回去,轉而對賈玨正色道:“二弟可知京中局勢。”
“如今京中可不太平,不僅不太平,比三年前風雨還大。”
賈玨在南邊也有邸報看,自是知道的。
隨著繼位時間越長,永熙帝的帝位也愈發穩固,如今連內閣閣老也不能避免風雨了。
半月前,執掌朝政二十年的,首輔丁朝云正式上疏乞骸骨,被永熙帝否掉了。
起先,大家都認為是在搞三辭三請的把戲,畢竟堂堂首輔,前腳上疏乞骸骨,后腳就被準了,未免臉上難看。
這只能說明君王早已對你不滿,就盼著你快點滾,這對當了近二十年首輔的丁朝云來說,無疑是一種羞辱。
昨日,丁朝云上了第三封請辭疏。
整個皇城的人都在盯著太極殿的動靜。
永熙帝仍以:“朕繼位不久,還不能負九州黎庶,離不開首輔。”
未準首輔請辭。
永熙帝不放首輔走,卻仍以他的名義開始推行新法,隨著新法的措施一條條傳開,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首輔。
文武勛貴、天家宗室、鄉紳大戶合力抗爭和污名下,堂堂首輔,天下二十年士子之首,正在身敗名滅的邊緣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