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推演,得到八木護身法之后,陳盛也就試著修煉起來。
八道虛幻的蟲母虛影環繞在陳盛周圍,頭頂現出本命法器萬木朝宗圖。
圖中一棵百丈高的大樹,頂天立地,把陳盛護衛的水潑不進,風吹不進。
虛影雖然看起來脆弱不堪,但是陳盛細細感應了一下,感覺完全可以抵擋住八品的三五下攻擊了。
陳盛對此也算滿意,畢竟自己法力也才剛剛九品后期,法力的量上,與八品初期相差仿佛,但沒經過地煞淬煉,在質上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能做到法術初成,就與八品抗衡,已經很不錯了,畢竟以后隨時還可以再改進。
隨后的日子里,陳盛除了安穩上課,練習一些八木八卦相關術法外,也就是積累打磨法力以及閱讀道書。
除此之外,陳盛還觀察了那八個蟲母的狀況。
她們身軀可以虛實轉化,以各自屬性靈氣為食。
目前本命法器中的各種靈氣都是由陳盛和黃粱木靈轉化而來。
雖然這更進一步的加強了與各個母蟲的聯系,但也讓陳盛積累法力的速度變慢了。
陳盛最近正在想辦法,增加本命法器內的靈氣濃度,和靈性數量。
有一天陳盛正在翻看一本農科方面的書籍,書上有一道秘法引起了陳盛的注意。
血祭培靈法。
此法乃是上古依托心血祭神術創造的本命靈植之法,修行之時每晉級一次契約一株靈植,到最后九株神魔境的靈植合力助其晉升太乙境。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設想。
修行這個秘術的修士,最高修行到了三品五氣境。
那個修士使用了七顆后天靈根的種子,但是也只修行到三品,晉升二品時,三寶合一失敗。
其他修行此法的修士都是在靈植晉升失敗后,靈魂受創,而大道無望。
不過陳盛有一株先天靈根黃粱木,雖然還是幼年期,但是它孕養萬物之能,已經突顯出來了。
再輔黃粱木以自己法力衍化的八木造化之氣。
陳盛覺得再在自己永久加持三個天賦小神通后,蟲母們契約的靈植肯定大概率可以晉升。
到時候挑選好屬性相同,母本強盛的靈植之種。
多管齊下。
于是陳盛告訴了老舅,同時給父母傳信,希望得到一些高品級的靈植之種。
父母作為大家族的六品修士,可以動用的資源,那是相當可觀。
老舅雖然只是蘇氏的旁支,但作為馬上六品的食醫一脈修士,關系親密的師兄弟、師叔伯卻有很多,而且還有一位四品的老師。
他們作為農科修士的一份子,大多都會一兩手培育與改良靈植的技術。
所以好東西也不少。
陳盛以前在沒有入品的時候,一些高品級的資源用不到。
但是用不到,不代表沒有。作為大家族五服之內的族親,陳盛可以說天生就是個富貴命。
果然沒過多長時間,相繼收到了父母送來的五種高品質靈種。
有五品雪梨子,有五品鐵皮核桃,有四品箭毒木種子,有四品雷杏核,有三品沙棘子。
老舅也沒讓陳盛失望,把剩下的幾種屬性都找全了。
有五品扶風松子,有四品黑水蓮子,四品火棗核。
一共湊齊了八木屬性各一種的靈植之種后,陳盛開始教導蟲母們,契約九品之境的契約靈植之種。
過程相當困難,對于剛剛有了靈智的八個蟲母來說,一些比較復雜的知識,很難理解。
陳盛需要一點點一點點的教導,進度很慢,幸虧本命法器內天地被陳盛的天賦小神通,永久加持。
現如今外面一天,里面三天。
通過長時間的硬磨,陳盛終于在耗時半年的時間里,相繼完成了契約靈種。
又一休沐的日子,陳盛在屋內盤膝打坐。只見他頭頂本命法器高懸,一個夢幻虛實轉化不定的小世界出現其中。
小世界內,山巒起伏,河水浼浼。草木茂盛,花朵爭先開放,不過無形中給人一種夢幻虛假之感。
只有中央山谷附近真實不虛。
湖心島上一棵百丈大樹頂天立地。周圍八座山峰上,一株株半人高低的靈植下,或爬、或站,各自都有一個蟲母在照看著。
隨著靈植契約成功后,陳盛明顯感覺到八個蟲母修煉起來更快了,相信不久就能追平陳盛了。
同時她們還反向影響到了陳盛的修煉速度。陳盛的法力修煉,也越來越接近圓滿了。
而此時離神魔院大考,還有一年時間。
閑暇之余,陳盛又開始了三姑娘山的采獵生活,不過這次不再是鍛煉自己,也不是練習法術。
而是采集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的標本。
陳盛將采集到的東西,扔到黃粱木下,在被分解吸收之后,既能給小世界增加肥料,又能給小世界增加靈性,一舉雙得。
這是陳盛一次意外發現的。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在陳盛的法力已經可以駕馭八品靈舟,滿東華山脈的采集標本的時候,神魔院大考的時間到來了。
大恒神朝,三百五十六紀,丁未年,六月初三。
再有三天時間就要大考了,雖然以陳盛六科平均上中的成績,并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但是入鄉隨俗。
陳盛在最后的這三天內,也是不再亂跑,而是和其他人一樣,在家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陳盛很有儀式感的,把目前自己學過的六科書冊,通通復習了一遍,一遍又一遍。
最后在六月初六的這天早上,駕馭靈舟來到了縣里的考場。
這次考試分為三天,每科考半天,分為文試與武試。
文試意思就是筆試,考書面知識。如禮科星宿與鬼怪方面的知識,兵科謀略與軍陣方面的知識…
武試意思就是實操,考動手能力。如禮科的祭神儀軌,兵科的騎射與勇力…
考完三天后放榜。
到時候考上的,去上院繼續修煉學習,而沒有考上的,就要先去找份工作,然后再邊工作邊修煉。
“這樣的場景和前世的中考,何其相像。”陳盛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