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新官上任
- 寧郎毒計安天下
- 接笏
- 2075字
- 2024-09-18 12:00:00
在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朝代,要想推陳出新的難度都是極大的。
劉宏之所以還能從那些世家豪強身上割下肉來,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內部之間并不團結。
可要是劉宏長久以往的這么收下去,那自然是會逼的那些世家豪強團結在一起,以此反抗劉宏。
對此,劉宏自然也心知肚明,這也是他為什么一定要寧澈趕緊回來的原因。
想到這,劉宏便憂心忡忡說道。
“賢弟可已經想到了對策?”
聞言,寧澈面色溫和,輕聲笑道。
“看來還是瞞不過陛下的慧眼,臣在路上確實想出來了一個可行的辦法。”
此言一出,劉宏那緊皺的眉頭頓時便舒解下來,連忙說道。
“是何辦法,賢弟快說吧。”
聽罷,寧澈徐徐說道。
“首先今年的田稅陛下還是可以照常收取的,這點陛下不用擔心。”
“其次等到明年時,陛下便可開朝會言明取消除更賦以外的苛捐雜稅,然后再收取最后一次田稅。”
“如此一來,那些世家豪強縱使再不愿,也會忍痛上交。”
待寧澈言罷,劉宏聽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賢弟,那以后呢?”
寧澈的辦法雖然可行,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劉宏是希望寧澈能想到一個更好的辦法。
聞言,寧澈卻嘆了口氣,微微搖了搖頭。
其實哪有什么好辦法能讓那些視財如命的世家豪強心甘情愿的送錢來?
而且就算真的有那種辦法,寧澈也肯定不會說出來。
畢竟寧澈要的就是劉宏死然后天下大亂,不然他還費那么多心力做什么?
“陛下莫要心急。”
“等到后年時,天下自然會恢復元氣,而陛下收了四年稅利,國庫定然充實,屆時大可另謀財路。”
聽罷,劉宏的神色變的有些失落,接著追問道。
“賢弟,難道真的就沒有一勞永逸之法了嗎?”
寧澈毫不猶豫的搖了搖頭,沉聲說道。
“商君變法,緣于時移勢易,古法難繼新局。”
“權宜之策隨世轉,法隨政變方為智。”
“固守陳規,猶如黃巾之亂再現之隙,秦末之亂,嚴苛不變之鑒也。”
見寧澈似乎真的想不出別的辦法,劉宏也只得無奈的點頭說道。
“既如此,那便依賢弟所言吧。”
“收完今年的稅之后,明年再收最后一次就恢復以前的稅法吧。”
在解了燃眉之急后,劉宏又向寧澈問起了別的問題。
比如青州如今的情況,還有各州的一些舊疾等等。
不過劉宏其實就是隨便問問,并沒想過要大費周章的去處理那些問題,頂多就是勒令各地的官吏做好工作而已。
而劉宏確實腦子不蠢,他雖然放了極大的權力給張讓和趙忠那些宦官,但那是他清楚宦官必須得依附于皇權。
可對于寧澈,劉宏給予他的權力相比起張讓他們來說還是小的多,至少最重要的兵權,劉宏是始終捏在自己手里的。
......
中平四年年末,寧澈這個尚書令才正式走馬上任。
前言說過尚書令一職雖然位子不高,但權力極重,故而寧澈未來的所作所為,朝野上下都會極為關注。
寧澈要想干好這份工作,打太極之類的功夫自然不能差,畢竟夾在天子與官員之間,馬虎不得。
而身為尚書令,寧澈的辦公地點自然便在尚書臺,這個機構就類似于宋朝的樞密院和明朝的內閣以及清朝的軍機處。
幾者的名字雖然不一樣,但掌管的權力卻相差不多,都是總攬公文,處理政務之類的。
只是嚴格來說,這個時候的尚書臺的權力還沒有那么大,不過一些小事還是能做主的。
相當于皇帝只需要打分和點頭,剩下批改的活便都是由尚書臺完成。
這聽著雖然感覺沒多唬人,但天下往來的公文可都要經過尚書臺,所有的國家機密,只要有記錄也全都在這里。
身為尚書臺的最高負責人尚書令要是想對付某個地方官員的話,只需要簡單的把其公文銷毀,就能嚴懲那個官員。
如果對付的人是官職在縣令以下的官員的話,那尚書令甚至有直接罷免那人官職的權力。
這種事聽著雖然兒戲,但也的確有過例子。
就像當初王甫和曹節掌權的時候,就利用權勢掌控了尚書臺,將所有彈劾自己的奏折全部壓了下來,然后就用這個辦法來對付彈劾自己的官員。
況且就算是在現代,這種現象也屢見不鮮。
次日一早,當寧澈走進尚書臺時,得益于張讓昨日打的招呼,宋平早早的便帶著整個尚書臺的官員等待著寧澈。
畢竟原來的尚書令乃至整個尚書臺都是宦官派系的人,自己人辦事當然得給足臉面。
故而在宋平的帶領下,寧澈毫無阻礙的直接入駐了尚書臺。
“拜見尚書令。”
見寧澈走來,尚書臺的各個官員都一齊拱手行禮。
而寧澈點了點頭,隨后也禮貌的回了一禮。
接著,宋平便一一向寧澈介紹起了官員。
“子旭,此人是......”
不過宋平向寧澈介紹的都是尚書臺的主管,其他侍郎、令史都只是相當于普通工作人員,總數還有一百多人,自然沒有一一介紹的必要。
寧澈在與眾人一一打了招呼后,便在宋平與左右令丞侍郎的陪同下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房間雖然不是特別大,但勝在氣派,而且每一處地方都被打掃的一塵不染,饒是寧澈也不免看的心喜。
“諸位請坐吧。”
寧澈客氣了一句,旋即大大方方的坐在了主位上,而剩下的那幾個尚書臺的官員則各自按照官職的大小品秩分列而坐。
待眾人落座后,寧澈才徐徐向眾人問道。
“你們每日都是在處理何事?”
聞言,一個面色紅潤的胖子率先發言。
“回大人,昔日王尚書在任時,政務繁簡,皆由在下與李仆射并肩而治。”
“選賢察能,由天子親裁,郡守國相,亦承天恩。”
“刑獄之權,歸延尉明斷,南北賓客,大鴻臚細陳款曲。”
“歲終考績,三公論道以衡,財政田畝,西苑司農與少府精心籌謀。”
與面色紅潤的趙盛不同,此時的寧澈是越聽臉越黑,不滿之色已經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