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欲走幽州
- 我劉和,再續(xù)炎漢
- 泡面干吃
- 2012字
- 2024-05-10 00:00:43
“太師!”
李儒湊到董卓身前。
“我聽聞遼東正鬧兵患,那劉鶴鳴在洛陽素有膽怯懦弱之名,不如命他做遼東太守,卻不予他兵權,若他前去赴任,必命喪刀兵之下!若他拒不赴任,則太師殺他名正言順!”
“遼東?如今幽州牧正是劉虞,讓此子去遼東不是讓其父子合流,縱虎為患?”董卓有些遲疑。
“非也!劉虞此人雖名望著于天下,但其為人迂腐且不通軍事,劉和此去遼東,劉虞必定愛惜羽毛而不肯與其臂助,遼東兵荒馬亂,劉和一介孺子死無葬身之地也!”
“此言有理,那盧植?”
“太師,那盧植不是一代大儒么,遼東邊患頻發(fā),當?shù)夭煌ń袒蝗缱尡R植去遼東專司教化,不予他兵權,那盧植還能翻得起浪花么?”
“妙!文優(yōu)此言甚合我意!”
董卓聞言大喜。
“太師,前些日子徐榮將軍向我推薦了一人名為公孫度,乃遼東人也,其人甚有武略,或可助太師平遼東!依儒之見,不如讓他去做遼東郡尉,掌管遼東軍事,公孫度必然對太師感恩不盡,屆時太師可他暗中令他除掉劉和、盧植,既可為太師除去心頭大患,又可得一郡之地……”
“好!就按文優(yōu)的意思辦!”
董卓哈哈大笑。
且說劉和與盧植出了溫明園。
盧植慨嘆一聲,拱手道謝:“今日若非鶴鳴拔劍相助,老夫恐怕便成了董卓的劍下亡魂了!”
“董卓專橫跋扈,和實在難以忍受!況且盧公天下名望,和豈能眼看著盧公遭那董卓的毒手?”劉和當即回禮。
“鶴鳴今日所為,真叫人敬佩不已!”
曹操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只見他大笑著和袁紹一同走來。
“本初、孟德!”劉和向二人拱手行禮。
“盧公、鶴鳴!”
袁紹、曹操分別向盧植、劉和見禮。
“今日盧公與鶴鳴敢與董卓當庭抗爭,曹操佩服!尤其是鶴鳴,與呂布交手而不落下風,真叫人大開眼界!”
劉和隨意的笑了笑:“孟德過獎了,呂布何其勇猛,和安能與其相比?今日不過用劍擋下一招,并未生死對決!”
“雖然如此,鶴鳴今日之舉亦可以名傳后世了!”
袁紹面露贊許之色:“縱使今日鶴鳴不挺身而出,我也要與他董卓當庭對峙!”
劉和訕訕而笑,原本就應該是袁本初的活,只是被自己搶了而已。
不過董卓顧忌袁紹四世三公沒有殺他,反而用渤海太守的官職拉攏他,結果給了袁紹起家的資本。
袁紹正是在渤海太守任上招兵買馬,有了主導諸侯會盟討董的資本,繼而吞并冀州,成為北方霸主。
不過現(xiàn)在沒有袁紹反抗董卓這段戲,董卓還會給他渤海太守嗎?
“本初四世三公,董卓必不敢與本初相爭!”劉和恭維道。
袁紹哈哈大笑,四世三公的背景是他最大的依仗,聽了劉和的恭維心里十分高興。
“鶴鳴今日勇則勇矣,不過卻需多加小心!以操之見,鶴鳴與盧公當速速離京,今日董卓沒有下殺手,乃是顧忌鶴鳴之勇,以及盧公與劉幽州的名望,若董卓回過神來,恐二位必有大禍!”
曹操捋了捋胡須,說出自己的擔憂。
劉和深以為然,自己也是該離開洛陽去茍發(fā)育了。
盧植卻一臉灑脫:“別人怕他董卓,老夫卻不怕他,左右不過一死,老夫縱然一死,聲名可垂于竹帛,而他董卓卻要如王莽一般遺臭萬年!”
“盧公,和正欲去幽州尋我父親,盧公不如與我一同北上,我父親雖然仁義著于四海,卻不通軍事,如果有盧公相助,必能保境安民、威服北狄!”
劉和卻想著能不能把盧植忽悠到幽州去,劉虞此時的勢力他大致上是知道的,雖然是幽州牧,且周圍的游牧民族也都給他面子,可是實際上能掌控的區(qū)域也就治所薊縣附近的上谷、漁陽、涿郡等地。
東邊的右北平此時被公孫瓚占據(jù),雖然名義上歸劉虞調遣,實際上早有不臣之心。
至于更東邊的遼東、樂浪、玄菟諸郡,早就脫離了漢室的實際掌控。
不過這樣的局面沒幾年就要改變了。
公孫度入遼會使遼東迎來短暫的和平。
“嗯……”盧植沉吟片刻后笑道:“老夫本欲回家鄉(xiāng)涿郡,既然鶴鳴也要北上,不如與老夫同路,此后老夫身家便都托付在劉伯安治下了!”
劉和喜出望外,他差點忘了盧植也是涿郡人,后來大名鼎鼎的范陽盧氏正是盧植的家族!
盧植愿意跟他去幽州,憑借著便宜老爹的面子未必不能請他出山相助,盧植這個人頗有君子之風,師從大儒馬融,與劉和的老師鄭玄乃是同窗,無論是經(jīng)學還是兵法韜略都是極為優(yōu)秀的。
后世推崇的漢末三老,盧植、皇甫嵩、朱儁,帶兵打仗都是一流,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帥才,如果皇帝能一直重用他們,漢室江山未必不能延續(xù)。
現(xiàn)在望著就要到手的盧植,劉和怎能放過這個機會。
“盧公若回幽州,父親必然不愿意盧公這樣的大才賦閑在家,屆時幽州事務還須盧公多多襄助才是!”
說完幾人各自告別,劉和、盧植要回家收拾東西回幽州,袁紹受不了董卓專權,也想離開洛陽去謀發(fā)展。
只有曹操,返回溫明園與剩下的官員們繼續(xù)飲宴。
劉和與盧植正要離開,卻聽到身后傳來笑聲:
“眾人皆道劉鶴鳴膽小如鼠,今日董卓妄議廢立之事,更是對盧公刀刃相向,滿座公卿唯有你劉鶴鳴挺劍而出!可見傳言未必可信!”
劉和凝神看去,只見一個三十出頭的文士與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一道走來。
眉頭微微皺起,劉和并不認識這兩位。
“不知二位高姓大名?”劉和拱手施禮。
“是公達、文若啊!”盧植笑著拈須。“鶴鳴你可知潁川荀氏?公達和文若便是是潁川荀氏子弟。”
劉和吃了一驚,竟然是荀攸、荀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