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養育:孩子最好的玩具就是你
- 黃麗艷
- 799字
- 2024-05-14 18:09:01
序言
送孩子玩具不如陪孩子玩耍
我們都知道,在家帶孩子應該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多花些時間和孩子在一起,但你是怎么做的呢?是陪著陪著就覺得無聊又拿起了手機,還是除了讀繪本、玩玩具,不知道還能一起玩點兒什么?
“和孩子玩什么?”這幾乎是困擾所有家長的普遍難題,而本書就是幫助家長來解決這個難題的。本書針對3~6歲的孩子,提供了48種親子游戲,游戲的形式豐富多樣,操作起來也很容易。
孩子可以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獲得樂趣,還會將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通過游戲表達出來。但家長也要注意,這并不代表每個游戲都要成為一種正式的教育體驗,游戲的每一刻都要包含實際的教學內容,而是要讓孩子在玩耍與交流中自然地學習。
我們所說的游戲,并非指手機游戲、電腦游戲等電子游戲,而是指存在交流與互動,可以讓孩子表達想法或者展現能力的游戲。在這些游戲中,孩子是游戲的主角,家長起配合、援助的作用,所以家長不要總是想著指導孩子怎么玩、玩什么。
本書中囊括的游戲多種多樣:有鍛煉眼腳協調能力的,比如“膠帶迷宮”;有訓練身體控制力的,比如“越過障礙物”“慢動作跑步”;有培養記憶力的,比如“消失的水果”“抽撲克牌”;有訓練社交能力的,比如“開玩具店”;有訓練反應能力的,比如“水果蹲”“唱反調”;有培養合作意識的,比如“兩人三足”“吸管運輸”;等等。而且,許多游戲都不需要道具,即使需要,也是家中常見的物品,比如紙張、膠帶、便利貼等。
在使用本書時,有一點需要注意:雖然書中的游戲按照年齡段進行了分類,但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都不相同,所以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游戲,而不必拘泥于年齡段。
每位家長都很關注孩子的成長,總是想盡己所能地幫助孩子,但其實,為人父母同樣是一種歷練與成長。孩子身體的發育、心理狀態的變化,無不需要家長的關注與呵護。本書可以幫助家長正確地看待孩子的行為,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與情緒,并找到適合孩子的養育方式,讓親子之間的聯結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