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初識公孫瓚
- 我劉和,再續炎漢
- 泡面干吃
- 2454字
- 2024-05-14 19:46:34
趙云帶著手下的五十余名騎兵投入了劉和麾下,讓劉和心里美滋滋的。
劉和一行在常山國停留了幾天,常山國相聽聞大儒盧植也在,特地設宴招待了劉和一行人。
之后荀攸說燕趙之地多慷慨之士,建議劉和在此招募一些士卒。
劉和雖然是一郡太守,掌握一郡的軍政大權,但按照漢代制度,調動地方郡兵需要虎符的。
董卓雖然任命劉和為太守,卻偏偏沒給他調兵的虎符,所以說劉和等于沒有兵權。
不過自從黃巾之亂起,皇帝允許地方私自招募士卒,因此荀攸建議劉和先以個人名義招募私兵,帶著這些私兵上任,才能更有機會掌控遼東。
而且劉和還有著漢室宗親以及幽州牧劉虞之子的身份,招募私兵并不是什么難事。
在常山國相的默許下,劉和很快便招募了一批青壯。
先是廖化、周倉從剩下難民中挑選了五十多個壯年男子,趙云出面在當地又招募了三四百人,加上趙云原本的五十余騎兵,步騎共計500余人。
劉和又借用劉虞的面子,從常山的武庫里支取了五百人的兵器,只是缺少甲胄,剛好給幾名將領配置了一套。
對于一郡太守而言,500人并不是多么可觀的數字,但作為起家的班底,劉和已經很滿意了。
這個時候,他手下有趙云、典韋、張遼、高順、廖化、周倉這些武將,又有荀攸、荀彧為其出謀劃策,有著這套班底,兵馬雖少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花了幾天時間將新招募的士卒進行了整頓,劉和令張遼、高順各統領二百人,廖化、周倉分別給二人做副手,典韋領五十人為近衛,負責保衛劉和及幾位先生安全。
趙云則獨自率領五十騎,在四周游走,隨時聽候調遣。
又置備了些糧食,劉和帶著人離開了常山,前往幽州。
隨著隊伍擴大,劉和一行人已經頗有聲勢,一路上也再沒遇到過敢來劫道的匪徒,就這樣順利的到達了幽州境內。
“主公,我們已經過了中山國,如今到了涿郡地界!”
趙云策馬來到劉和身邊。
“終于到幽州了,此地距離薊縣還有多遠?”
趙云當即回答道:“主公,尚有二百里!”
“二百里……”
劉和思忖,以他們正常的速度,不超過五日便能夠到達,若是加快行軍速度,二三日就可以到達薊縣。
“主公,前方發現一支軍馬!”
這時小將廖化手提長槍,到身邊來報告。
劉和極目遠眺,在視野盡頭隱約見到有塵土飛揚。
“全軍戒備!”
劉和當即下令,張遼、高順立即指揮四百名步卒列陣,趙云統領騎兵在側翼展開,典韋帶領五十名近衛士卒將盧植等人護在中軍。
幽州地處北疆,常有匈奴、鮮卑等胡人南下,此刻不知前方來的是何方兵馬,做好防備總是沒錯。
煙塵將近,只見煙塵中甲胄鮮明,一隊清一色的白馬騎兵出現在劉和視線之內,當頭打著一面大旗,隱約可見“公孫”兩個隸字。
“何方軍馬,安敢犯我幽州境界?”
不等劉和詢問,對面已經傳來大聲質問。
白馬公孫,在這幽州除了公孫瓚還會有何人?
劉和放眼望去,煙塵彌漫約莫有上千騎,衣甲鮮明,讓劉和不禁感嘆公孫瓚麾下軍力竟如此雄厚!
上千兵甲齊備的騎兵,放到大漢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一股可怕的力量,以劉和目前這幾百號人,打起來都不夠對面塞牙縫的。
于是劉和朗聲道:“前方可是伯圭兄?在下劉和,乃是幽州牧劉伯安之子!”
前面的騎兵在相距一里處停下,接著有聲音傳來。
“原來是州牧之子,公孫瓚在此,還請劉公子上前搭話!”
王蓋策馬來到劉和身側,面帶怒容:“這廝好沒禮數,莫說你是遼東太守,單憑你是州牧家的公子,他一個幽州屬將,竟敢對你如此放肆!分明是有意為難!我去教訓他!”
張遼、高順等一眾將領皆憤憤不平,紛紛表示要出戰。
公孫瓚在幽州憑借對胡人的戰功升遷,而劉虞為幽州牧,卻是罷省屯兵,廣師恩信,不費刀兵就平定了張純、張舉叛亂,同時讓烏桓人歸附。
因此公孫瓚十分嫉妒劉虞,認為自己出生入死才打下了些名頭,而你劉虞安坐廟堂,動動嘴皮就獲得了天大的聲望,心中十分不平。
同時,公孫瓚治軍不嚴,常常放縱軍隊劫掠百姓,所以雖然他戰功赫赫,卻不得民心。
在平定張純、張舉叛亂之后,劉虞官居太尉、封爵容丘侯,而公孫瓚卻僅僅是降虜校尉、中郎將,爵位也只是亭侯。
這使得公孫瓚心中越發嫉恨劉虞,仗都是我打的,怎么名利都讓你得了?
公孫瓚多次頂撞劉虞,讓他氣憤不已,再加上公孫瓚縱兵劫掠百姓與劉虞的仁政理念產生沖突,因此劉虞對公孫瓚極為不待見。
劉虞身為州牧,常常掣肘公孫瓚,這樣更加深了公孫瓚對劉虞的仇怨。
因此公孫瓚嫉恨劉虞,連帶著把他兒子劉和也一起恨上了,現在劉和又撞到了自己面前,怎么能放過這個羞辱他的機會?
“子厚不可,公孫瓚如今人多勢眾,又盡是騎兵,我等不宜與其交惡!”
劉和制止了幾名將領。
“鶴鳴,前方若是公孫伯圭,老夫當與你同去!”
身后老者輕聲咳嗽道。
卻是盧植發聲了,公孫瓚曾在他門下讀書,如今公孫瓚似乎有意為難劉和,他這個做老師的覺得很沒面子,有心要替劉和鎮一下場子。
“子干先生還請稍歇片刻!”
劉和趕緊讓人攔住盧植,從常山過來,一路車馬勞頓,盧植本就上了年齡,這一路過來居然生了病。
“子龍,你去告訴公孫瓚,盧子干盧老先生如今就在我軍中,請他前來一敘!”
劉和吩咐趙云道。
趙云領命,策馬來到公孫瓚陣前,將劉和吩咐的話告知了公孫瓚。
很快公孫攢便帶著三五個隨從過來了。
“盧師安在?”
公孫瓚一到面前便匆忙詢問。
張遼、高順當即上前將他攔住:“汝是何人?”
“放肆,我乃都亭侯、中郎將公孫瓚!爾等竟敢攔我?”
公孫瓚厲聲喝問。
“咳咳咳……是伯圭么?”
盧植坐在馬車上不停咳嗽著,身旁兩個侍從輕輕為他拍著后背。
劉和擺擺手示意讓公孫瓚入內。
“公孫瓚見過老師!不知老師來幽州,公孫瓚未來得及準備禮數,請老師見諒!”
見到盧植,公孫瓚當即下拜。
“伯圭啊……咳咳咳……你如今好大的威風!”
聽到盧植似是責怪的語氣,公孫瓚面色惶恐:“老師面前,弟子不敢!”
“咳咳咳……不敢?”
盧植情緒有些激動,連咳了好幾聲才恢復過來。
“你在幽州為將,劉伯安乃是你的上官,鶴鳴如今為遼東太守,又是劉伯安長子,你怎敢對他如此無禮,莫不是老夫沒有教你禮數?”
“老師且保重身體!老師所授,弟子不敢忘懷,今日是瓚失禮了,請劉公子見諒!”
公孫瓚滿頭大汗,急忙向劉和道歉。
“伯圭將軍憂心公事,些許禮節不必掛懷!”
劉和嘴上說著,心中卻道:“一物降一物,公孫瓚這暴脾氣還得是盧植這位大儒才能壓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