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京城的信
- 穿越紅樓,我怎么也有通靈寶玉!
- 赤色小三金
- 2111字
- 2024-05-22 23:55:00
賈玨是真沒想到,代儒老太爺?shù)男W堂好歹還按成績和身高排座位。
怎么堂堂金陵國子監(jiān)直接按家產地位排,這樣的學堂能學什么好嗎?
“是這樣的,賈玨是吧。我們學堂乃地字三號初學堂,青書堂。專門教授四書入門的”
“等你們四書入了門,就可以轉移到中學堂、高學堂。”
“我是你們的先生,余先生。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問我,或者問你后面的一群師兄。”
說罷,又指著桌子道。
“我們學堂這里,每人都要取一句座右銘,刻在書桌上勉勵自己。”
“你書亦師兄選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賈玨了然,這書亦師兄看起來貧窮卻很有志氣,很適合這句座右銘。
“你也取一個吧。或是四書五經、或是圣人之言,亦或是唐詩宋詞里面摘出來的,只要能表明志向都行。”
在場眾人都注視著賈玨,想看這個六歲小孩的志向。
可謂以座右銘試其將來志向。
小賈玨想了想,聲音清脆的說出:“小仗受,大仗走!”
搖扇老者的扇子搖不動了,有些愣住。
場下眾師兄先是面面相覷,然后哄堂大笑。
面對老者不理解的神情和眾師兄的反應。
賈玨反問道:“這難道不是圣人語句嗎?”
老者答道:“孔圣人語句,再正確不過了。”
只是,老者有些為難問道:“你這是想要表明什么志向呢?”
“萬般德行,首重孝悌,然今之人,如我等,多不能承襲祖恩、光宗耀祖。多有被父親不喜者。”
“孔圣人告訴我們,面對父親的責罰從來都是輕打的忍受,重打就逃跑,這才才不會失去對父親的孝心,陷父親于不義的深淵。”
“我立志此生推行此圣人之言。”
滿堂沉默。
余先生也沉默了一會兒,勉強理解了小賈玨的邏輯,雖然不知這和志向有什么關系,但是看在祭酒大人的面子上,還是忍了。
賈玨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問向身后的大師兄道:“書亦師兄是吧,這個名真好聽,自帶書香氣。”
“這不是我的名字,是師傅為我取的字。”書亦很明顯不想和小賈玨說話,但賈玨一直汩汩不停,沒辦法勉強搭話。
“字......”小賈玨思索道,沒有誒。
很快課業(yè)就開始了,令賈玨沒想到的是,堂堂國子監(jiān)竟然也是代儒先生這一套。
“拿著書本就是念,念一遍、兩遍......直到記住為止。”
.........
國子監(jiān)的課業(yè)并不繁雜,至少賈玨所在的青山堂是如此。
等賈玨出國子監(jiān),太陽仍未落山。
小紅正在陪五兒打鬧,見到賈玨出來連忙迎了上去。
眾人說說笑笑,回到了李府。
剛一進門,李夫人便走了過來道:“你們京中榮國府遣人來送信了,讓你看了立馬回信。”
賈玨接過了家書,打開看了起來。
傳信的嬤嬤,賈玨依稀就得是老太太處的,只是不熟悉,沒怎么聊過天。
這婆子一見賈玨便說個不停:“哥兒可也是的,下去了這么多天,竟連一封信都不寄回來。”
“弄得老太太、大太太,一群人多擔心。”
“本來府里就擔憂,又收到了李大人的信說沒見著人,自然更擔憂了。這不著急忙慌的派我下來尋人。”
“一路尋到林姑爺家,才得到哥兒的蹤跡。”
賈玨有些不好意思,蓋因臨行前卻是千叮嚀萬囑咐,要求五日一報。
是賈玨嫌麻煩,又在林家住著,就不準王稟忠回信。
這王稟忠也是可以的,自己說了一遍不用,他竟真的再沒問過。
若是趙來義,當前從了賈玨,第二天就要反復提起。
賈玨已經準備好了,回去好好練練他們。
賈玨最近一直在訓練自己的護衛(wèi),林如海給他那二十個護衛(wèi)中有幾個是從鹽丁退下來的老人,真正上場打過私鹽販子的。
賈玨便讓這幾個訓練其他的護衛(wèi),王稟忠和趙來義也被勒令一起訓練。
在家書的最末尾,賈玨還看見了代儒老太爺?shù)南ⅰ?
這次代儒老太爺可是出了名了,六十歲高齡、頂著白須白發(fā)去考場,讓搜身的衙衛(wèi)都不敢用力,生怕這老太爺一個激動倒在自己這里。
滿頭白發(fā)的老人家杵著拐杖在孫子的攙扶下去科考,實在太引人注目了。
縣試、府試、院試,分別由縣尊、府尊、學政主考。
通過前兩場為童生,連同三場為秀才。
代儒老太爺雖為童生,可依大乾制,需要連過三場才能算秀才。
這也是代儒老太爺久久考不上秀才的原因。
雖然代儒老太爺本身就是童生,但秀才功名仍要重新
第一關是縣試,考得基本上是對四書五經的熟練程度,旁的不說,老太爺教了一輩書,那是記得清清楚楚,下筆如有神。
縣令沒有絲毫猶豫直接過了,甚至還勉勵了一番。
然后是順天府知府在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了,交卷時特意當場點卷。
到此時白發(fā)老者不忘初心,追尋圣賢大義,垂暮之年再赴科場的消息幾乎傳遍了小半個京城。
順天府學政甚至親自在考場門口迎接,以示自己尊老重道。贏得美名一片,最后當然代表老太爺成功考取了秀才。
聽說在家中擺了好幾桌。
...............
京城,皇城,乾坤殿。
永熙帝問向戴權:“這賈赦孤身一人下江南,何為到福州居然有三百兵。”
戴權道:“四王八公多少幫襯了,聽說揚州巡鹽御史給了一百鹽丁,此外......江南甄家......”
“江南甄家,他哪來的兵?”永熙帝語氣明顯不悅。
戴權有些畏懼永熙帝,退后兩步道:“主子,甄家掌了二十年的鹽政、怎么會沒錢呢?既是富甲天下,養(yǎng)些家丁護衛(wèi)也是綽綽有余。”
永熙帝忍著怒氣道:“盡快把探子灑向江南。”
“太后娘娘六十五大壽,可如何操辦。”
“國庫空虛,不好大肆操辦,不過圣母皇太后生辰也不能寒酸。不然天下都要罵朕不孝了。”
“大赦天下吧。”戴權一愣,大概明白了。
永熙帝不想出錢大肆操辦,但又大赦了天下。
須知,這大赦天下可不是隨便生辰就可以大赦的,縱使太后生辰也要整十生辰才合禮儀。
這次太后六十五壽辰,大赦天下,永熙帝難免遭遇議論,但總比不孝這個名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