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 大清藥丸,但列強是大明!
- 湊要飯的
- 2143字
- 2024-11-03 00:06:55
“不是不是。”
朱康燮連連擺手:“貨船,都是貨船。”
集團業務都鋪開了,開發生產出的貨物也漸漸要把京師填滿,周邊州縣都蔓延的差不多,自然要做好把商品銷售的更遠的準備。
雖然早有別家的船團,海貿公司,私人商船在運輸貨物了,但有些貨物還是自己運比較好,特別是一些大規模出口的貨物。
并且集團之后肯定要進軍重工業,或者說開拓重工業市場的。
造車的現在有了,火車方面,暫時沒法和技術更成熟且更讓大明世俗信賴的老牌火車企業對抗,但造船方面嘛,蒸汽船在大明才是起步階段。
有了造船廠有了船,才會有鐵甲戰艦。
“這樣啊,那便留著吧。”
慧玉一聽是用來掙錢的臉色稍好一些,但隨即理直氣壯的提出要求:“我也想要一艘船!”
“聽見沒,要一艘船!”
朱康燮還沒回話呢,親娘就開口了:“要最好的。”
“到時候開出去游河游海。”
“聽見了嗎,為娘要帶著小孫孫跟著,一起游河賞景。”
慧玉雙眼亮晶晶,似是想起少女時在一眾穿金戴銀的閨蜜當中衣著素雅的自己,等有了大船開出去必須把她們都叫來看看,狠狠出一口惡氣。
朱康燮不得不從。
不就是一艘大船嗎?買!
咱魯王爺的錢不就供著這幾位主子嗎,現在即將有一位新主子降世,這錢他不用誰用啊?
當然,之所以用魯王府的錢,還是因為集團四處折騰,科研和生產都得花大錢,也是沒多少剩的了。
買船也不能買小的,不然滿足不了正主的要求。
現成的觀光大商船價格還挺貴,朱康燮親自前往市舶司把關,要在登記的船只當中選一艘最好的。
市舶司經過禁毒之后換了管事兒的,由于之前的就是被禁毒廠拉下馬的,所以現任市舶經歷對咱魯王爺很是熱心,一路上可謂是鞍前馬后的一番伺候。
而這市舶司管理著京師港口船只進出,其中機要讓朱康燮不得不趁機探究一番。
這可是大明帝國最大的財富與信息中心!
果然,稍微問兩句,市舶經歷知無不言,道出了好些讓朱康燮感興趣的信息。
來自英國的船只將在明天與秦王麾下五千交趾兵同日抵達。
英國船經過休整后將與之前投入到東方的海陸軍隊進行輪換,而交趾兵則會在京師停留一周,等待后續其他軍隊趕來匯合后趕赴被光復的福州或臺灣。
這都是先行抵達來傳信的快船做了登記的。
未來預計還有一支從澳南折返回來的殖民船,一大批在op戰爭爆發后久違的來到大明的印度船。
此外,京師港口對于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批仆從軍還有準備預案,只是諸藩王或一些設立總督的殖民地中大多距離遙遠,現在明確回復將出兵的殖民地共有七處。
朱康燮之前就很期待的殖民地仆從軍來了。
得到這個答案后當晚他就讓老福趕緊去港口的樓閣上訂包間,務必要視野好又近的。
翌日,這消息也傳開了。
碼頭上早早就有等著看熱鬧的人群與記者等候。
而朱康燮也安坐樓閣,等著見識下來自秦王麾下的仆從軍與扎根越南兩百年,且期間不斷與清國交戰沖突的當地漢軍是什么模樣。
顯然,京師城內的人都知道秦王麾下的軍隊乃是大明一等一的強軍,看到遠方有大群船只出現,歡呼聲一下子炸開了。
很快,交趾兵船隊靠近港口后停駐在海灣之中,其中駛出兩艘大而威武的帆船,三辰旗與秦王將旗隨風飄揚,緩緩靠岸。
朱康燮拿著望遠鏡守著,見得船上下來兩隊全副武裝的威武漢軍,看著那軍容頗為贊嘆的點點頭。
大明秦王一脈,在南明之時早已沒什么權勢財富可言,乃是被大明朝廷一路扶持做大的,后鎮守交趾兩百年間戰功赫赫。
與華夏接壤,卻又是邊境邊軍,抗了清軍一百五十年左右,不可能弱。
朱康燮眼見為實,這下才明白為什么大明報紙將這交趾兵都稱作‘漢軍’了。
在邊境之地不是漢就是虜,這樣一支交趾兵最先趕來為大明的北伐大計擴大聲勢,效果確實極好。
而朝廷為了讓這效果更好些,把朱信墷這名親王世子丟了出來。
對于這名尚在磨合期的好友,朱康燮對其印象還不錯,大大咧咧的豪氣模樣,也是他這些‘昔日舊友’中最主動與他往來的人。
只是在禁煙廠橫行之時,這位好友為了避嫌所以許久沒主動找來了。
如今朱信墷提著一箱子酒水找來,微醺的模樣讓朱康燮以為這是遇到喜事兒了。
誰知迎進門落座后,就見這雄壯的漢子掩面哭出了聲。
“你哭啥啊?遇著什么事兒了?”
朱康燮腦中把為情所傷或秦王府內家世所困什么的腦補一遍,誰曾想朱信墷一開口讓他眼角直抽抽。
“朝廷派我去清國打仗!”
本來還可憐他老大一個漢子哭唧唧,聽他這么一說就只剩下鄙夷了。
朱康燮咬牙道:“那你就去唄!你是王世子你怕啥!你只要鐵了心的不想死,你家那五千兵死絕了你都不會死!”
朱信墷聞言更悲憤了:“你不懂!”
朱康燮看他悲憤的模樣,稍微收斂了些鄙夷的目光。
還有什么內情?
一問還真有。
魯王在諸藩里算是特別的。
秦王家也有一本難念的經。
雖然是出海大殖民,但咱大明朝廷也不能放任藩王為所欲為,更不可能將這些土地拱手送給藩王。
有錢有勢有家底的,大明作為大后方給你兜底,你自己去拼搏。
沒錢沒勢,之前就已經被打的破了家的,后面被朝廷扶起來襲爵的,就只是朝廷立起來的一桿光溜溜的旗幟。
但別家的藩王仗著大明提供的先進武器把土著揍的嗷嗷叫,打下大片疆土,雖然地盤遠離故土,但總好過像之前被養豬,更好過被清國殺光了。
這些旗幟看的眼紅,自然也不甘心。
沒家底沒資本就只剩這條命了。
拼命!
秦王一脈就做的極好,上陣領兵出生入死,做世祖皇帝麾下最忠誠最勇猛的宗室將帥,成為諸藩表率。
這才有了如今的交趾秦藩。
而朱信墷這個王世子可不是家中老大,他是老三,前面兩個不是夭折的,而是戰死在交趾北部邊境長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