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火箭逞威
- 1635南洋霸主
- 新釣的河
- 2625字
- 2024-05-27 12:00:00
25連裝康格里夫火箭彈巢,每排五枚,共有五排,看起來像個巨大的木桶。
里面的火箭彈也不如剛才單發時那般大,炸藥的裝藥量也就1斤左右。
本來就是特意做的區分,用來試驗不同型號大小的火箭彈,對射程和飛行穩定性的影響。
但即便如此,將25發火箭彈在20秒內發射一空,所制造的動靜也足以硬控船上的眾人。
包括朱燁在內,眾人哪見過如此猛烈又霸氣十足的火力投射?
巨大的轟鳴聲伴隨著淡黃色的煙霧和火光,在兩船之間劃出座宛如拱橋的煙柱,還沉浸在這凌空飛渡的奇觀之時,隨后喚醒眾人的就是從對方船只上傳來的爆炸聲。
那聲音此起彼伏,又逐漸混元歸一,如悶雷滾滾。
連綿的爆炸之后,就見對方的甲板上已經沒有能夠站立的存在,那些武士水手剛才叫的多么兇狠,現在躺在殘破的甲板上就哀嚎的多么凄慘。
桅桿也折斷了一根,重力撕扯著其上附著的風帆,火苗順著繩索向上延伸,不一會就點燃了整面橫帆,整艘日式唐船像個行駛在海面上的燭臺。
火焰攻擊倒不是康格里夫火箭彈造成的,起碼在這次朱燁設計的火箭彈之中,他并沒有添加油脂之類的燃燒劑。
造成如此情況的應該還是日本船準備跳幫的鍋。
跳幫戰其實并不只是兩船靠近,然后用跳板或者繩索蕩過去捉對用冷兵器廝殺這么簡單。
近戰跳幫主要是因為兩船相距足夠近,為了更好的癱瘓敵船才迫不得已行使的最后手段。
在出動人員冷兵器互砍之前,更是有噴火器、火磚、火藥桶等各種近距離投擲武器,有的負責爆炸,有的負責縱火,還有不少霰彈、火槍、弓弩一類的遠程武器來殺傷對方人員。
所以跳幫戰其實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多梯度,多階段的一系列戰法的合集。
朱燁的火箭彈很可能就是引爆了對方堆積在甲板上,準備用來跳幫作戰時使用的各種武備,從而造成的大火。
趁著對方一片混亂失去指揮的檔口,朱長風降低了船速,使兩船的距離進一步放近,因為他們足足帶了6個火箭巢,這次朱林準備兩個火箭巢齊發,趁他病要他命。
他可不只是想搞大場面,而是沒忘記此行的主要目的,武器試驗的本心不能丟。
一般來說1級三層甲板戰列艦1000多噸的排水量也就100多門火炮,這還需要兩側平分,實際的單次火力投射能力也就50多門火炮頂天,而且射的大多還是實心彈。
這兩個火箭巢50發火箭彈發射出去,煙霧升騰的甚至將他們的小船都團團圍住,等他們穿出煙團的時候,風帆上還掛著縷縷的青煙,就像是從云間穿梭一般,宛若置身仙境。
朱燁他們在感嘆火藥煙霧制造的美景的時候,對面那艘日本唐船已經徹底不成樣子。
現在它不止一面主帆在燃燒,而是整個船只的上層建筑都在燃燒,失去動力的它正在緩慢減速,而還活著的水手們則紛紛跳海求生。
朱燁他們以小擊大,取得了一場海戰的勝利。
“船主,這火箭彈威力不俗,完全可以當咱們的撒手锏!”
朱長風全程參與戰斗,最是清楚只憑借船上的火炮,其實是不足以取得如此戰果的。
海戰相較陸戰是比較唯兵器論的,船大炮遠就是要比船小跑近強,甚至于這個強是只憑借人力很難扭轉的。
所謂的以弱勝強,以小擊大,一般都是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以量取勝,多是利用小船速度快機動靈活的特性,用火攻取得,或者就是指揮官水平相差太大。
而火箭彈這種武器,卻能夠盡量縮小艦船之間的差距,以往的小船扛大炮,大炮一響小船直接解體,現在用上火箭彈就沒有此種困擾,算是改變海戰態勢的一種武器,確實當得起“撒手锏”一詞。
海戰打贏,隨后就是打掃戰場,收攏俘虜不提。
“船主,審出來了,對面是倭國對馬島上的對馬宗氏,原本目的是應天府,說是為了呈遞什么國書來的。”
隨著負責審訊的頭目的解釋,朱燁逐漸弄明白這群日本人的來歷。
其實說起來還是他的好大哥顏思齊鬧出的動靜。
顏思齊如今割據九州島,通過馬關海峽不時襲擾本州島,原本他占據九州島就讓幕府將軍十分頭疼,聯絡各路諸侯聯軍討伐,結果竟復刻“十八路諸侯討董”故事。
沒對顏思齊的軍隊造成什么損失,反而讓幕府將軍威名盡失,現在連天皇都開始小動作頻出。
幕府將軍大軍輕易動彈不得,又不想放任顏思齊坐大,不得已之下才聯絡擁有北日本最強海藩的對馬宗氏,向大明呈遞國書,企圖讓明朝阻止顏思齊的擴張。
不得不說幕府將軍想法很好,但也只是瞎想。
且不提明朝現在都自顧不暇,哪有心思管遠在天邊的日本國事?就算是知道了如今日本的遭遇,不派大臣嘉獎顏思齊就是他崇禎皇帝講文明樹新風了。
當初倭國又是指派倭寇襲擾沿海,又是出兵攻打朝鮮的,更是有“滅朝滅明,獨占大陸”的狂妄叫囂。
如今被打的丟盔棄甲,才來求大明出面調停,不覺得太晚了嗎。
朱燁他沒有道德包袱,所以就咧嘴笑的很是開心。
這些消息不算新鮮,新鮮的消息是從他們的口中,朱燁得知后金又南下攻擊朝鮮了,不少朝鮮人南下避禍,如今東南半島已經亂成一鍋粥。
而這些日本人就趁機偷襲了濟州島,他們這艘船就是從濟州島出發,在荒島休整時發現了朱燁的快船,這才打算客串一把海盜。
濟州島不是什么小島,面積大概是東番的二十分之一,地理位置在大明、朝鮮和日本的中間地帶,如果以此地為港口,駐軍并保有海軍艦船,那么軍艦出海便可以控制三國間的貿易路線,經濟價值和軍事價值都十分優秀。
另外濟州島也是不錯的養馬地,元朝時就在島上設立馬場,為征討日本的軍隊提供戰馬,朱燁如果以南洋為基礎,那目前海面上唯一可行的馬場,也就是濟州島了。
所以這個消息很重要,他們從順天府回程的時候本就打算去九州,同他大哥顏思齊貿易,如今正好順便拐到濟州島看看,如果有機可乘就可以趁勢占據。
反正現在控制島嶼的是日本人,朱燁對搶日本人的東西,那是毫無心理負擔。
朱燁原本想著占據濟州島后如何開發,不知怎的就想到如今正在攻打朝鮮的后金,如今已是1635年的下半年,如無意外,明年的五月皇太極就要改“金”為“大清”了。
而他偏偏又不得不親自梳理自身勢力,奔波在這海波之上,說實話他是有些急迫感的。
只是發展勢力并不是玩游戲,隨便點一點就各種建設程度飛速發展,窩在窮鄉避壤里悶頭研究,就有大把的人才不遠萬里納頭就拜。
東番島如今稟賦不足,雖然占據地利,可是沒人口沒錢沒資源還是發展不起來,哪怕朱燁有掛哥協助,缺了這三樣他還是干不成事。
所以他才需要走一遍貿易路線,清理自身勢力中的渣滓以確保資金流健康,順便聯絡各地的關系,保駕護航也好,沆瀣一氣也罷,總之是需要狠狠的穩住他海路貿易的基本盤。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今的他就是在加強自身。
朱燁相信,等他攜帶這次的收獲回到東番之后,實力必定有一波巨大的提升。
到時候無論是北上打打大清的草谷,還是南下同荷蘭人論論輩分,亦或者協助顏思齊制裁日本將軍,總會從容許多,不至于像現在這般焦慮急迫。
說到底實力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