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擊孩子的話,拯救孩子的話
- (日)出口保行
- 1144字
- 2024-04-18 18:26:01
● 掌握保持心理距離的方法
如果你身邊的人都是自己喜歡的人,那再好不過了,但很多時候并非如此。身邊存在自己討厭的人,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無法消除自己喜歡或厭惡的情緒,重要的是在承認自己好惡的基礎上,如何與討厭的人相處。與討厭的人相處時的關鍵是掌握“保持心理距離的方法”。
即使在物理上距離很近的地方有自己討厭的人,只要在心理上與對方保持距離,相處時心理壓力就會減小很多。說得極端一點,你要抱著“即使離得很近,但心理距離就像是從地球到某顆遙遠的星球,距離幾億光年”的想法,毫無壓力地去和對方相處就可以了。
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這時候就需要學習“保持心理距離”。因為在實際相處的過程中,由于對方的客觀存在,不論我們如何保持距離,對方也可能靠近我們。于是我們被迫在近距離內進行思考,其結果就是導致我們內心積累壓力。
這是我曾經為發生鄰里糾紛的人進行心理分析的故事。那個人幾乎每天都會敲敲打打地制造噪聲,亂丟垃圾弄臟小區街道。因此附近的居民們都不喜歡她,而她的擾民行為也越來越變本加厲。
經過對她進行心理分析,我發現其實是由于她想和鄰居和睦相處才導致事態惡化。原本她想和鄰居和睦相處并主動交談,然而卻被鄰居們無視或誤解,這些小摩擦便成為她做出擾民行為的契機。由于她無法接受不能與大家和睦相處的痛苦,所以便以擾民的方式表現出來。
無論是她,還是與她產生矛盾的鄰居們,如果他們能夠很好地與對方保持心理距離,就不會發展為嚴重的問題。正因為對方居住在附近,彼此的物理距離很近,所以會經常碰面。
但是,倘若能夠與對方保持較遠的心理距離,就不會那么在意對方。見面就打個招呼,要是對方看上去遇到了為難的事,就主動和對方說句話,只要雙方保持這樣的距離感相處,那么就可以形成讓彼此都感到舒適的人際關系。雙方在交談中也存在自然而然地拉近距離的情況,但是如果其中的一方為了拉近距離而單方面地迫切尋求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的話,就會導致雙方關系難以發展。
像這個故事一樣,很多鄰里間的糾紛都是由于無法保持關系的平衡,最終導致事態升級惡化。而產生“光看見對方的臉也覺得很討厭”的心理壓力,都是因為心理距離過近導致的。
大人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很擅長保持這種關系的平衡。雖然大人們不會迎合對方,但也不會試圖改變對方,他們能恰到好處地與對方進行交流。
然而,對于經驗不足的孩子來說,這卻是一件困難的事。正因為如此,在失敗中吸取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小渡來說,如何與關系不好的慎二相處,應該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在這件事情上,重要的不是父母的指示,而是孩子要自己思考。如果孩子來找父母商量,說“我討厭慎二”,父母應該在傾聽孩子話語的同時,說“你為什么會這樣想呢”“你覺得對方是怎么想的呢”,像這樣進行詢問,來引導孩子自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