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內閣制
- 人在大明,從挽救馬皇后開始
- 愛染香
- 2376字
- 2024-04-22 13:31:25
御書房內。
于城看著眼前瞪著自己的朱元璋,知道若是結果不讓其滿意,一頓毒打是跑不掉了。
“陛下曾因胡惟庸廢除了丞相一職,幫忙處理政務的四輔官也在設立不久后廢除,這是什么原因呢?”
于城并沒有急著說出自己主意,而是在思考許久后發起了提問。
“廢除丞相制之后,所有的政務就全壓在咱身上,咱一個人肯定是忙不過來,于是便想著成立一個新部門幫咱處理奏折。”
“唉。”
說到這,朱元璋嘆息一聲,又憤憤的說到。
“咱也沒想到的是,這新成立的四輔官辦事效率低下,且權勢還大,咱只能將其廢除。”
“但這一來,奏折又是咱一個人批改,標兒心疼咱,主動來幫咱,咱也沒想到標兒的身體...”
聽到這,于城也是明白了。
老朱即想要輕松,又不想放權,到頭來只能苦了自己的好大兒。
“怎么,你剛才說的有辦法是騙咱的?”
看于城思考了許久不說話,朱元璋本能以為面前這小子在騙自己,臉瞬間黑了下去。
???
于城一臉懵逼,我不是在想嗎?你這么急干啥?
“干爹,我哪能騙你啊,這不剛才在組織語言嘛,現在你聽聽我這個想法如何。”
“臭小子,別跟咱墨跡,快說。”
朱元璋每天被那山一樣的奏折壓得喘不來氣,一聽于城真有主意,也是來了興致。
“干爹,你要明白,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單單憑你和大哥兩人批閱全部的奏折是很耗費心力的!”
“屁話,咱當然知道這很耗費心力,不然咱設那個四輔官是干啥用的?”
聽于城說到一半,朱元璋直接開口打斷。
聽這些放屁的話還不如有時間多批兩個奏折。
被打斷話語的于城也不惱,而是繼續順著自己的思路發言。
“干爹,就你的需要而言,目前我們缺少的是一個既像丞相一樣能為陛下分擔工作,但又不會擁有太大權利的部門。”
朱元璋點頭認同。
“你有什么想法?”
于城又是一段時間的思考,才開口說到,
“在仔細了解過丞相這個官位之后,我認為其權力之所以怎么大,其主要原因便是它管的實在是太多了!”
“一個集決策權,議政權,執行權于一體的職位,權力怎么能不大呢?”
聽于城說到這,朱元璋也是點頭表示認同。
“這小子確實有兩把刷子,說的東西竟然都在點子上。”
于城見朱元璋點頭,也是繼續往下說去。
“首先,我們從決策權來看,一國無二主,真正決策事物的是人只能是干爹,所以這決策的權力顯然是不能留的!”
“好!”
朱元璋喜歡這句話。
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江山可不是為了讓一群腐儒來教自己做事!
盯著面前還在侃侃而談的于城,朱元璋越看越順眼。
“說完了決策權,我們再看執行權。”
說到這,于城停下思考了片刻,繼而開口道。
“執行權也不用在意。”
“畢竟干爹在廢除丞相之后就已經將其分割到了六部手中以及督察院手中。”
“權力都分散了,自然不會再威脅到皇權,這點干爹干的漂亮。”
說著,于城還給朱元璋豎了個大拇哥。
“那是自然。”
被自己干兒子認可的朱元璋此刻竟升起了些許自得之感。
看著眼前老小孩模樣的朱元璋,于城也是滿頭黑線。
我家皇帝的畫風好像不太對!
“至于最后的議政權是我認為唯一能保留的權力。”
聽于城這么說,朱元璋不免皺起了眉頭。
這小子什么意思?
而于城此刻看著朱元璋緊皺的眉頭也是察覺到對方可能誤解自己的意思了,連忙開口解釋。
“我可沒有別的意思,我只是說可以保留這議政權。”
“至于這議政權,我們完全可以重新設立一個機構,交給多個人管理。”
朱元璋眉頭漸漸舒展,沉思道,
“這倒是和咱的四輔官有點相像。”
你快別提你那四輔官了,于城在心里暗自嘀咕。
四輔官,最初是從民間召來的四位耆儒,主要職務是協理政務,協調斯時,官秩正三品,這也是朱元璋認為其后期權力過大的原因。
而這些耆儒四時輪值,每個月輪流幫皇帝處理政務,這也是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細想一下,一共四批官員,干滿一月就換人。
每次到工作崗位上都是全新的開頭,又怎會又效率可言。
用膝蓋想想這個機構活不長。
顯然,朱元璋后期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才又廢除了這一機構。
而于城現在同朱元璋說的,正是的內閣制。
雖然后世不少學者都認為這一方法有不少缺陷,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一制度確實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于是乎,于城便將這一制度提前個幾十年問世。
“兒臣曾細細研究過干爹的四輔官,這一制度卻能幫助干爹處理少部分政務,但顯然弊遠大于利...”
“你說的沒錯,咱當初廢除四輔官卻有這方面原因。”
見朱元璋認同,于城繼續向下說著,
“而兒臣提出的建議就是在四輔官制度之上進行改造。”
“保留的議政權,我們可以交給一新設機構,機構名稱兒臣暫稱內閣。”
“內閣大臣沒有決定權,只能向皇帝提供自己的建議...”
“無實權,官職設在正五品往下,無主要職務,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幫助皇帝處理政務...”
“至于人選,全權由皇帝個人決定。”
聽完于城的方法,朱元璋此刻都忍不住要拍手叫好了。
作為皇帝,并且是開局一只碗,天下全靠打的皇帝,朱元璋自然能聽出內閣制的優點。
于城的這個方法完美解決了自己提出的所有問題。
無主要職務、無實權,就代表這內閣大臣不會成為丞相那樣的權臣;有議政權,代表著能幫自己處理政務。
完美工具人是也!
“另外,還有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嗯?”
朱元璋感到了些許疑惑,這還有什么可改進的?這簡直可以稱得上完美制度了。
“從表面看,內閣大臣確實沒有過多的權力,但如果其牽扯到兩派之間的的競爭了呢?”
……
“皇權依舊會被架空!!”
朱元璋腦海猛然浮現出了這個答案。
“那解決方法呢?”
朱元璋緊緊盯著于城,目光熾熱,要吃人一般。
“時間!!”
“時間?”
朱元璋有些疑惑。
“給內閣大臣的任期定一個合適的時間!可以是三年,五年,但時間一到就要換人!”
“當然皇帝也能決定其是否可以連任,但無論如何,都只能連任一次。”
朱元璋眼睛一亮。
去留由皇帝決定,任你由再大的權力也無用,更何況,短短三五年的任期也不會攢下什么權力。
想明白這點,朱元璋看向于城的目光在也多了幾份忌憚。
“此子大智近妖,標兒真能壓住他嗎?”
隨后又突然想到了于城與自己的關系,長舒一口氣。
“還是咱皇后有先之明,提前認了個親,不然,咱還真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對待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