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詩成出縣,已是人中龍鳳
- 儒道,我不當君子!
- 郝在一
- 2257字
- 2024-06-11 23:12:40
城門下,人群目光,落在那學子身上。
“這是?”
“這身衣服,怕不是剛入境的童生!”
“他能寫出什么好詩停雨,不過是想借今天這場面,壯自己文名,日后圣人眷顧真能考上舉人,也好向貴人們自薦。”
文人相輕,城墻下少有人能看得起這童生。
楊同知盯著他,目光不善:“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童生恭敬上前,行禮后開口:“回大人的話,學生羅三鑫,亦是黃土縣人士!”
“哼!黃土縣都出你們這種沽名釣譽之人!”楊同知語氣間,盡顯刻薄。
今日當文會舉辦人,已經是被趙同風逼迫,示弱之舉。
他不能再退步,他怕了,若真讓趙同風把雨停下,楊知白大人那可怎么交代?
百姓的命是命,可再多的命,也沒我的前程重要啊!
楊同知不可能讓學子們寫詩,使得大雨變小,他要把這城門下的停雨文會,變成一場大笑話,告訴世人,趙世子是個空殼子!
楊同知開口:“你……是童生?修為幾品?”
“回大人的話,學生愚鈍,去歲童生試剛剛于圣人面前入境,學生家貧缺少圣人書可讀,如今也剛剛溫度九品境界!”
“哼!既然你這么有自信,那你就寫出你的大作,讓大家看看!”楊同知得知他身世品級,頗為不屑。
一個剛九品的儒生,能寫出來什么好東西!
殊不知,他這個想法會害了自己。
羅三鑫拱手上前,從薛甲手里接過毛筆,伏在書案邊。
落筆。
他全身心投入,他要告訴所有同窗,他們都看錯自己了!
這首詩,不為哪位朝廷大官,而作。
在前夜里,看見街上的百姓親人,他就已經想要寫些什么,做些什么。
此舉跟前途無關,只為家鄉父老,為父母耕種的土地,為了爺爺放山上的羊。
入府學一年,已經一年未回家,他想求取功名,也想家人平安。
初出茅廬的少年,沒有多大志向,不想當什么天下第一。
只想著父母平安,爺爺長壽。
這份心,落在紙上。
才氣浮于紙面。
“有,有才氣了!這首詩有才氣,不算廢詩!”
“一個童生,能寫出有才氣的詩,在我福南府已經算才華出眾!”
“你們快看,他詩上才氣還在增長,難道,這竟然是一首出縣詩?”
“沒想到,沒想到,我今天睡懵了,還是如何,竟然看見一童生寫出出縣詩!”
趙同風從大雨中,走到城墻門下。
他聽見學子們的議論,無奈搖頭,他知道攔妖州文脈弱。
可沒想到學子們,這么弱。
雖然,他也沒機會見出縣詩,可是,有必要如此驚訝。
他站在學子背后,手上一張張二真人準備的符咒金光一閃,身上雨水盡數蒸發。
趙同風盯著紙面詩詞,實話說,不是很好!
當然,不怪這學子,怪趙同風自己吃的太好,平日里看得都是李杜詩篇,在歷史上沒有個名號的詩詞,他看都不看!
五千年的歷史瑰寶,滋養著他,使他目光膨脹。
沒辦法,這就是文化帶來的自信。
羅三鑫長吸一口氣,隨著最后一字在他心里確定,落筆!
他總算是從詩詞才氣金光的籠罩中清醒。
他退后一步,望著詩詞大笑:“這,這就是我寫的詩?”
“我竟然寫出出縣詩詞了!”
“這!”
趙同風安撫:“莫傷心,這首詩里寄托你太多感情,能出縣還算不錯!”
“嗯?大人,我沒傷心啊!”羅三鑫疑惑。
“蓋上你的印章,為這首詩寫上名字!這作品,才算真的完成!”趙同風按照以往經驗,囑托學子。
羅三鑫點頭,從懷里取出印章,旁邊趙家下人,立馬端著朱砂紅泥送上。
印章落桌面,羅三鑫看著四周嘲笑他的學子,滿是春風得意,只覺豪情無限。
“這首詞,本沒機會面世!”羅三鑫感激地看著趙同風。
若是明日,舉辦停雨文會,他這種學子,哪有機會在楊同知面前拿出自己詩詞。
“多謝趙父母,讓這首詩詞現世,學生就將這首詩送給趙父母,題名為送趙父母!”他身為黃土縣學子,叫趙同風這個黃土縣縣令,為趙父母,還這么沒錯誤。
可趙同風卻臉上為難,在一首出縣詩詞上寫下自己名號,是他從來沒有做過的事。
這……不會影響自己文名吧!
可人家又是好意,盛情難卻啊!
楊同知滿臉陰沉下,羅三鑫題上詩名。
雨中百姓,萬眾矚目中,詩詞上才氣穩固,才氣一丈,方為出縣。
薛甲連忙上前,扶著桌子,出縣詩才氣,重百斤,他怕這木桌禁不住。
才氣自詩詞上升,沖向云端。
學子們緊緊盯著天空漂浮烏云,他們怕雨小,亦怕雨不小。
楊同知安坐小凳子上,他心里有數,一首出縣詩,怎么可能影響到一府之地的天氣變化。
天空中雨還在下。
百姓驚呼:“好像是小了!”
“沒有吧!跟今天早上的雨一樣大,應當是云雨這會變小,跟童生老爺的詩有關系?”
“俺也沒感覺小,沒變化啊!”
“是啊!該如何是好,這種大小的雨繼續下,家里也撐不住的!天啊!可憐可憐我們這些窮人吧!”
“俺們就只有一條命了!天爺啊!”
羅三鑫盯著桌面紙張,看看天空,看不出來有沒有變小的大雨。
他退后一步,唉聲無奈道:“是我,沒有才華了!是我救不得鄉親們!”
“不是你!”這聲音,好似絕望中的光芒。
趙同風搖頭:“你是童生,能寫出出縣詩,已經算是不錯了!我如今也是九品,我卻從來沒有寫出過出縣詩!”
福南府偏遠,京都的八卦傳不到這,學子們還沒有聽過趙鎮國的傳說。
羅三鑫信以為真:“真的嗎?大人你沒有騙我?您是九品時候,也寫不出出縣詩?”
“寫不出!”趙同風認真點頭。
薛甲認真繃著臉。
趙同風扭頭:“收好,你的原稿,這可是寶貝!”
“諸位讀書人,可有誰還愿寫詩,為百姓停雨?”
楊同知細聲開口:“就是,都是讀書人,有這種討好的機會,可不能不要啊!”
他目光掃過學子低頭,不敢與之對視。
趙同風再拱手:“可有學子,愿意救救百姓?”
楊同知差點笑出聲來,還強裝著悲傷:“不怪學子,實在是我福南府文脈羸弱,但這于我福南府百姓何罪!”
“趙世子,既然無學子有詩詞之才,那不如今日文會到此為止,兩日后,我從州府請來幾位同窗,到時候我等再舉辦停雨文會,為百姓停雨,可好?”
“急什么,我聽見了,有一個還要寫詩!”
“誰?”楊同知不悅,目光如炬,在學子中掃視。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