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勾結白蓮,證據確鑿!
- 大明遼東王,建文求著讓位
- 聽風落畫
- 2201字
- 2024-05-10 16:00:00
“啊?”
涂興忠怔了一下,打開信件一看,而后神色微變。
“淤泥源自混沌啟,白蓮一現盛世舉.....”
這分明就是白蓮教的口號!
“愚民誤中妖術,不解偈言之妄語,但信彌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蘇苦難,聚為燒香之黨,自汝潁,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兇謀遂逞,焚蕩城郭,殺戮士夫,荼毒生靈,千端萬狀?!?
江靖軒厲聲道:“圣上曾昭告過白蓮的危害,而你作為永清左衛指揮僉事竟知法犯法?!?
“連你這個將校都心懷不軌,我看整個永清左衛只怕早就被邪教滲透了!”
“下官從未勾結白蓮,望大人明鑒!”耿瓛叫冤道。
涂興忠見狀,為耿瓛辯解道:“大人,耿瓛在我永清左衛任職多年,下官數次考察過他,未曾見他有過任何異常,想必這只是一場誤會。”
“江大人不妨先將人給放了,容下官查明真相?!?
“誤會?”
江靖軒橫眉豎目道:“證據確鑿,有何誤會?”
“倘若這其中真有什么誤會,那為何會有人到北平都司彈劾你們永清左衛?”
“想讓本官將人給放了,你究竟是何居心?”
“準備待本官走后,銷毀證據?!”
“還是說你們整個永清左衛都不干凈,做賊心虛。”
涂興忠頓時臉色煞白:“大人明鑒,我永清左衛素來行事坦蕩,絕不可能會結黨營私?!”
“你知道就好?!?
江靖軒冷聲道:“莫要因為耿瓛一人,將你們永清左衛盡皆拉下水。”
而耿瓛見涂興忠這么極力的為他開脫,感動的大呼道:“江大人,即便真有此事也是我一人所為,與永清左衛毫無關系!“
涂興忠:???
真是豬隊友啊!
你這句話和承認自己與邪教勾結有什么區別?!
他在這竭力的為耿瓛開脫,萬萬沒想到耿瓛這個豬隊友居然給他一個背刺。
而江靖軒聽到耿瓛的話,嘴角微翹:“很好,你終于肯招認了!”
聞言,耿瓛楞了一下:我什么時候招認了?
江靖軒沉聲道:“涂興忠,耿瓛已經招認了他與邪教勾結的事實,你還要為他開脫嗎?”
涂興忠還想再說些什么,但耿瓛本人都已經間接承認了,他能怎么辦。
江靖軒接著道:“永清左衛指揮僉事耿瓛勾結白蓮教,證據確鑿,現將他押回北平都司接受審訊!”
可以說,白蓮教不是在造反,就是在造反的路上。
朱元璋能夠建立大明,其中就有白蓮教的幫助。
因此,他十分清楚白蓮教的危害,自上位之始便出手打壓白蓮教,從未間斷。
“江大人,下官還是認為,這其中定然是有何誤會。”
涂興忠顫聲道:“望大人三思,耿瓛是遼東都司耿將軍之子......”
“沒錯,我爹是遼東都司都指揮使耿炳文,正二品官員!”
被士卒們按倒在地的耿瓛大喊道:“耿家深受陛下恩典,我何故要與邪教勾結呢!”
“閉嘴!”
“你竟然還知道耿家深受陛下恩典?”
“陛下將江都公主許配給了你的兄長,封他為駙馬都尉、前軍都督府指揮僉事,你們就是這般回報陛下的嗎?”
江靖軒厲聲道:“耿瓛與邪教勾結,罪無可赦!”
“來人,將他押回北平都司,交由燕王親自訊問。”
“江大人!”
涂興忠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江靖軒橫了他一眼:“就算是耿炳文,本官也絲毫不懼?!?
“這里是北平府,他耿炳文再有能耐,手也伸不了這邊?!?
“況且,耿瓛勾結邪教,他耿炳文定然也脫不了干系,我看他怕是要自顧不暇了?!?
“誰再敢為耿瓛求情,本官便一同拿下!”
“下官知道了?!蓖颗d忠無奈的嘆了一口氣。
他只是一個永清左衛指揮使,盡管他想保下耿瓛,但在江靖軒這個北平都司都指揮同知面前,沒有任何面子可言。
被強行拖走的耿瓛扯著嗓子喊道:“冤枉,冤枉啊!我沒有勾結邪教?!?
“若是我與邪教勾結,便叫我不得好死!”
“這定是有人在陷害我!”
江靖軒頓足,面無表情道:“永清左衛指揮使涂興忠御下無方,暫且停職,等候訊問!”
“下官明白?!蓖颗d忠躬身領命。
在永清左衛抓到邪教信徒,他這個指揮使也脫不了關系,定然會被訊問的。
即便最后查明與他沒有關系,降職也是少不了的。
··········
北平,燕王府。
“王爺,耿瓛勾結邪教,已經被北平都司扣押了?!?
燕王王衛回來向朱棣稟報道。
“嗯。”
朱棣微微頷首,看向一旁的遼六:“你也看到了,這個忙本王已經幫了,回去告訴植弟,就說耿瓛如何處置,全交由他決定?!?
遼六抱拳道:“遼六,代我家王爺謝過燕王!”
“無妨,只是本王著實有些好奇,植弟為何要針對一個小小的指揮僉事?”朱棣目光閃動道。
遼六用低沉的聲音回道:“王爺自有他的考量,我等王衛,只尊王命,不問緣由?!?
“算了,回去復命吧?!?
朱棣擺了擺手,讓遼六退下。
與此同時,皇宮之中。
今日是個難得的明媚天氣,朱元璋饒有興致的在御花園中與皇太孫品茗對弈。
“爺爺,您好歹讓一讓孫兒啊?”皇太孫朱允炆眉頭緊鎖道。
棋盤上的局勢已經十分明朗,朱元璋所執黑龍將他的白龍死死咬住,無路可退。
“哈哈哈?!敝煸靶χp抿了一口茶。
就在這時,一個影侍出現,恭敬的將一封信呈給了朱元璋:“圣上,遼東來信,說是遼王爺給您的家書。”
“嗯?”
朱元璋接過信件,邊拆邊道:“植兒就藩這么多年,真是難得給咱寫信。”
他展開了書信,開始觀看其上的內容,朱允炆有些好奇的湊了上去,一同看了起來。
“子朱植敬上,父皇親啟:
兒臣至遼東后,邊地苦寒,耕種不易,將士們苦之久矣。
然兒臣不敢辜負父皇所望,改善屯田,枕戈達旦,遼東為我大明之邊疆,兒臣不敢有絲毫懈怠。
兒臣不喜享樂,迄今就連遼王府都未建成,一心報效大明;直至今日,遼東兵強馬壯,自給自足,山河無恙,百姓皆安。
凡人于無事之時,常如有事而防范其未然,則自然事不生;若有事之時,卻如無事,以定其慮,則其事亦自然消失矣。
古人云:“心欲小而膽欲大,遇事當如此也。”
這時,朱允炆忍不住開口贊揚道:“王叔說得好,無事則深憂,有事則不懼,當真是醒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