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賈雨村三抓薛霸王!
- 穿越紅樓,我怎么也有通靈寶玉!
- 赤色小三金
- 2393字
- 2024-06-14 23:57:00
本來賈雨村走甄家的門路,任了應天知府就讓賈玨很是震驚了。
當初還讓他勸林如海與甄家保持距離,哪承想,一回頭,這濃眉大眼的自己投了甄家。
“府尊......”
一聲府尊出口,讓賈玨下意識想起了吳知府。
那個怕惹事卻總能惹事的小老頭,不知道現在京中面對一群猛狼,是怎么樣的情況。
不管如何,事物人非,咱們玨二爺關系還是硬。
這不又來個府尊,咱們玨二爺照樣有關系。
.......
賈雨村道:“是為英蓮那丫頭的事。”
當初薛蟠被吳知府當街逮住,那馮家之人轉日就上告,要求吳知府為馮家做主。
但吳知府只將薛蟠關了兩月,最后因不想惹麻煩,還是放出了。
吳知府拿住薛蟠僅僅關了兩個月,就得了好大清名,后面即使放了出來,清流們也當沒看見。
蓋因,以薛家豪勢,就是李守中也未想過真正讓那薛蟠償命。
或許是久告無門,馮家人也漸漸熄了下來,如今賈雨村任了應天知府,馮家人又燃起了希望,保不齊這是一個愿意為民做主的。
賈玨問道:“府尊如何思量。”
“如何思量?不過秉公執法罷了”
“秉公執法?”
賈玨有點驚訝,仔細一想又覺得理所當然。
原著中,賈雨村補官金陵,初入應天府衙,聞得這樁事情也是深惡痛絕,若非那門子阻攔,并將護官符一事脫出,雨村當場就要派人拿下。
倘若是兩家平民,或者普通鄉紳,雨村或許還真不介意主持主持公道。
不過既然賈雨村沒有當場下令拿人,說明已知內情。
賈玨道:“府尊可是甄家舉薦的,那薛家跟甄家關系親近......”
賈雨村打斷道:“我與甄家乃是私情,此乃國法,如何能相提并論。”
賈玨驚奇,怎么玨二爺倒成了勸老爺枉法的反派,賈雨村倒成了剛正不阿,為民做主的清官。
賈玨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爵祿高登的賈雨村,這竟成了個正面人物?
不對,真要抓,不直接派人上門拿人,跑這里來干嘛。
賈玨問道:“先生可知前任知府正是因此事,惱了甄家......”
“哪有這回事,甄家家主與我素有交情,是最清正不過的人。”
“吳知府是破獲了倭寇大案,外加執法剛正不阿,被圣上垂青,如今已升了京兆尹。正是我等后進該學習的榜樣。”
看著賈雨村提起圣上兩個字時,雙手抱拳,向天敬禮。
賈玨倒有些不明覺厲了,這賈雨村莫不是拿著甄家的舉薦信,俏摸去投了圣上吧。
越想越有理,畢竟太上皇已經許久沒有發過明詔了,所有官員走的都是永熙帝的大印。
縱然要給太上皇面子,永熙帝也不能直接放過,拉攏都不拉攏一下吧。
事情很明顯了,賈雨村要借薛蟠之事,和甄家拉開關系,避免被牽連。
賈玨不免對賈雨村贊嘆,這就是亂世梟雄嗎?
別人見甄家大勢將去都是避之不及。
獨他火中取栗,先是借助甄家最后的勢力上位,到任未等坐穩,就要劃清界限。
且言語之中提及京兆伊,臉上全是艷羨之色,吳知府避之不及的位置,在賈雨村眼中卻比珍饈美酒還誘人。
“那府尊為何不直接上門抓人,找我一個小孩商量什么。”
賈玨問出了最想問的問題,你要抓直接抓就是了,任憑薛家如何使手段,都沒有當場抗官的可能。
賈雨村沉吟一會,方道:“如今馮家子已死,英蓮那丫頭是當事之人,需要出庭作證。”
賈玨眼神閃光,暗暗嘆道。
好手段啊,讓自己的丫鬟出面作證,豈不是變相拉上了我,我不就代表賈家嗎?
拿了薛家就是得罪四大家族和甄家。
如今甄家不用管,本來就是要翻臉,賈家可以這樣擺平,王家有圣人那邊的關系。
這樣一來竟是毫無壓力,平白得清名,嘖嘖嘖,吳知府要有他一半聰明就好了......
吳知府想的從來都是,薛家既然都要走了,就不招惹他們了吧。
而賈雨村想的卻是,薛家就要走了,再不狠狠欺負兩爪,就沒機會了。
......
正如賈玨所想,今日賈雨村今日前來,一則試探李祭酒等清流態度。
二來是想從賈玨身上得知賈府的態度,兼之拉上賈玨。
而甄家家主,甄應嘉本身就不喜歡薛家皇商的身份,也不喜歡薛蟠平日過于跋扈的舉止。
他素知賈府大房二房不和,只要賈家不動全力,他也當沒事。
賈玨想了想,并不知道賈雨村具體想怎么做,便先答應了,到時候就說賈雨村以知府之尊,強行逼迫小孩答應。
..............
薛家。
府門外衙役皆帶刀伺立,開口者乃是一個經年油頭:“貴府乃是有身份的,我們雖接了令,卻并不敢擅入,唯恐唐突。”
“可倘若不拿人回去,我們又交不了差,因此只好在門外侍立了。”
“這門外人來人往的也不好看,且貴公子也不是第一次犯事了,何必為難我們,不若讓貴公子先跟我們走,貴府自去尋渠道。”
說罷,門子便入內將話一五一十回了薛姨媽。
薛蟠聽后,叫苦連天:“我的娘誒,怎么還不放過我老薛,這是第幾次了,真就沒完沒了啊。”
“莫不是真要把老薛扒皮抽筋,給那馮家子賠命不成。”
寶釵嗔道:“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本就是至理。哥哥自己不尊重,鬧出了人命,豈有輕了的事。”
薛姨媽一面哭泣,一面叫罵道:“你這個孽障,不聽你娘的話,早早離了這兒上京該多好。”
薛蟠無奈擺手道:“這不是因為那吳老倌關了我兩月,耽誤了家里的生意嗎?”
“沒料到走了個吳老倌,又來個賈老倌。”
薛姨媽泣道:“如今可怎么辦,那賈知府乃是甄家舉薦的。”
“那甄家倚仗身份,看不起商家,素日只多與賈家、王家、史家交集,我們薛家他一貫不放在眼里。”
“上一次你哥哥被抓,就沒出什么力。”
“最后還是托了你姨母家的表弟。如今又如何。”
寶釵凝眉好一會兒才道:“媽別哭了,如今要緊之處是先派人查清賈知府來歷。”
“這賈知府剛來,我們也摸不清他的脈絡,不知因何要拿我薛家出頭。”
“若有個中人,從中轉圜,或許能好辦一二。”
又補充問道:“他也姓賈,莫非是姨媽那邊的人?”
薛姨媽道:“一個姓罷了,并沒什么關系,只是聽聞那賈知府曾任揚州鹽政家作塾師。”
說著,薛姨媽又想起來,驚道:“聽聞這賈知府,曾在揚州林御史家做過塾師,這林御史是你姑母家的妹婿。”
說罷又皺眉道:“只可惜,我們并不曾與他相熟,這去信京中,一來一回又是兩月。”
又想起道:“那玨哥兒不是在這里嗎,那賈知府還曾專門來金陵,替他向甄家賠罪。”
想到此處,薛姨媽對寶釵驚喜道:“我的兒,我看上次那玨哥兒很是親近你呢。”
“你待會在你表弟面前,記得多為你哥哥說好話。”
說罷,轉向薛蟠道:“還不速派人,去李府請你玨表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