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先生何故哂笑?
- 重生李煜:朕的江山朕做主
- 瑞格爾
- 2028字
- 2024-04-17 22:16:09
嚴績馮延魯“乞骸骨”,告老還鄉之后,朝堂上再無任何的反對意見。
散朝之后,李煜便直接下旨,將王見貞的奏疏明文刊發,下發各州府縣衙,在縣衙門口,張貼公示,并由工曹文吏當眾宣讀。
設立魯班獎的旨意下達后,很快便在唐國境內掀起了一股風潮!
之后,這道旨意的內容,甚至是張貼在縣衙公示欄上的告示原文,也隨著李煜召集天下花燈匠人,齊聚金陵,搞萬壽節花燈游會的消息,一同朝著周圍列國流傳開去!
萬壽節燈會,而且是李煜繼位以來的第一個萬壽節!
嚴績,馮延魯“告老”之后,滿朝文武,自然沒有人敢有異議。
而且上至中書門下兩省,下到六部小吏,全都特別的重視!
時間緊,任務重!
李煜登基的時候,就已經是六月份了,離萬壽節都不到一個月了!
要搞出一場令李煜滿意的萬壽節燈會,可沒那么容易!
這可是普天同慶的大日子!
不僅僅是金陵城內的匠人,全都動了起來,整個唐國的匠人百姓,也都動了起來!
甚至于,得到消息的錢塘,南漢,以及西蜀,大宋等列國國內的匠人,也都聞訊而動,通過各種渠道,朝大唐趕了過來!
萬壽節燈會可能來不及了,但萬壽節燈會之后的匠人技藝擂臺賽,卻是一定來得及的!
匠人技藝擂臺賽,可是要評選出第一批魯班獎的!
就算不能得到金獎銀獎,得個銅獎,那不錯啊!
銅獎也能有一百兩銀子拿呢!
消息很快便傳到了東京汴梁皇宮,大宋官家趙匡胤,收到消息后,很快便找來了二弟趙光義和宰相趙普。
“這是南邊剛傳來的消息,你們看一下吧。”
趙匡胤將兩份奏書遞給趙普說道:
“上面是揚州知州李處耘發來的。”
他只說了上面一份奏章的來源,下面的一份奏章來源卻沒有說。
李處耘發來的奏章,只說了一件事,唐國新君繼位,殺了大宋使臣,沿江唐軍,似有異動!
趙普一目十行,很快便看完了第一份奏章,然后將奏章遞給了趙光義,又飛快地看起了下面一份奏章來。
下面那一份奏章,記錄的就比較瑣雜了。
就像是一篇游記一樣,記錄了唐都金陵城內的奇聞異事!
李煜舉辦萬壽節花燈會,召集天下匠人,召開匠人技藝擂臺賽,并且設立魯班獎的事,也記錄在里面。
甚至還記錄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唐國平章政事,宰相韓熙載,被唐主賜予了十張一尺見方的宣紙。
韓熙載異常珍視,甚至召集同僚宴飲,當眾展示了那十張宣紙。
韓熙載還當著眾人的面說,那是唐主自用的寶紙,名為澄心堂紙,一張就要一兩銀子!
看到這些,趙普不由得哂笑著搖了搖頭,然后又將那份奏文,轉手遞給了趙光義。
“先生何故哂笑?”
趙匡胤瞧著趙普問道。
“陛下,臣笑唐國君主,嘻于游玩耽樂,現在又沉迷于奇巧淫技,唐國已現亡國之兆!”
說著,趙普更是屈膝跪地,朝趙匡胤拜禮道:
“臣為陛下賀,為大宋賀!”
趙匡胤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過了一會兒才又說道:
“先生真是如此認為?這會不會是李煜小兒在故弄玄虛?”
“陛下多慮了!”
“臣聞李煜為唐國世子之時,便喜好舞文弄墨,整日嬉戲于后宮之中,沉耽于美色之間,朝中大臣,多贊其仁孝!”
“仁孝……”
趙匡胤沉默了一下,然后又說道:
“這難道不好嗎?”
“好,也不好!”
趙普輕笑著說道。
“若是承平盛世,仁孝之君,實乃天下萬民之福!”
“可當此大爭之世,列國紛爭,仁孝之主,卻是國之不幸,民之不幸!”
說著,趙普停頓了一下,然后又笑著說道:
“當然,于我大宋而言,卻是天之大幸!”
不是趙普輕視李煜,而是……
趙普輕視天下所有人!
甚至于就連趙匡胤,在趙普看來,也不過就是一介武夫而已!
勇則勇矣,文韜武略嘛,卻還是差點!
若沒有他趙普相助,趙匡胤如何能坐上皇位,成為大宋官家?
至于其他人,卻是連趙匡胤都不如!
李煜,不過一黃毛小兒罷了,能弄出什么玄虛來?
聽了趙普的話,趙匡胤微微沉默了一下,然后又轉頭對趙光義說道:
“二弟以為呢?”
“臣弟以為,先生所言也不無道理,不過……”
趙光義停頓了一下,然后才又說道:
“我大宋之工匠,絕不能為唐國所用!”
“臣弟以為,需下旨沿江諸州,禁止我大宋工匠,偷渡唐國!”
“一經發現,格殺勿論!”
趙匡胤沉吟了一下,然后又問趙普:
“唐國殺我大宋使臣,先生以為,此事該如何處置!”
“血債,當然必須要用血來償!”
趙普沉聲說道:
“唐國殺我使臣,這是自絕于我大宋,我大宋若不加以問罪,豈不是讓天下列國恥笑?”
“陛下勵精圖治,以混一天下為己任!”
“唐主此舉,正好給了我大宋出兵攻唐的理由!”
“不過,唐國畢竟勢大,滅唐非一朝一夕之事。”
“臣以為,陛下需先遣人赴唐,詰問唐國君臣,何以擅殺我大宋使臣!”
“同時聯絡交好唐國大臣,以為內應!”
“另外,陛下還需下旨給李大將軍,廣募兵勇,多樹軍旗,擺出攻唐之舉!”
聽了趙普的話,趙匡胤贊同地點了點頭。
唐國不是小國,甚至可以說是周邊列國之中,除了大宋以外,最大的國家!
而且唐國地處江南,經濟繁庶,他現在又才剛剛平定了李筠,李重進的叛亂,國內的局勢也并不是很穩當。
要攻打唐國,至少還得準備兩三年!
這兩三年里,還是得以安撫唐國為主!
等過上兩年,糧草齊備,兵馬充足之時,便可揮軍南下,一舉滅唐!
滅國之戰,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準備妥當的!!
想到這些,趙匡胤當即便朗聲說道:
“來人,宣中書舍人李昉!”