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士林傳名
- 大唐第一賢王
- 抉望
- 2073字
- 2024-06-11 22:05:03
所謂士農工商,乃是國之四民。
而毫無疑問的,這四個字的排序,也說明了這四個人群的社會地位。
士人毫無疑問是第一梯隊的,他們是權力的實際掌控者,也是社會福利的最優先享受者。
農民是生產力的第一批隊,農耕社會里,他們才是真正的基柱,實際生活的怎樣暫且不論,至少名聲上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工匠則是生產力的第二批隊,匠人一般是傳承的,鐵匠的兒子,將來大概率只能子承父業當鐵匠,基本沒有更上一層的可能。農人被壓迫,那是要寫進史書里,唾棄當代掌權者的,但工匠遭受壓迫,卻少見有人發聲。
至于商人,雖然是商品流通的最大功臣,但自古以來地位都是最低的,豪門的奴仆都能對他們動輒喝罵,地位是最低的。
在李世民看來,自己的小青雀建設大棚,培育良種,是走到了農人的隊伍之中,成立將作院,研究改進曲轅犁這樣的農具,是走到了工匠的隊伍之中,香料的售賣雖然假手他人,但是毫無疑問也是干了經商的事情。
做農人,選育出了土豆這等神奇的作物;做工匠,制作出了曲轅犁這樣的農耕神器;做商人....
雖然辣椒售賣的銀錢自己還沒過問,但是歸身于香料隊伍的辣椒,想來也不是什么便宜的貨物,得利一定非常的豐厚。
結合以上種種,李世民驚訝的發現,青雀在這三個方面做的都很好,唯獨沒怎么彰顯文名。
這可不行啊,杜如晦的話,很容易被人認為是瞎吹,官員的話,在士林之中可沒有多少可信度。
揉了揉眼角,李世民只覺得自己的兒子就像是一顆長歪了的小樹,需要自己糾正一下了。
見李泰和李承乾一起開始烤肉,李世民想了想,走了過去,伸手拍在李泰的肩膀上,說:
“青雀啊,杜如晦吹噓你有過目不忘之能,也有舉一反多的智慧,著作郎姚思廉一直想要辭官專心修史,朕一直沒舍得放他離職,現在既然你有這樣的能力,不如朕安排你輔佐他,一起編篡梁史?”
修書?
李泰只是眼睛一轉就知道了李世民的打算,這是彰顯文名的大好機會,朝廷主持的修書,凡是參與的人都能獲得極大的功勞,也能隨之青史留名。
只是....
自己這樣的年紀參與其中,不是有竊名的嫌疑嘛!
于是,李泰想都不想的就拒絕道:“阿耶,孩兒輔佐姚著作郎沒問題,但是傳出去,容易被人說是竊名,這樣一來豈不是得不償失?所以請容孩兒拒絕。”
見李泰毫不猶豫的就拒絕了,李世民皺皺眉,道:“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青雀,過幾天,朕就讓姚思廉過來!”
強硬的丟下這段話,李世民就堵著氣離開了。
看著皇帝離開的背影,李泰只覺得自己頭都大了。
自己還在發愁怎么引導著閻立德等人將將作院發揚光大呢,誰知道這混蛋又砸下來一件事。
只是練字的話還沒什么,編篡史書?這是七歲的孩子能干的事情嘛!
想給史書定稿,可不是隨便yy一下就能動筆的。
官方編篡史書,落筆無悔,每一件事,都要考證不止一處典籍,甚至于連野史都要認真閱讀,綜合選取可信度較高的,還要猶豫好久,才能確定要不要記載。
這么大的工作量,一年兩年都很難完成,對自己而言,這簡直就是重磅炸彈丟下來了!
一想到自己未來好長一段時間里,都要被這件事束縛,李泰就覺得頭疼。
見弟弟一副難以接受的樣子,李承乾忍不住問道:“青雀啊,我發現阿耶這一次很生氣,也不知道他在氣什么。”
對于李世民無端的發瘋,李泰也實在想不明白原因,只能聳聳肩,表示不知情。
土地被平整以后,曝曬了三天的時間,第四天的時候,皇帝才終于下令,開始耕種。
在禮部新圈出來的田地中,李世民獨自扶犁,長孫播種,李承乾和李泰跟在后面培土。
對于土豆,雖然好多人還是不相信它的產量,但夠資格播種土豆的,還是忍不住把它當命根子一樣的呵護。
看不慣李泰隨意一鍬土埋在上面的行為,李承乾一手抓著小鏟子,一手小心翼翼的往土豆苗上培土,神態專注,就是寫字的時候都沒這么認真過。
有了曲轅犁的助力,李世民很快就回過頭來,開始幫助長孫播種,偶爾還會幫兩個兒子追趕一下進度。
直到日上中天,一家子已經種完了小半的土地。
拿著汗巾擦了擦汗,李世民回頭看了一眼已經耕種完畢的土地,眼神中不免透出向往的神色。
耕種,才是國之根本。
自古以來,官倉只是衡量稅收的標準,實際上,糧食一直都不夠吃。
食不果腹之下,打人的力氣都不夠,更別說殺人了。邊關將士若是沒有糧草的支撐,勇力再甚又能如何?
自武德以來,別的不說,單單東突厥就曾多次寇邊。大唐和東突厥之間,遲早會有一場血戰。只是,想要發起戰爭,就要考慮很多的問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糧草。
一場滅國的戰爭,主力軍就不能少于十萬,多方配合之下,糧草的消耗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民部多年以來勤儉節約,在這個數字面前,還是那樣的無力。
而土豆的出現,搞不好能將開戰的時間,大幅度的推前。
坐在地頭,李世民此時全然沒有一點皇帝的樣子,窩窩頭啃起來沒有一點不適應。
今年和去年還不一樣,這一次就是李泰也得到了嚴令,不得攜帶美食,耕種這幾天,能吃的只有米粥和窩窩頭。
對于李世民的要求,李泰自然領命,米粥亂加東西很是邪道,窩窩頭卻大有文章可做。
于是,當食難下咽的李承乾,偶然嘗到了李泰帶來的窩窩頭以后,眼前頓時一亮。
不過李泰長久以來對他的熏陶到底產生了效果,明明很好吃,他依然裝作一副痛恨的模樣,閉著眼睛好似強忍一般的不停下口。
見兩個兒子都能做到吃苦,李世民很是滿意。
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