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遼王也!
- 大明遼東王,建文求著讓位
- 聽風落畫
- 2072字
- 2024-05-15 16:00:00
自大明成立以來,基本國策就是重農抑商,主張重視農業、以農為本,限制工商業的發展。
明太祖朱元璋立國后,將臣民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商人的地位無疑是最低的,為四民之末,也就比奴隸的地位高一點。
并且對于商人的穿著搭配有著嚴格規定,家中若是有一人從商,一家老小不得用綢紗,只能用棉布。
大明沿襲古制,明文規定商人及其子嗣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此舉無疑是斷了商人想要通過科舉考試,考取功名,改變自身命運的出路。
因為這些法令的原因,致使商人身份卑微的看法廣為人知。
如沈萬三這般富可敵國的大人物,也會被他人稱為出身低賤之人,而他們這些小商人,小攤小販更是被人當作下民。
現如今,大明朝最為尊崇的遼王爺,竟然要與他們這些商賈做生意?!
這,他難道不怕會拉低自己的身份嗎?
“我沒聽錯吧?王爺這是要與我們做生意?”
“不可能,我們這些商人哪有資格與遼王爺做生意!”
“本來我還覺得遼王爺找我們這些商人議事就已經夠離譜的,沒想到.....”
“是不是因為我出門忘記看黃歷了,容我現在回去瞧瞧。”
看到眾人議論紛紛,朱植輕敲了一下桌子:“安靜!”
朱植一張口,他們立馬冷靜了下來。
他們的情緒過于激動,以至于在王爺面前失了禮數,后悔莫及。
“可能在他人眼中,覺得你們商人的出身低賤,乃至被當作是賤民,但本王卻有不同的看法。”
朱植沉聲道:“舉個例子,有一個州縣盛產上等的甜瓜,如今有一萬斤甜瓜無法運出去,結果就是這一萬斤甜瓜只能爛在地里,成為來年的養分。”
“假如一萬斤甜瓜的生產成本為三百兩,那么這個投入就不會產生一文錢的回報。”
“就在這時,州縣來了一位商人,以四百兩的價格買下了這些甜瓜,并且花費了二十兩,將這些甜瓜運到了不生產甜瓜的地方,賣出了五百兩的價格。”
“最終的結果就是售賣甜瓜的商人賺取了利潤,生產甜瓜的農民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購買甜瓜的百姓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
“唯有流通起來的價值才是真正的價值,倘若沒有商人,就不會有商品流通,地方經濟就沒有辦法運轉起來。”
“就好比我遼東的將士,只要拿著刀劍在戰場上殺死敵人就行了,為何還需要戰甲,戰馬,馬鞍?”
“因為上陣殺敵并不是有兵器就行的,由此及彼,經濟的運轉并不是有生產就可以的。”
“如果沒有你們這些商人,永平府的經濟如何能夠平穩的運轉?”
“商人也是大明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朱植的這番話語重心長,而在座的每一位商人均耐心的聽完。
直到最后,有些商人百感交集,潸然淚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遼王也!
誰說他們商人生來就是賤民?
整個大明朝,只有遼王爺眼光獨到!
他們這些商人也是大明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這時,有人驀然起身,躬身施禮:“王爺英明!”
眾人見此,連忙起身,朝朱植躬身施禮:“王爺英明!”
“王爺英明!”
“王爺英明!”
“......”
見感情牌頗有成效,朱植伸手示意:“諸位無需如此,我們還是說回正事。”
“此行,本王是想賣一件珍寶給諸位。”
朱植向身旁的郭銘揮了揮手:“將東西拿出來吧。”
郭銘走上前來,將手中的玉盒打開,只見其內有一支晶瑩剔透的玻璃杯。
“諸位請看,此物就是我們今天的正題,玻璃杯。”
眾人第一次見到如此精致的玻璃杯,目瞪口呆。
“不可思議,我還未曾見過這般上乘的琉璃器!”
“此物只應天上有!”
“這是何等的稀世珍寶啊!”
“如此品相的琉璃,價值連城啊!”
“此乃神物也!”
朱植笑著說道:“諸位,此物名為玻璃,與琉璃近似,但品相好過千百倍!”
“只不過,工藝甚是繁瑣,原材料也十分罕見,因而成本居高不下。”
“諸位覺得與琉璃相較,哪個更為心動?”
郭銘聞言,強忍笑意。
王爺可真會吹噓,分明是成本低廉的玻璃,在他的口中,卻成了稀世珍寶。
有人開口道:“本人有幸曾在京城見過被譽為“琉璃之極”的至尊琉璃,但與此物相較起來,可謂是相差甚遠。”
“沒錯,我見過最上乘的琉璃,與此物相較起來,亦是遠遠不及。”
“是極,琉璃與玻璃相去甚遠!“
朱植微微一笑道:“無妨,本王耗費近一年的時間,打造出了五十件玻璃器,今日便悉數售于諸位!”
眾人聞言,喜上眉梢:“王爺此言當真?!”
“能夠得上這么一件珍品,便是散盡家財我也愿意!”
“我若是能得一件,晚上婆娘也不抱了,就抱著這珍品睡覺。”
“王爺開價便是,本人愿傾家蕩產,求得一件玻璃器!”
這時,有人開始患得患失起來:“此物這般珍貴,價格不知會何其高昂。”
“就我這點家當,即便全都變賣,也不知道能否求得一件。”
“唉,能夠看上一眼已是福分,不敢奢求再多了。”
聞聽此言,朱植開口道:“諸位無須擔心。”
“此物造價八千兩一件,本王便以一萬兩的價格售于諸位!”
“上乘琉璃器的價格早已超出萬兩,而玻璃的成色遠勝于琉璃,一萬兩白銀,應當不貴吧。”
“一萬兩?如此便宜?”
“王爺此言當真?!”
“不必多說,這五十件玻璃器我全部包下了。”
“想多了吧你,我愿意出八十萬兩全都包下!”
“哼,我出一百萬兩!”
“走,咱倆出去較量一番,誰贏了就都歸誰。”
“好啊,我會怕你?”
這些人為了琉璃器,爭論的面紅脖子粗,眼看著就快要打起來了。
一旁的郭銘都傻眼了。
一百萬兩?
你們是認真的嘛?!
一些造價還不到五十兩的物件,你們愿意花一百萬兩搶著買?
我們遼東建造司的庫房中還存放著四百多件玻璃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